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區塊鏈騎士

Crypto 的風靡是技術革命、金融需求與社會心理的共振,而暴雷後的「不死鳥」現象,則揭示了人性對財富自由的永恆渴望與對權威的不信任。

無論未來如何,它已深刻改變了金融、科技和文化的敘事邏輯——正如互聯網泡沫破裂後仍留下亞馬遜和谷歌一樣,Crypto 的遺產或許不在於幣價,而在於它迫使世界重新思考貨幣、信任與權力的邊界。

而 Crypto 圈重量級人物山姆·班克曼 - 弗裏德(Sam Bankman-Fried,簡稱 SBF)的崛起與隕落,堪稱商業史上最戲劇性的案例之一。他的故事不僅揭示了 Crypto 行業的狂野與風險,更爲創業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深刻的警示與啓示。

山姆是 Crypto 史上最矛盾的悲劇人物之一。他兼具天才量化交易員的數學頭腦與理想主義者的宏大敘事,卻在權力膨脹中徹底腐化。

從表面看,他是「有效利他主義」的虔誠信徒——承諾將 99% 的財富用於公益,住簡陋公寓,開二手豐田車,塑造了反資本主義聖徒形象;但暗地裏,他構建了一套系統性欺詐機器:通過關聯交易挪用 FTX 交易所 160 億美元客戶資金,爲其對衝基金 Alameda Research 的高風險賭注輸血,並僞造賬目掩蓋百億美元負債。

這種割裂揭示了更深層的人性寓言:當「改變世界」的使命感脫離倫理約束,當技術精英自認可凌駕於規則之上,理想主義便淪爲犯罪的遮羞布。

紐約法庭的七項重罪判決(最高刑期 115 年)宣告了他「Crypto 救世主」人設的崩塌,但其遺產遠超個人命運——他是區塊鏈狂野時代的終極符號,濃縮了行業對監管的抗拒、對風險的漠視、對「快速致富」哲學的集體沉迷,以及技術烏托邦與人性貪婪無法調和的衝突。

但 SBF 的故事遠未結束,他的刑事上訴、130 億美元用戶賠償訴訟、以及美國司法部對 Crypto 政治獻金的調查仍在繼續。但他已爲人類留下了一部數字時代的(浮士德)寓言:當技術天才自以爲可重新發明規則,當「快速行動,打破陳規」(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的信條突破倫理底線,毀滅便成爲必然。

FTX 的廢墟上,Crypto 行業被迫從青春期走向成年禮,那些倖存的項目正學習在透明與創新、去中心化與現實責任間尋找平衡。而對整個科技文明而言,SBF 的隕落時刻提醒:算法可以優化世界,但唯有敬畏之心能守護人性。

暢銷書作者邁克爾·劉易斯繼(說謊者的撲克牌)(大空頭)後,又一次躬身入局,通過對事件的挖掘和深入瞭解,並結合自身的專業與靈敏的思維,再一次揭開 FTX 事件過程與細節的「內幕」。將近年來全球最轟動、最富戲劇性的金融科技大事件抽絲破繭還原給讀者們,邁克爾·劉易斯的作品,不僅是故事,更是真相。

(走向無限:加密帝國的崛起與衰落)

作者:【美】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

目前 FTX 已經開始了對部分用戶的資產賠付,而(走向無限)(Going Infinite)中文版的面世恰逢其時。在 2025 年這個全球謀求破局之發,國際交易規則不斷變化,「穩定幣」的勢頭漸漸突起之時,邁克爾·劉易斯對 Crypto 帝國 FTX 興衰的深度剖析,不僅是一個商業神話的解剖樣本,更是一面映照技術狂熱與人性弱點的透鏡,迫使世界重新思考貨幣、信任與權力的邊界。

「天才 / 瘋子 / 巨騙」的極致人物魅力:

山姆·班克曼 - 弗裏德是 MIT 天才、有效利他主義代言人、千億富豪、現在也是階下囚。他不喜歡金錢與女色,卻貪戀對弈遊戲獲勝的成就感,他讓金錢爲全人類變得更好而服務,構建一個大型的 Crypto 帝國,最終崩塌(72 小時內破產),也導致自己入獄。

山姆是一個頂級聰明,身上充滿了矛盾感,沒有人能真正瞭解他的想法,創造了鉅額財富神話並且影響至今的人物。

獨家內幕視角,Crypto 世界的「入門級」深度解讀:

劉易斯不是事後報道者,他是風暴發生前的親歷者!他獲得了難以置信的權限,在 FTX 崩塌前數月就深入 SBF 的核心圈子,進行了長時間的貼身觀察和採訪。這是其他所有相關報道都無法比擬的「上帝視角」,提供了最接近第一現場的內幕信息。

劉易斯擅長將複雜的金融概念和技術問題,用生動、易懂、充滿故事性的方式呈現。這本書能讓對 Crypto 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看懂這場遊戲的玩法、風險和其中的人性。

超級熱點事件 + 深刻的時代議題與反思:

近年來全球最轟動、最富戲劇性的金融科技大事件,FTX 帝國的崩潰和 SBF 的隕落。這本書超越了金融八卦,觸及了關於技術倫理、理想主義困境、監管缺失、信任機制、人性貪婪與傲慢等一系列深刻的時代議題,能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在財富、理想、規則、誘惑面前,人性的光輝與弱點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Crypto 的全球風靡與持續追捧,是技術、經濟、社會心理和投機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即使在多次暴雷(如 FTX、LUNA、Mt.Gox 等)後,仍有人對其抱有信念。每次危機後都有新概念重啓市場熱情,在歷史上不斷地多次「寒冬 - 復甦」循環。

Crypto 的規則是人類對「無需信任的信任」的一次實驗,其作用取決於如何使用。科技進步的衡量,最終要看是否讓多數人受益,而非少數人暴富。正如電報發明後曾被用於股市操縱,互聯網早期充斥騙局一樣,Crypto 或許需要一場「重塑」才能迴歸理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