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覺得金融太難,只有讀名校、學經濟的人才懂,

但其實,有些基礎的金融知識,就可以幫你讓你避開很多坑,提前看清生活的底層邏輯。

比如你爲啥老是存不住錢?

爲啥有人月入不高,但資產越滾越大?

爲啥別人敢裸辭、敢投資,而你總是焦慮不敢動?

答案都在金融思維裏。

但普通人學金融不能亂學,不是靠“看幾篇熱文”學會的,

順序搞錯了反而會讓你越學越焦慮。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

第一步:先學錢到底是什麼

你得知道,爲什麼掙錢不等於變富?爲什麼有些人工資高但總是焦慮?

這時候你需要的是錢的邏輯,去理解金錢的流動、結構和價值。

給大家推薦兩本入門書:

(小狗錢錢):它內容講得特別淺顯,看完你會對爲什麼要攢錢有直覺。

(窮爸爸富爸爸):這書雖然老套,但第一次接觸資產負債概念的人必須讀一遍。

看完這些書,你就要理解一些概念:

資產和負債:什麼是會爲你賺錢的東西,什麼是讓你一直花錢的東西?

複利:不是隻懂“存錢”,而是懂“如何讓錢爲你工作”。

現金流:你賺的每一塊錢,應該往哪裏流才更安全?

第二步:再學怎麼管好你現在這點錢

說到理財,不是讓你去買什麼理財產品,如果你連自己的賬都理不清,那怎麼管得資產呢。

所以這一階段的目標是先搞清楚你現在的錢都花在哪了,然後制定一個靠譜的規劃。

你可以做好幾個動作:

1、分好消費賬戶、儲蓄賬戶、投資賬戶,每個月該花多少,該攢多少,要分配好。

2、建立緊急備用金,裏面存至少3-6個月生活費,解決大部分的焦慮型支出。

3、買一些基礎保險,意外險、醫療險、定壽險,別亂買年金和返還型,保障大於收益。

第三,最後纔是投資和資產配置

別急着上雪球和知乎抄別人基金組合,你得先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少風險、目標是什麼。

我先推薦大家看一本書(指數基金投資指南),是小白也能看懂,最適合長期理財。

也可以去B站搜指數基金+講解,找到幾個能講邏輯的,多看幾遍,讓自己先明白。

然後想去投資,重點是三件事:

1、先別急着買,先看懂產品結構(比如基金的成分、費率、風險等級)

2、從低風險的基金定投開始練手,一月200也行,關鍵是建立長期意識

3、投資不是一錘子買賣,是配比思維,比如你50%在基金、20%是現金流、30%在保障

讓大家學這些,別想着一下變成巴菲特。

金融不是什麼花活,而是讓你搞懂錢如何爲你工作的底層工具。

可以慢慢來,從你每個月怎麼花錢、怎麼攢錢開始。$BTC

$ETH

$BNB

#Strategy增持比特币 #币安Alpha上新 #美国加征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