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潮 TechFlow

3.3萬億美元減稅、1.13萬億削減支出、1118頁法案文本...一項被稱爲“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f 2025,縮寫爲OBBBA)的超級法案正在重塑美國經濟版圖,同時也引發了兩黨新的紛爭,甚至讓馬斯克“怒不可遏”。

7月1日,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表示,如果當前"瘋狂的支出法案"獲得通過(「大而美法案」),他將在次日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抗議此法案。

作爲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標誌性政策,這部法案稱得上是“包羅萬象”,它承載了共和黨的雄心壯志,也點燃了激烈的社會爭議。

本文將深入剖析“大而美法案”的核心內容、引發的討論及其對加密行業的潛在影響,一探這場立法風暴的全貌。

大法案

“大而美法案”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於2025年推動的一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內容涵蓋稅制改革、醫療改革、移民政策、國防預算、能源政策以及教育與福利改革等六大領域。

作爲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的標誌性立法,它試圖通過大規模減稅、增加支出和政策調整來刺激經濟,同時解決財政、移民和國家安全等問題。

法案文本長達1118頁,包含237327字,涉及多項複雜條款,參議院審議法案期間逐字逐句宣讀全文就耗時16小時。根據6 月 28 日BBC報道總結,“大而美法案”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根據Tax Foundation的測算,“大而美法案”預計在2025-2034年間通過減稅政策減少聯邦稅收收入約3.3萬億美元(動態估算),同時增加約1500億美元的國防支出,主要用於導彈防禦、彈藥和艦船建造;與此同時,法案也將大幅削減支出約1.13萬億美元,其中包括Medicaid削減8000億美元和學生貸款計劃改革節省3300億美元。

經濟方面,該法案將使長期GDP增長0.6%,但資本存量和稅前工資分別減少0.2%和0.1%,就業增加約79.4萬個全職崗位。最終,法案預計在2025-2034年間增加3.3萬億美元赤字,長期可能因高利率和私人投資擠出效應帶來財政可持續性風險。

此外,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若法案以衆議院版本實施,將使美國債務增加2.4萬億美元,底層10%家庭的購買力在2026-2034年間減少4%,而頂層10%家庭的購買力增加近3%,引發“劫貧濟富”的爭議。

但爭端遠不止如此。

大爭端

“大而美法案”於2025年5月12日由美國衆議院籌款委員會首次公佈,5月22日在衆議院以215比214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並於6月28日在參議院以51比49票通過程序性投票,進入正式審議階段,預計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假期前由特朗普簽署成爲法律。因其規模龐大、內容複雜且影響深遠,成爲美國政壇和社會輿論的焦點,引發了廣泛爭議和激烈討論。

法案的推動者將該法案視爲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議程之一。支持者認爲,通過減稅和增加國防支出,法案將刺激經濟增長並增強國家安全,尤其是強硬的移民和邊境政策得到了部分選民的支持。

然而,共和黨內部分歧明顯,部分強硬派要求進一步削減社會福利開支,而溫和派則希望保留醫療補助等項目,擔憂法案可能導致赤字增加並對低收入羣體造成衝擊。

5 月 22 日和 6 月 28 日的兩次表決中,法案均以微弱優勢通過,顯示了黨內意見的分裂。

不止黨內分歧,更廣爲人知的其實是前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對該法案的強烈反對。基於該法案,馬斯克與總統特朗普的隔空罵戰被視作二人公然決裂的標誌性事件。自 6 月 3 日,他就稱之爲“規模龐大、荒唐可笑、令人厭惡至極”,6 月 28 日最近一次程序性表決結束後仍然堅定地認爲這是一場共和黨的”政治自殺”。

馬斯克批評法案將導致預算赤字大幅增加,預計下一財年赤字將增加6000億美元,未來十年可能累計達到2.5萬億美元,這與特朗普政府此前宣稱削減政府開支的目標背道而馳。

此外,法案中逐步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的條款可能對特斯拉造成不利影響,這加劇了馬斯克的不滿。他還提議將聯邦航空總署(FAA)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交由其“星鏈”(Starlink)運營,但這一提議未被採納,也引發了進一步爭議。馬斯克甚至威脅資助反對法案的共和黨人競選挑戰,凸顯其與特朗普的分歧。

民主黨一致反對該法案,認爲其通過削減低收入羣體的醫療和福利支持爲富人減稅,是一種典型的“劫貧濟富”。民主黨領袖舒默在參議院要求逐字朗讀法案全文以拖延投票,顯示了強烈的抵制態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也批評該法案爲史無前例的劫貧濟富,並指出其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結合將進一步損害底層80%家庭的利益。

公衆和媒體的反應則呈現出兩極化。

支持者認爲法案兌現了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例如減稅和強硬的移民政策,而反對者則擔憂其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和債務負擔。部分用戶還關注到法案通過後可能帶來的數字身份和大數據監控問題,引發了隱私保護方面的擔憂。

從國際視角來看,外資對法案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爲其刺激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關稅政策對GDP約1%的負面影響。然而,法案中的第899條款“執行鍼對不公平外國稅收的補救措施”涉及報復性稅收,引發了對外國投資動機和美元穩定性的擔憂。

整體來看,“大而美法案”的通過不僅在美國國內引發了政治和社會層面的廣泛爭議,也對國際經濟環境和投資信心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白宮出具了一份針對當前多數爭議的傳言與事實文章回應,其未來實施效果仍有待觀察。

加密何干?

從字面上看,目前大而美法案廣爲人知的條款可能削弱聯邦法院權力、重創醫療體系、增加債務負擔、加劇移民執法、限制外資投資、空氣污染加重及國防預算提升,雖然影響廣博,但實在跟加密沾不上邊。

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大而美”法案(OBBBA)的通過極有可能對加密貨幣和金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2024年美國共和黨的政黨綱領,就已經明確寫入支持加密貨幣的條款、反對過度監管、支持公民自主管理數字資產的權利,體現了政府對加密行業的積極態度。同時,政府設立"戰略比特幣儲備"的行政命令,將比特幣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產,標誌着比特幣地位的根本性提升。

該法案預計將導致美國政府新增赤字約5萬億美元,這種規模的財政擴張可能削弱市場對美元和美債的信任。外資減持美債已成爲結構化趨勢,資金流出後可能流入亞洲股市、黃金以及比特幣(BTC),進一步提升比特幣作爲全球儲值資產的地位,尤其是在比特幣被納入美國戰略儲備資產的背景下。

與此同時,法案中的減稅政策和財政刺激措施爲加密資產創造了更爲寬鬆的宏觀環境。資本利得稅的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數字資產,這不僅爲加密貨幣市場注入了長期資金,也進一步鞏固了美國作爲全球加密貨幣中心的地位。

2025 年 6 月11 日,Cahill 發佈了一個關於即將提出的加密資產立法修正案的分析報告。報告稱:這一“預計將由懷俄明州共和黨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提出”、“尚未公開的數字資產立法方案”,“計劃作爲大而美法案的修正案納入其中”。

這一法案涉及對挖礦、質押、空投、跨境交易等細分領域的具體規定,以及對600美元最低限額、外國投資者稅收等普惠性政策的制定,反映出監管層在平衡行業發展與稅收管理之間的審慎態度。

市場動態顯示,自5月以來,Coinbase等交易所流出了超過10萬個BTC,巨鯨持續吸籌表明市場對比特幣的長期看漲情緒依然強烈。

無論是減稅與赤字的權衡、移民政策的強硬轉向,還是對加密貨幣和金融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都將在未來數年持續塑造美國的經濟與社會格局。

大已顯見,美待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