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加密世界最壞的時代,這也是屬於比特幣買家、鏈上 P 元帥以及空投頂級玩家最好的時代。
撰文: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去年一年虧了上百萬」,小蘇告訴 Foresight News。
作爲一名幣圈老韭菜,他在上輪牛市週期中購買了不少 VC 幣,2021 年,比特幣一度突破 67000 美元,創歷史新高,衆多 VC 幣水漲船高,漲幅甚至高於比特幣,小蘇的第一桶金由此而來。
然而市場變幻莫測,這一輪週期小蘇栽了跟頭,自 2024 年起,他重倉的多個 VC 幣表現不佳,一路陰跌不止,被迫成爲鑽石手的他實在扛不住,只能在低點割肉離場,如此三番五次後,他的累積收益已經回吐大半。
「爲什麼這一輪賺錢這麼難?市場上到底誰賺到錢了?」小蘇十分不解,在他看來,以往牛市週期,閉眼買幣,躺着、睡着就能賺錢的時代,如今變成必須「跑得快」才能掙錢。市場參與者如 VC、做市商、交易所、項目方、散戶、擼毛工作室等都面臨各自不小的新挑戰。
小蘇的經歷並非個例,不止像他這樣的老韭菜,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加密 VC 機構也在近期宣佈轉型,並坦言這一輪的一級投資收益非常失敗。
但從加密貨幣的歷史來看,2024 至 2025 是波瀾壯闊的一年。比特幣現貨 ETF 的獲批讓傳統金融機構蜂擁而入,特朗普再次上臺後加密政策迎來史無前例的寬鬆環境,一系列的利好使得比特幣價格從底部 1.5 萬美元突破 10 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投資者對於狂暴牛市的憧憬達到頂峯。
可市場的另一重要龍頭以太坊打碎了投資者的美夢。以太坊本輪週期甚至並未創下歷史新高,過往的兩大幣價助推器 DeFi 以及 NFT 也並未出現熱潮,其創始人 Vitalik 以及以太坊基金會備受批評,ETH 萎靡之下,二層、再質押、ZK 等敘事幻滅,衆多相關生態代幣表現令人大失所望。
而唯一的熱點——Meme 幣的熱潮,某種程度上也是散戶們對 VC 幣高估值在宣泄不滿,VC 幣回報利潤在上所之前就已被 VC 瓜分殆盡,留下的只有散戶接盤與「無盡的下跌」。
但在這個更粗暴的“賭場”裏,只有極少數精明的交易員、內幕交易者以及發幣集團賺得盆滿鉢滿,大多數瘋狂衝 Meme 的散戶在一場又一場的彩票刮獎運動中,損失越來越大,最終也意識到所謂的財富效應終究也只是屬於他人的「曬單秀」。
那麼到底誰纔是贏家呢?Foresight News 帶着上述疑問採訪了多位賽道的加密從業者,他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比特幣持有者:贏麻了
比特幣買家,無疑是在本輪週期收益頗豐。5 月 10 日,Bitcoin Magazine Pro 數據顯示,比特幣自突破 10 萬美元后,仍處於虧損狀態的地址僅僅爲 0.55%,該比例表明市場上大部分比特幣玩家均處於盈利狀態。截止發稿時,比特幣已突破 11 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再未有人因購買比特幣而虧錢,所有買家均實現盈利。
2022 年成立的 NDV(NextGen Digital Venture)基金即是其中之一, 其創始人 Jason(@jhy256)告訴 Foresight News,NDV 一期基金已於今年 2 月清倉,其總收益達到 3.75 倍,並於近期啓動了二期基金的融資。
Jason 在創投領域有着豐富的從業經歷,曾在華興資本、啓明創投等機構就職。2023 年,34 歲的他選擇離開由馬雲和蔡崇信聯合設立的家族辦公室藍池資本,創立了 NextGen Digital Venture。
Jason 表示「在更廣闊的世界裏,外部的買盤仍然不少,很多機構連 0.1% 的配置都沒有,可能就先買個 0.1%,漲跌不敏感。傳統大錢如果拿 1% 的資金體量來配置比特幣,對於比特幣這個資產類別也非常可觀的。」他在第一年將基金大部分倉位放在 GBTC 上,去年又進行策略切換後轉向與加密貨幣相關股票,如 Coinbase 以及 Strategy。這些操作無疑都踩中了市場趨勢。
