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uke,火星財經

2025 年 5 月 21 日,Worldcoin 的母公司 World Foundation 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其子公司 World Assets Ltd. 以市場價格向 Andreessen Horowitz(a16z)和 Bain Capital Crypto 出售了價值 1.35 億美元的 WLD 代幣。消息一出,WLD 價格短時飆升超 13%,最高觸及 1.29 美元,交易量激增 70%。然而,Bitwise 首席投資官 Matt Hougam 的評論卻爲這場交易蒙上了一層戲劇色彩:“WLD 在過去 14 個月下跌了 90%,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說實話,這挺有意思的。”爲何在 WLD 價格低谷時,兩家頂級風投仍豪擲重金?這不僅是一場資本冒險,更是對 Worldcoin 技術願景、經濟模型設計和未來潛力的深度考驗。

WLD 的跌宕一年:從高光到低谷

Worldcoin 由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等人於 2019 年創立,旨在通過“World ID”解決 AI 時代的核心問題:如何在生成式 AI 氾濫的世界中驗證人類身份。其核心設備 Orb 依託 NVIDIA 技術,能夠高效完成虹膜掃描並生成隱私保護的數字身份。2025 年 5 月,Worldcoin 網絡已吸引 2600 萬用戶,其中 1250 萬人擁有 Orb 驗證的 World ID,尤其在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和拉美展現出強勁吸引力。World ID 3.0 的推出優化了身份驗證流程,而 World Chain 區塊鏈的開發則爲去中心化交易提供了基礎設施。這些進展或許讓風投看到了一個被市場低估的“平臺級”機會。

自 2023 年 7 月推出以來,WLD 代幣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價格走勢。2024 年 3 月 10 日,WLD 創下歷史高點 11.80 美元,市值一度接近 180 億美元,市場對其“全球身份驗證網絡”的願景充滿期待。然而,好景不長,受市場拋壓、解鎖機制和監管爭議的影響,WLD 價格持續下跌。截至 2025 年 5 月,WLD 價格在 1.33-1.47 美元區間震盪,較歷史高點下跌約 90%。

從數據維度看,WLD 的表現令人唏噓:

  • 價格波動:2024 年 5 月,WLD 因 AI 熱潮和 OpenAI 相關傳聞短暫反彈至 5 美元,但隨後因持續解鎖壓力跌至 1.12 美元的年內低點。2025 年 5 月的融資消息推動價格反彈至 1.29 美元,但未能突破 1.22 美元的關鍵阻力位。

  • 交易量:過去一年,WLD 的 24 小時交易量高點出現在 2024 年 7 月(5.6 億美元),低點在 2025 年 1 月(2.6 億美元)。近期交易量因融資消息升至 2.96 億美元,顯示市場關注度回升。

  • 流通量與市值:WLD 當前流通量約爲 15.2 億枚,僅佔總供應量(100 億枚)的 15%。市值在 20-22 億美元之間,排名在第 53-64 位,反映了其市場地位的波動。

  • 市場情緒:X 平臺上的討論顯示,部分用戶對 WLD 的長期潛力持樂觀態度,特別是在 Sam Altman 和 ChatGPT 的光環下,但也有聲音批評其高解鎖壓力和集中化風險。

WLD 的持續下跌與加密市場的整體波動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在於其經濟模型設計的“尷尬”。

經濟模型的尷尬:普惠願景與拋壓現實

Worldcoin 的經濟模型以“普惠”爲目標,旨在通過虹膜掃描分發 WLD 代幣,吸引全球用戶加入其身份驗證網絡。白皮書規定,WLD 總供應量爲 100 億枚,其中 75% 分配給社區,13.5% 給投資者,9.8% 給初始開發團隊,1.7% 作爲儲備金。 這種設計初衷是實現“全球每人一份”的數字貨幣分發,但實際執行中卻暴露出多重問題。

首先,高解鎖壓力是 WLD 價格下跌的主因。社區分配的代幣通過四份智能合約逐步解鎖,每日釋放約 500 萬枚,價值約 700 萬美元,持續到 2038 年。 這種高頻率的解鎖導致市場持續承壓,許多用戶在獲得免費代幣後立即拋售,進一步加劇了價格下滑。用戶直言:“總量太大,每天解鎖太多,還有大把幣等着賣。”

