近年來,代幣化股票(Tokenized Stocks)的概念經歷了多次迭代,從早期的STO(證券型代幣發行)、合成資產到如今的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市場模式和技術架構發生了顯著變化。2025年,以Robinhood爲代表的金融機構和加密原生平臺再次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但與過去相比,這一次的代幣化股票浪潮在合規性、技術架構、資產錨定和流動性等方面展現出關鍵差異。

1. 合規性:從灰色地帶到明確監管框架

過去的挑戰

FTX、幣安的失敗:2020年前後,FTX和幣安曾推出代幣化股票(如TSLA、AAPL等),但這些產品本質上是CEX(中心化交易所)內部的衍生品,缺乏透明度和監管保障。隨着FTX破產和監管收緊,這些服務被迫下線。

合成資產的困境:DeFi項目如Synthetix和Mirror Protocol推出的合成股票(sTSLA、mGOOGL)依賴預言機和抵押機制,但缺乏真實資產支持,導致流動性不足和脫錨風險。

2025年的改進

歐盟MiCA監管:Robinhood選擇在歐盟首發,依託MiCA(加密資產市場法規)和立陶宛牌照,確保合規運營。

1:1資產錨定:與過去不同,Robinhood的代幣化股票由真實股票支持,用戶可隨時贖回,增強信任。

機構參與:貝萊德、富蘭克林鄧普頓等傳統資管巨頭也在佈局RWA代幣化,推動行業標準化。

2. 技術架構:從低效主網到高效Layer-2

過去的限制

以太坊主網的高成本:早期的代幣化股票受限於高Gas費和低吞吐量,難以支持高頻交易。

CEX依賴:FTX和幣安的代幣化股票僅限平臺內部交易,無法跨鏈流通。

2025年的優化

Arbitrum Layer-2:Robinhood選擇以太坊Layer-2網絡Arbitrum,交易成本降至0.1美元以下,支持24/5交易。

自研區塊鏈(Robinhood Chain):計劃推出專爲RWA設計的Layer-2鏈,增強跨鏈互操作性和自主託管能力。

DeFi可組合性:Backed Finance的代幣化股票可在Solana DeFi協議中使用,提高流動性。

3. 資產範圍:從主流股票到私募股權

過去的侷限

僅限上市股票:早期代幣化股票主要覆蓋特斯拉、蘋果等大盤股,缺乏稀缺資產。

2025年的擴展

未上市公司股權:Robinhood計劃推出OpenAI、SpaceX等私募股權代幣化產品,降低散戶投資門檻。

碎片化投資:最低1歐元即可投資英偉達、微軟等股票,支持0.01股級別的交易。

4. 市場流動性:從低效到全天候交易

過去的不足

交易時間受限:傳統股市僅限工作日特定時段交易,而合成資產流動性不足。

2025年的突破

24/5交易:代幣化股票突破傳統市場時間限制,與加密貨幣市場同步。

穩定幣結算:Robinhood與Paxos合作推出合規穩定幣USDG,優化跨境支付。

5. 未來挑戰

儘管2025年的代幣化股票更具可行性,但仍面臨以下問題:

投票權缺失:目前代幣化股票僅支持分紅,投票權仍由Robinhood代理。

跨監管套利:不同司法轄區的合規要求差異可能影響全球擴展。

價格偏差:鏈上代幣化股票可能與傳統市場存在價差(如特斯拉代幣溢價)。

結論:代幣化股票的未來

2025年的代幣化股票浪潮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合規、高效、可擴展的金融創新。隨着機構入場、Layer-2技術成熟和監管框架完善,RWA代幣化可能成爲連接傳統金融與DeFi的關鍵橋樑。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30年全球RWA市場規模或達16萬億美元,其中證券類資產(如股票、債券)將佔據主導地位7。如果Robinhood等平臺能解決投票權、跨鏈流動性等問題,鏈上股票交易或將成爲“新紐交所”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