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這個繁榮的加密市場,選擇了一位將推動韓元穩定幣和加密 ETF 的總統李在明。

作為共同民主黨的核心成員,李在明曾在 2022 年總統選舉中惜敗於尹錫悅。當時,他就將加密貨幣政策作為重要政見,試圖吸引年輕人和散戶投資人的支持。然而,接連兩次競選失利,一度讓他被貼上「永遠的候選人」的標籤。

直到那一天。2024 年 12 月,韓國政壇風雲端突變。時任總統尹錫悅因試圖頒布戒嚴令引發憲政危機,在輿論與國會的雙重壓力下被迅速彈劾。這場危機不僅讓總統寶座提前兩年空缺,更打破了原有的權力平衡,意外地為李在明,這位屢敗屢戰的政治人物創造了上位契機。

圖源:律動 BlockBeats

但當權力架構崩塌、國會陷入動蕩之際,李在明迅速抓住了機遇。他召集議員進入國會大廳,發起直播,在民眾的託舉之下翻牆進入國會。

那一天開始,李在明就成為了韓國人心中更合適的總統人選。「我必須盡快讓盡可能多的國民瞭解這一情況。」他在直播中呼籲民眾親眼見證國會推翻戒嚴令的過程。

最終,在昨天晚上公佈的總統補選中,李在明以 49.2% 的得票率領先對手金文洙(36.8%),成功當選韓國 21 屆總統。對於他的支持者而言,這是一次「無論如何都要贏」的勝利,是三次參選後的正名之戰。

圖源:律動 BlockBeats

而對韓國加密產業來說,李在明的勝利意義可能更為深遠: 他不僅是政壇贏家,更是加密政策最堅定的倡導者之一。他的當選,象徵著韓國數位資產監管即將迎來一次根本性的制度轉向。

李在明對韓國加密的承諾

早在就任前,李在明就在競選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數位資產政策主張。

他將虛擬資產定位為國家金融改革的關鍵一環,並首次將其納入總統級別的承諾體系。其目標是通過頂層制度設計,重塑加密市場的合法性與安全性。

李在明對「韓國機密產業」的承諾,核心內容包括:

  1. 推動虛擬資產現貨 ETF 合法化;

  2. 引導規模龐大的韓國國民退休基金(約 8,840 億美元)配置加密資產;

  3. 構建以韓元為錨定的穩定幣體系,以此作為防止資本外流、強化本幣金融主權的戰略工具。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他對韓元穩定幣的執著主張。在 YouTube 直播中,李在明公開表示:「為了防止國家財富外流,需要建立以韓元為基礎的穩定貨幣市場。」這一表態不僅體現了他對數位資產國際競爭格局的敏銳洞察,也直接回應了監管層對 Tether(USDT)和 USD Coin(USDC)等美元穩定幣在韓國境內交易中佔比日益攀升的擔憂。

據韓國央行數據,僅 2025 年第一季度,與美元掛鈎的穩定幣交易額已高達 57 兆韓元,佔穩定幣總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為實現這些目標,李在明計劃「由政府主導整頓市場、降低手續費、建立綜合監管系統」,並推動成立專門的「數位資產監管局」。其核心思路是:通過官方主導,為普通投資人提供更安全的交易環境,推動加密資產從「投機工具」向「資產配置選項」轉變。

這並非李在明首次在數位金融產業發聲。早在 2021 年,他就主張推遲原定於 2022 年開徵的虛擬資產所得稅,強調「監管先行,徵稅在後」。他還提議將徵稅門檻從 250 萬韓元大幅提升至與股票投資持平的 5,000 萬韓元,並允許虧損抵扣,以減輕散戶負擔、提升政策公平性。

如今,這套以 ETF、穩定幣、監管體制為核心的政策路線圖,已不再是競選口號,正隨著李在明的執政逐步轉化為具體提案。對於韓國加密產業而言,這或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金融體系的邊緣走向制度核心。

一朝 Luna 崩,十年怕算穩?