其次,集中化風險削弱了去中心化願景。數據顯示,五個錢包持有約 60% 的 WLD 供應量,其中單一錢包持有 20.71%。 這種高度集中的代幣分佈可能導致市場操控風險,與 Worldcoin 宣稱的“去中心化治理”理念相悖。此外,早期投資者和開發團隊的代幣需鎖定 12 個月後逐步解鎖,但未來三年內的大量解鎖仍可能加劇拋壓。

第三,激勵機制的爭議影響了市場信任。Worldcoin 通過免費分發代幣吸引了 2600 萬用戶,但部分用戶僅爲短期套利而參與,缺乏對項目的長期認同。此外,其在低收入國家的推廣策略引發了道德質疑,例如在肯尼亞和印尼的虹膜掃描被指“剝削弱勢羣體”。 這些爭議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也讓市場對 WLD 的長期價值產生疑慮。

最後,通脹機制的不確定性爲未來埋下隱患。白皮書規定,15 年後用戶可通過治理決定是否啓用最高 1.5% 的年通脹率。這雖然爲社區提供了靈活性,但也可能稀釋代幣價值,降低投資者的信心。

低谷中的價值獵手:風投的長期邏輯

對於 a16z 和 Bain Capital Crypto 這樣的長期主義投資者,WLD 的 90% 跌幅並不是恐慌的信號,而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價值窪地”。加密市場的歷史反覆證明,極端波動往往伴隨着估值錯配。WLD 當前的全面稀釋估值約爲 10 億美元,遠低於其歷史高點,而 Worldcoin 的技術、團隊和願景卻在穩步推進。 Capital Crypto 同樣以支持顛覆性技術著稱,例如其對區塊鏈基礎設施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投資。兩家機構的選擇表明,他們相信 Worldcoin 的虹膜掃描技術和全球身份驗證系統具備改變遊戲規則的潛力。

更重要的是,Worldcoin 在 Consensus 2025 大會上對隱私爭議的強硬辯護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團隊強調,虹膜掃描數據存儲在本地,符合全球隱私保護要求,例如歐盟的 GDPR 和美國的 CCPA。這一表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數據安全的擔憂。a16z 和 Bain Capital Crypto 可能認爲,當前的市場恐慌是對 Worldcoin 技術潛力和長期價值的誤判,而 90% 的跌幅恰恰爲他們提供了低吸佈局的理想時機。

美國的野心:從技術落地到生態擴張

此次交易的資金將主要用於加速 Worldcoin 在美國市場的佈局。5 月 1 日,Worldcoin 在美國推出“World ID”,並在舊金山、洛杉磯、邁阿密、紐約、芝加哥和西雅圖六座城市開設虹膜掃描服務點。德克薩斯州理查森的 Orb 製造工廠正在建設,預計將大幅提升設備的生產能力。美國不僅是全球科技的風向標,也是監管環境最爲複雜的市場之一。Worldcoin 選擇此時進入,顯示了其對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時機的信心。

美國市場的意義不僅在於其經濟規模,更在於其作爲全球創新和監管的風向標地位。Worldcoin 的虹膜掃描技術在美國市場的落地,意味着其必須直面嚴格的隱私和數據保護法規,例如加州的 CCPA 和聯邦層面的潛在立法。然而,Worldcoin 似乎已做好準備。其與 Visa 合作的 World App 借記卡項目爲 WLD 代幣注入了金融支付的實用性;與 Match Group 在 Tinder 上的年齡驗證試點則探索了社交領域的可能性。這些合作不僅提升了 Worldcoin 的品牌影響力,也爲其代幣的實際使用場景提供了支撐。

Worldcoin 的生態擴張並不止於此。World Chain 區塊鏈的推出標誌着其技術生態的進一步完善。該區塊鏈優先處理經過人類驗證的交易,爲去中心化應用(DApp)提供了信任基礎。例如,在 DeFi 領域,World Chain 可以確保借貸和交易的參與者是真實人類,而非 AI 機器人;在社交媒體領域,World ID 可以減少虛假賬號和機器人內容。這些應用場景爲 WLD 代幣的長期價值提供了支撐,也讓風投看到了 Worldcoin 作爲“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潛力。

