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來自AR.io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Phil Mataras

數據不會憑空消失。它被刪除、抹去、掩埋——通常是故意的。

每當新政府上臺,優先事項就會重新排序。這可以理解,但不可接受的是公信數據的消失。尤其是在美國,這一現象已經顯現,速度之快應該讓關心真相的人警覺。

從公共健康數據到經濟指標,整個數據集被下線,沒有公告或解釋。歷史修正正在實時發生。

數字記憶的脆弱性

互聯網本該是知識的公共賬本,用於造福社會,但理想並未實現,反而成爲數字幻影。外表龐大,實則脆弱。

當網站消失、檔案關閉或文件悄然撤下……沒有解釋。信息的集中化成爲其最大弱點。

事實沒有保質期,但在現行系統中,它們可能快到期。想想二戰和大屠殺——如果當時有今天的工具,或許結果會不同。

到2021年,獨立新聞如香港的蘋果日報在幾小時內被迫下線,檔案几乎一夜之間失去。希望因網絡活動家的區塊鏈備份而續上。

今天在西班牙,我們看到相同的問題。網絡被封鎖,不需公衆討論,僅用法令包裝的審查。

保護公共數據

數據刪除成了一種靜默、法律化的過程。這是真實的威脅,但迴應措施也存在。

非營利項目如互聯網檔案館,已備份數十億網頁。區塊鏈數據存儲提供抗審查和防篡改的替代方案。

每個被刪除的文章和數據集都削弱了公共真實。沒有數據,真相變主觀。當真相主觀時,權力發出最後也是最響亮的聲音。

數據保存即反抗

保護公共數據不再是技術挑戰,而是一種責任。每個人都能保存一份備份,這是保護真實的行爲。

當公共記憶被存儲於可以編輯或刪除的系統時,留下的不是歷史,而是由最後掌權者撰寫的版本。

我們面臨的選擇是:繼續刪除還是爲永久性和真相而奮鬥。記錄必須超過政權的壽命,事實應超越那些害怕它們的人。

評論:來自AR.io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Phil Mata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