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y,金色財經

鏈上迎來了重要資產——美股。

美國的一家證券公司Robinhood面向歐洲用戶在以太坊Layer2 Arbitrum上推出了200 多隻美股及 ETF的RWA產品。

美股上鍊不是新鮮事,早在2017年,STO概念萌芽,到了2020年的DeFi Summer期間,有項目方發行了鏈上合成股票產品,但是交易量不盡如人意,彼時FTX、幣安等交易所也推出了代幣化股票交易服務,兩者一個因爲破產一個因爲監管的原因,最終都折戟。

到了2025年,代幣化股票再次迎來熱潮,不僅僅是Robinhood,更多的原生加密公司或者是傳統金融公司佈局代幣化股票,這一次,會跟幾年前有何不同嗎?

真實資產映射、零佣金、合規......

每週五天,每天24小時,相較於傳統的股票交易市場,在Robinhood上購買代幣化的股票,多了夜間的交易。並且,持有其代幣化股票和持有其對應的現實資產一樣,都能享受分紅。

Robinhood 全稱爲 Robinhood Markets Inc.,成立於 2013 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主要從事零售經紀業務。

此次代幣化股票產品通過Robinhood與歐洲交易平臺Bitstamp合作推出,部署在以太坊二層網絡 Arbitrum上,涵蓋200 多隻美股與 ETF 的代幣化產品。這些資產由 Robinhood 自行託管,每一枚代幣 1:1 對應一隻真實股票,支持24/5自由交易、鏈上轉賬,並可隨時贖回爲實股或穩定幣。用戶只需通過合規的 KYC 流程,即可在 30 個歐洲國家或者地區訪問這一服務。根據其對外的發聲,該產品未來可能遷移到 Robinhood 自研 L2 網絡。

目前,該產品還計劃推出鏈上的SpaceX和OpenAI的私募股權的代幣化產品,而這確實屬於“優質資產”,也爲該產品帶來了一定的宣傳和用戶量。

該服務已經對歐盟用戶開放,通過 Robinhood EU應用或網頁,用戶可使用歐元(由後臺可能自動兌換爲 USD 穩定幣)直接買入股票代幣。交易免佣金但可能收取約 0.1% 的 FX 換匯費。目前代幣持有者可享股息分紅,但無投票權;Robinhood 繼續持有實股並處理投票決策。不過對比於傳統的跨境券商,因其零佣金和低匯率費的設置,比傳統跨境券商更具價格優勢。在合規方面,其基於歐盟 MiCA 與立陶宛執照。

Kraken、Backed、Gemini……代幣化美股賽道迎多方入場

除了Robinhood之外,Backed Finance也表示,其代幣化股票產品 xStocks 已推出,超過 60 只股票可在 Bybit、Kraken 和多個 Solana DeFi 協議上交易,讓用戶可以通過區塊鏈基礎設施投資傳統股票。

股票選擇專注於藍籌巨頭和加密貨幣公司,涵蓋新興和成熟公司。支持的股票包括 Netflix、Meta、Robinhood、Coinbase、亞馬遜、英偉達、麥當勞、蘋果、特斯拉和微軟等。

這些資產由 Backed Finance 作爲發行方託管,按照 1:1 實股背書,可贖回現金或股票,同時支持 24/5 交易,並允許用戶將代幣轉入兼容 Solana 的錢包或用於 DeFi

以特斯拉爲例,在北京時間下午5點,其鏈上映射的特斯拉股票的價格爲329美元,而美股盤前交易的價格爲317美元。可見鏈上的股票產品和鏈下股票還是有較大的價差。

同樣的,Gemini 於 6 月 27 日首發 MicroStrategy(MSTR)代幣化股票,基於 Dinari 平臺、部署在 Arbitrum 上,爲歐盟用戶提供 24/7 的鏈上交易。通過 Dinari 提供的“按需代幣化”機制,用戶可以購買零碎股份,但目前尚不明確是否包含分紅與投票權 。

Coinbase正在向美國 SEC 申請代幣化股票業務許可,初期計劃發行類似標的以成本更低、結算更快爲賣點,希望與 Robinhood、Schwab 等平臺競爭。不過目前仍處於審批階段,具體部署鏈尚未公佈。

代幣化股票會是明天嗎?

根據BCG與ADDX 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RWA市場規模或達16萬億美元,其中證券類資產佔大頭。股票與ETF是最受歡迎的品類,一旦上鍊或將在全球範圍內普及。

代幣化美股並不是新鮮玩意,早在 2020 年前後,中心化交易所 FTX、幣安就曾推出過“代幣化股票”產品,用戶可以在交易平臺上買入如 TSLA等熱門股票的代幣。但它們本質上是 CEX 內部賬本的資產憑證,交易依賴平臺本身,缺乏鏈上透明性與可組合性。而隨着 FTX 倒閉與監管壓力襲來,這些服務迅速下線。

另一方面,DeFi世界也曾有過鏈上合成資產的嘗試,比如Synthetix、Mirror Protocol等項目發行的合成股票(sTSLA、mGOOGL 等)。這些資產通過算法和抵押機制追蹤標的價格,卻缺乏真實資產支撐,因流動性和穩定性不足而難以大規模採用。

當下Robinhood們的做法則介於兩者之間:既具備實體資產背書的現實錨定性,又擁抱鏈上生態的開放性。這可能代表着一種更成熟的代幣化路徑,而且尋求現實世界的合規監管,也是當下這些代幣化股票資產發行商們在做的事情。

同樣的股息分紅如何處理?投票權是否在鏈上有效?這些也仍處試驗階段。而這些第三方推出的鏈上股票的真實市場有多大?真的能再造一個“紐交所”嗎?

不過,這或許預示着一個趨勢,鏈上交易相對於傳統的股票市場,更加實時高效,資金的轉換流通的效率也更高,或許未來我們可以看見的,是紐交所再造一個鏈上股票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