技術與隱私監管隱私

儘管價格低迷,Worldcoin 在技術和生態建設上仍有可圈可點之處。其核心技術 World ID 通過 Orb 設備進行虹膜掃描,結合零知識證明(ZKP)保護用戶隱私。2024 年 10 月,Worldcoin 推出自有 Layer-2 區塊鏈 World Chain,取代 Optimism 網絡,提升了交易效率併爲驗證用戶提供優先區塊空間。 World ID 3.0 和更便攜的 Orb Mini 降低了驗證門檻,進一步推動了用戶增長。截至 2025 年 5 月,Worldcoin 網絡覆蓋 2600 萬用戶,其中 1250 萬人擁有 Orb 驗證的 World ID。

Worldcoin 的生態也在向多場景擴展:

  • 金融場景:與 Visa 合作的 World App 借記卡項目支持 WLD 支付,爲代幣注入了實用性。

  • 社交場景:與 Match Group 在 Tinder 上試點年齡驗證,探索數字身份在社交領域的應用。

  • 區塊鏈服務:World Chain 支持 Uniswap、Alchemy 等應用的集成,爲開發者提供了部署合約的便利。

這些進展顯示了 Worldcoin 從“虹膜掃描”到“全球身份網絡”的落地努力。然而,技術創新的潛力尚未完全轉化爲代幣價值,這與經濟模型的缺陷密切相關。

Worldcoin 的虹膜掃描技術是其核心競爭力,也是最大的爭議點。儘管團隊強調數據本地存儲和 ZKP 技術,但全球監管機構對其數據收集方式保持高度警惕。2025 年 5 月,印尼因隱私擔憂暫停 Worldcoin 運營,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展開調查。 此前,肯尼亞曾於 2023 年禁止其虹膜掃描活動。這些事件凸顯了生物識別技術在不同文化和法律環境下的接受度差異。

公衆對虹膜掃描的信任也需時間建立。X 平臺上有用戶質疑:“World App 存在老鼠倉,官方通過扶持小程序收割用戶。” 雖然這些指控缺乏確鑿證據,但它們反映了市場對 Worldcoin 透明度和隱私保護的擔憂。

結語:一場未完待續的冒險

Worldcoin 的故事讓人想起比特幣的早期歲月:充滿爭議,卻又孕育着無限可能。CoinFund 聯合創始人 Jake Brukhman 轉發了一篇唱多 WLD 的帖子,稱:“12 年前,我在比特幣估值 100 億美元時買入,當時各種力量試圖扼殺它。WLD 將成爲一種分佈更廣泛的貨幣,乘着監管明朗和區塊鏈創新的順風。”

樂觀的理由顯而易見:Worldcoin 的技術願景契合了 AI 時代的需求,其用戶增長和生態擴展顯示了落地潛力。然而,經濟模型的缺陷、高解鎖壓力和監管不確定性仍是其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要實現“全球身份網絡”的宏偉目標,Worldcoin 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 優化代幣經濟:減少解鎖頻率或引入回購機制,緩解拋壓。

  • 增強透明度:公開更多數據處理細節,重建公衆信任。

  • 拓展應用場景:推動 WLD 在更多金融、社交和治理場景中的使用。

a16z 和 Bain Capital Crypto 的 1.35 億美元投資,是對 Worldcoin 的背書,也是對數字身份未來的一次豪賭。在 AI 與區塊鏈交匯的時代,Worldcoin 的虹膜掃描技術和 World ID 或許正在爲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網絡奠基。然而,經濟模型的尷尬、監管的緊箍咒和市場的波動性,讓這場冒險充滿了不確定性。

WLD 的過去一年,從高光到低谷,映射了加密市場的起伏與人性對新技術的複雜態度。正如比特幣從 100 億美元估值成長爲全球資產,WLD 的故事纔剛剛開始。這場關於身份、信任和未來的博弈,結局如何,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