他在談及比特幣漲幅時分析時表示,現貨 ETF 的推出功不可沒。「傳統金融的錢可以定向從 ETF 直接流向 BTC,這也是 BTC 能夠持續跑贏很多山寨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特朗普的當選和發幣,會給予其他數字貨幣一些新的機會」
2024 年 1 月,比特幣現貨 ETF 的獲批成爲本輪週期的里程碑事件。截止目前,比特幣現貨 ETF 總淨流入超 427 億美元。以貝萊德、富達等爲代表的機構大舉購入比特幣現貨 ETF,憑藉入場時間早、成本不高以及穩健持有一躍成爲市場上明牌大贏家。 這些資金主要來自對衝基金、養老基金和家族理財室,也標誌着加密市場從散戶投機向機構投資的轉變。
不僅如此,各個上市企業也加入比特幣購買大軍中也賺得盆滿鉢滿。
美股上市公司 Strategy 就憑藉激進的購買風格,不僅其股票價格收益大漲,其公司浮盈也大得驚人。截至 2025 年 5 月 18 日,Strategy 持有 576,230 枚比特幣,購入總價約爲 401.8 億美元,平均每枚比特幣價格約爲 69,726 美元。比特幣突破 10.97 萬美元之後,其浮盈一度超 230.39 億美元。 日本上市公司 Metaplanet 累計持有 7800 枚比特幣,歷史平均購入價爲 1351 萬日元 / 枚(約合 94165.7 萬美元)。按照比特幣 10.9 萬美元計算,Metaplanet 持有的比特幣已浮盈 1.21 億美元。
比特幣自其誕生以來,長期漲幅沒有辜負任何一個鑽石手玩家,甚至連一直增持的島國薩爾瓦多持有的比特幣浮盈就已超過 3.57 億美元。
由 BTC 其衍生的礦機、加密基建公司、金融衍生品自然也收益頗豐。僅以嘉楠科技爲例,財報數據顯示 2024 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長 80.9% 及挖礦收入增長 312.5%,公司提到 2025 年第一季度客戶訂單已排至第二季度,顯示礦機銷售勢頭延續。
Meme 大贏家:單幣狂賺百萬美元
「目前的總盈利已達百倍,主要是包括去年的 AI、deSci 以及 TRUMP 上賺的。」yuyue 告訴 Foresight News,
知名鏈上 KOL yuyue 抓住 TRUMP 機遇賺得數百萬美元一戰成名,據流傳的社區圖片顯示,她花費 15.8 萬美元購入 TRUMP,浮盈一度超 200 萬美元。
她於 2022 年 3 月份入圈,起初只是想找實習工作,後來通過空投以及社羣認識更多人,覆盤市場機會。最後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敢於上倉位,最終拿到了大結果。
過去一年的加密世界,最具財富效應的賽道無疑是“Meme”。自 2024 年初以來,Meme 幣在加密市場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狂潮。從 Solana 鏈上的 WIF 和 BONK,到以太坊上的 PEPE 和 TURBO,再到 Base 鏈上迅速走紅的 DEGEN、MOCHI,甚至是比特幣生態中的 Meme 資產,每一個熱點的出現都迅速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散戶和投機者涌入。
Meme 不再只是娛樂,它成爲了財富分配機制的新實驗場。根據 CoinGecko 和 Dune Analytics 的統計,2024 年全年,Meme 幣的總市值從不足 20 億美元一度飆升至超過 600 億美元,年內漲幅超過 2900%。其中,僅 Solana 鏈上的 Meme 幣市值就佔據了超過 1/3。WIF 一度從不到 100 萬美元的初始市值上漲至超過 30 億美元,早期持有者甚至獲得了超過 10 萬倍的回報。有用戶在 2024 年 4 月以不到 200 美元購入某新 Meme 幣 BOME,短短 72 小時內賬戶價值暴漲至超過 200 萬美元。
這些 Meme 幣往往並無傳統技術背景,甚至不依賴完整的項目白皮書,僅憑一句話的 slogan 或一個簡單的狗狗頭像,就能引爆數百萬美金的交易量。
最瘋狂的 Meme 財富效應,則屬於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前的 Meme 幣 TRUMP。0xSun、大宇、冷靜、CryptoD 等交易員單幣盈利上千萬美元,引爆整個加密圈,無數人爲之驚呼。不過能單幣賺得如此鉅額收益的玩家畢竟只是極少數。倉位管理以及風險偏好也是一門大學問。
