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L 這個幣最近有點安靜,但說實話,如果你理解 zkLink 要做的事,應該會願意耐心看完它這條線怎麼鋪。
簡單說,它不是做橋,不是做 AMM,不是做聚合器。
它要做的是:AI 代理參與的跨鏈交易網絡協議。
這聽起來抽象,但一旦你理解它在處理什麼問題——鏈與鏈之間的訊息碎片、流動性分離、體驗跳轉——你會發現:zkLink 是在補整個多鏈世界最底層的坑。
zkLink 最早在 2021 年上線,但跟很多老項目一樣,中間有一段時間沒什麼動靜。
直到 Nova 上線,纔開始陸續釋放它的真正目標:
把 AI 引入協議執行層,讓交易自動跑、自己找路、自己簽名,
讓使用者跨鏈體驗變成「單鏈級的流暢」。
這不是重新包裝的 UX,而是一個全新的協議模型。
根據公開的 2025–2026 路線圖:
2025:完成跨鏈協議 PoC、通訊協議核心開源、與主流鏈合作;
2026:進入 Alpha / Beta 測試,開放節點、啓動開發者生態與經濟模型。
從設計結構來看,zkLink 更像是自己打了一個 Layer,用來承接未來的整套產品矩陣,全部圍繞這套底層協議展開。
目前這些模塊還未上線,但可以預期未來功能之間會高度耦合,形成一個平臺式閉環,而不是功能孤島。
$ZKL 的定位也不是典型的治理代幣。
它會貫穿:
協議執行權限
生態參與權限
模塊間交互和激勵流通
你可以把它看作這個跨鏈 AI 網絡的“使用權+資源分配證明”。
目前 $ZKL 已上架 Bybit、Gate、Bitget、Hashkey Global、Coinone 等交易所,初始市值仍偏低。
但由於技術棧本身門檻較高,早期會比較冷靜,不會出現 narrative 拉昇行情。
真正的催化劑會是什麼?
不是敘事,而是 測試網、模塊聯動、協議驗證開始跑起來的那一刻。
這種協議級 infra,一旦底層打通,上層模組自然能接得住資金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