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麼是港股打新?
港股打新是指投資者參與香港市場新股首次公開募股(IPO)的申購行爲。
公司通過IPO上市時,投資者可申購新股,若中籤則有機會在上市首日或暗盤交易中賣出獲利。
與A股打新相比,港股打新有三大核心優勢:
零門檻:無需持倉市值,賬戶有現金即可參與;
高中籤率:一手中籤率常達個位數至100%不等,熱門股甚至100%(如2024年毛戈平一手中籤率100%);
槓桿支持:券商最高提供10倍融資(孖展)申購,小資金可放大份額提升中籤概率。
二、如何參與港股打新?
1.開通港股賬戶
需通過香港持牌券商(如富途,長橋等)開戶,線上流程約10分鐘。
注意:A股港股通無法參與打新,必須單獨開通港股賬戶。
2.辦理香港銀行卡
港卡是出入金必備工具,推薦中銀、匯豐、衆安等支持在線辦理的銀行,需準備身份證、港澳通行證等。
3.賬戶入金
通過銀證轉賬(少數券商支持)、eDDA(秒到賬)或FPS(需上傳憑證)入金,建議首次入金1萬港幣以上可以拿到券商獎勵以覆蓋手續費。
4.申購新股
在券商App的“新股中心”查看招股信息,選擇現金或融資申購,提交訂單後資金凍結,中籤後自動扣款。
三、港股打新核心規則
1.關鍵時間節點
認購期:通常3-4天,需在此期間提交申請;
定價日:認購截止後確定最終發行價;
暗盤交易:上市前一交易日16:15-18:30(場外交易,漲跌預示首日走勢);
掛牌日:上市首日,無漲跌幅限制。
2.中籤機制
一戶一簽:同一人在不同券商間重複申購會被取消資格(FINI系統啓用後嚴格執行);
紅鞋機制:優先保證散戶中1手,剩餘股票按比例分配(申購越多,每手中籤率越低)(注意這說的是一手中籤率,申購越多總體中籤率=此檔位一手中籤率*申購手數)。
3.費用說明
現金申購:免費
融資申購:100港元手續費+融資利息(大多數券商免融資利息)。
中籤後均收1.0085%交易費。
4.甲乙組劃分
甲組(申購≤500萬港元申購額)散戶爲主,因港股新股中籤偏小散,所以中籤率較高
乙組(申購>500萬港元)大戶/機構,可加槓桿衝刺
甲乙各佔一半份額
5. 回撥機制:
公開配售(就是我們的券商裏面的打新申購):10%(初始)
國際配售(線下,大資金,基石投資者,基金等認購):90%(初始)
實際根據公開發行倍數調整公開配售的股數(分的蛋糕變多了):
超購15倍以下:公開發售佔10%。
超購15-50倍:回撥至30%。
超購50-100倍:回撥至40%。
超購100倍以上:回撥至50%。
認購倍數是港股打新的重要參考指標
認購倍數 = 散戶實際總申購金額 ÷ 公開發售原定份額,
相關數據可以參考捷利交易寶、港交所官網披露易。
認購倍數越大,說明市場情緒越亢奮,相對破發風險較小。
但是回撥會導致中籤率升高,上市首日可能漲幅受限。
可以看上表公開認購倍數高,也不代表首日「一定」會上漲,但是根據歷史數據顯示,公開認購倍數高,首日大概率會上漲,比如歷史認購倍數排名前10的新股中,只有一隻是下跌的。所以不管怎麼分析基本面等指標(網絡上大多數公開資料複製),公開認購倍很重要
6. 綠鞋機制
若新股破發,承銷商可用超額配售資金託底;
若暴漲,可增發15%股份抑制過熱(參考小米、美團案例)。
簡單說就是——新股剛上市容易“暈車”,綠鞋機制就像給車裝了個防抖支架,讓股價這趟車開得穩當點,但車能跑多遠還得看發動機(公司實力)
7. 保薦人與基石投資者
保薦人:經監管部門註冊的證券中介機構(通常爲綜合類證券公司),承擔企業上市推薦與持續督導責任
基石投資者:在IPO前簽訂協議,承諾按發行價認購股份的大型機構投資者或企業集團。
我們重點觀看一下保薦人的責任:
1.通過鎖定資金(通常6-12個月)爲市場注入信心
2.穩定發行價格,降低破發風險
3.多爲主權基金、產業資本或地方國資平臺(如南山戰投、亦莊國際投資等)
因此高盛、摩根士丹利保薦項目破發率低15%;騰訊、紅杉等基石投資者背書可降低風險。
四、總結
港股打新≠穩賺,但掌握規則+選對策略+控制風險=大概率喫肉
港股打新這事兒,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難在哪?
你得懂點公司好壞:比如這公司是幹啥的、賺不賺錢,不用算得特別準,但至少得有個大概判斷。
一堆聽不懂的詞兒:比如“孖展”(就是借錢打新)、“甲組乙組”(錢多錢少的分組)、“暗盤”(上市前偷偷交易)這些術語,得慢慢學。
猜中籤概率:得研究大家借錢打新的熱度(比如“孖展倍數”),還要看分給散戶的股票多不多,這得混久了才能摸出門道。
簡單在哪?
就盯一個數:借錢打新的熱度(孖展倍數)!大盤股(比如蜜雪冰城這種大公司):如果大家借錢打新的熱度超過500倍,說明搶瘋了,跟着買大概率能賺。
小盤股(比如冷門小公司):熱度得飆到1000倍以上纔算火,這時候閉眼衝進去,人多的地方往往有肉喫。
說白了就是:哪裏人多往哪擠,熱度越高下注越狠,簡單粗暴但管用。
不過要注意:這招雖然簡單,但也不是穩賺。比如去年蜜雪冰城認購超5000倍,首日暴漲,但有些小盤股熱度高卻破發了(比如奈雪)。
所以最好結合公司行業、市場情緒再下手,別光看熱鬧,總之打新就是一個概率遊戲,確定性大的公司下重注,確定小的公司放棄。中間雖然也會虧錢,但總體來數還是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