然而,李在明大力推動韓元穩定幣的計劃並非沒有爭議。

就在他提出構建本土韓元穩定幣市場的主張後不久,新改革黨總統候選人李準錫便在社交媒體上發起猛烈抨擊。他寫道:「李在明候選人的經濟觀總是危險且充滿實驗性。他輕率地拋出未經實踐檢驗的想法,顯然不瞭解市場,只是在重複空洞的口號。」

李準錫特別提及了曾震驚全球的 Terra/Luna 事件——一個聲稱與韓元掛鈎,卻依靠演算法維持價格的「穩定幣」項目。該項目崩盤導致數十萬投資人血本無歸,使「穩定幣」一詞在韓國公眾心中蒙上巨大陰影,也成為保守陣營攻擊李在明政策的主要突破口。李準錫指責李在明的主張是在「重蹈覆轍」,是「用國家信用為虛幻結構背書」。

對此,民主黨陣營迅速反擊。前議員金炳旭公開表示:「僅憑 Terra 和 Luna 事件就全盤否定韓元穩定幣,顯然與國際監管趨勢背道而馳。」他解釋道:「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監管機構已明確將『演算法穩定幣』(如 Terra/Luna)排除在合規穩定幣範疇之外,認為其波動性過高,難以成為可靠的儲值手段。」

金炳旭強調,真正的合規穩定幣應採用「1:1 全額抵押」模式,即用現金或短期國債等安全資產足額擔保,即時揭露儲備金狀況並承擔即時贖回義務。他指出,目前主流的 Tether(USDT)等即屬此類。相比之下,李準錫對所有穩定幣「一刀切」的否定態度,暴露了其對全球加密監管架構理解的偏差。

另一名民主黨議員閔炳德的回應則更具諷刺意味:「如果因為一臺複印機壞了就要淘汰整個印刷術,那未免太可笑了。」他將穩定幣比作金融技術發展的一個階段,強調應通過制度化監管來規範其發展,而非因個別失敗案例就全面封殺。

韓國加密生態步入「國家化」新週期

在李在明勝選的背景下,韓國加密產業正悄然進入一個政策驅動型的新週期。

與以往草莽生長、平臺各自為戰的時期不同,如今的市場更像是一盤圍繞「制度紅利」重新洗牌的博弈。

韓國本就是全球最活躍的加密貨幣市場之一。據韓國金融情報院(FIU)統計,截至 2024 年底,完成實名認證的加密投資人已達 970 萬,同比成長 25%。尤為值得注意的是,30 至 50 歲年齡段的投資人成長顯著,在持幣價值超過 1 億韓元的高淨值羣體中,40 歲以上人羣佔比高達約 78%。這一結構變化表明,加密資產正逐漸擺脫「年輕人投機工具」的刻板印象,成為中產及以上階層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圖源:律動 BlockBeats

同時,2025 年韓國加密交易市場呈現爆發式成長,總交易市值突破 100 兆韓元,甚至一度超越本國股市的交易量。這輪成長既受國內政策寬鬆預期的刺激,也與全球政經局勢相關。特別是在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引發美元資產避險情緒的背景下,韓國本地投資人大量湧入以韓元計價的虛擬資產市場,形成了一股區域性資金迴流潮。

面對市場的活躍,監管也在逐步跟進。政府已宣佈將原定於 2025 年實施的虛擬資產轉讓所得稅推遲至 2027 年,理由是「技術落地尚不成熟」及「投資人保護制度仍不完備」。這一舉措有效安撫了市場情緒,也為李在明推動的新監管架構爭取了緩衝時間。

但推遲徵稅並不等於放鬆監管。2024 年公佈的(虛擬資產使用者保護法)(VAUPA)已正式生效,對交易平臺提出了更嚴苛的合規要求,包括資產託管機制、內線交易防控、使用者資產分離管理等核心內容。政府的意圖明確:通過更健全的制度設計,防止 Terra/Luna 式的信任危機重演,為加密市場的「正規化」奠定基礎。

這一系列政策信號傳遞出一個清晰的資訊: 韓國政府正致力於將加密資產納入國家金融治理體系,推動市場從自由放任向「國家化」的制度嵌入轉型。這正是李在明所描繪的願景——一個由政府引導、規則保障、創新驅動的數位資產市場。

未來的韓國,加密政策或許不會一帆風順。穩定幣的爭議、稅務的落地、國際監管的協調,這些問題仍然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李在明執政的週期內,加密貨幣不再是避談的灰色地帶,而是被寫入總統承諾的國家戰略。韓國的加密產業,終於等來了一個制度化的起點。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BlockBeats)

  • 原文作者:Jaleel加六

『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盤點3大加密政策,韓元穩定幣即將誕生?』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