yuyue 坦言她在倉位管理上比較靈活,除比特幣之外,並沒有長持的其他倉位。交易風格上,「目前有掃鏈流派和二段流派,這兩種風格涇渭分明,不過自己更偏向二段流派,二段的風格就是看重敘事」。
她表示市場參與者一定要對標的有自己的判斷,比如側重二段就需要關注敘事以及市值估算區間 ,在這些基礎上進行交易,而這裏的敘事也不是幻想出來的,而是可以被 K 線以及盤面支撐。
鏈上 OG 玩家「比特大廠」也在 Meme 幣淘金熱中賺得盆滿鉢滿,他告訴 Foresight News,「在上輪週期中憑藉 SHIB 短短數週即獲得幾十倍高額回報後開啓了鏈上交易之旅,在最近一兩年的 Meme 交易中,盈利在數百萬上下,在 ORDI、GOAT、TRUMP 等標的上抓住了機遇。」
不過想要獲得高回報並不容易。「身邊拿到大回報的往往在鏈上研究以及時間方面投入精力大,這是他們該得的,一般人可能做不到。」他感嘆道。
交易 Meme 幣比主流幣更加考驗玩家水平,比特幣大廠表示,Meme 交易須把握大人物、大趨勢、大敘事,大熱點也非常關鍵,通過在推特上進行搜索關鍵詞或合約地址也可用來觀測短時熱度」
他的 Meme 幣的盈利也會用於購買比特幣。「現在倉位比特幣佔比 85%,以太坊 BNB 佔 13% 附近,剩下一些山寨 Meme 幣。」
Meme 幣的財富神話在大行情萎靡之下,一度暫時熄火,甚至社交媒體上也罕見大額曬單。衆多懷抱暴富夢想的 Meme 幣玩家在一次次的刮獎運動中屢屢受挫,在歸零與賣飛中反覆焦灼不安。有部分人選擇再度迴歸主流山寨幣,也有部分玩家選擇了其他賽道掘金。
或許,每個不甘離去的 Meme 玩家,都在等待山寨幣市場徹底回暖的那個時機,部分市場玩家則通過有效策略與堅持不懈,拿到了大結果,他們就是空投玩家。
天降空投:從全民狂歡到博弈內卷
「2023 年,Arbitrum 空投則成了我回報最大的項目,大概約 3000 萬人民幣。」知名空投玩家豐密告訴 Foresight News。
他在傳統金融歷練十幾年,做過對衝交易與投行,2017 年因 ICO 進入加密圈,2020 年又通過 DeFi 發現擼毛機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其財富掘金速度甚至遠超挖礦或炒幣。
此後,「2024 年 Wormhole 帶來了更高的賬面收益,TGE 時的對應價值甚至超過了 ARB。但可惜的是,在領取和出售的時間節點把握不佳,最終也只是賬面輝煌,實際落袋有限。」
空投的黃金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2020 至 2021 年的加密牛市中,DeFi、NFT 和 Layer1/Layer2 項目的激增爲擼毛提供了肥沃土壤。Uniswap、1inch、dYdX 等 DeFi 協議的空投活動動輒帶來數千美元的收益,吸引了大量散戶和早期工作室入場。這一時期,擼毛門檻較低,普通用戶通過簡單的錢包操作或社交任務即可參與。那確實是擼毛的黃金時代,巔峯時期,擼毛頂級玩家豐密告訴 Foresight News,「ENS 發幣時空投的單號獎勵超過 10 萬人民幣,多號直接暴富,PSP(Paraswap)那次,一個號就是 1 萬美金起步」。
後續擼毛行業逐漸從野蠻生長轉向專業化。工作室則通過批量創建賬戶、自動化腳本提升效率。不過即便如此,行業仍有不少空投財富效應。
Aptos、Sui 等測試網項目的空投進一步推高了擼毛熱潮,部分工作室通過“多賬號策略”獲取百萬美元級別的收益。項目方爲防範“女巫攻擊”(Sybil Attack),普遍提高了空投門檻,例如引入身份驗證、鏈上行爲分析或社區貢獻要求。這使得散戶擼毛難度加大,而擁有技術優勢和資源的工作室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豐密在談及心得體會時坦言,首先,選對項目最爲重要。「真正能改命的空投,一定來自有產品、有創新,有資本、有格局的項目。不是刷 100 個低質量活動就能補足的。寧可重倉 3 個看準的,也不要撒網 30 個毫無確定性的項目。」其次,參與者必須學會理解希望篩選出什麼樣的人,理解協議邏輯、瞭解協議特性,非常清晰的全局觀判斷,越像“真實用戶”並代入“開發者視角”,未來越容易被算進高質量權重的分配規則與獎勵模型裏。此外,就像職業交易員的敏感一樣,該止損時要果斷,放棄也需要乾淨利落。
在他看來,擼毛也並非孤立行爲,而是一種典型的結構性套利方式。參與者可以把擼毛當作穩健收益的“左手”:低成本、高賠率、以時間換機會。 與此同時,用“右手”配置二級市場的倉位,持有 BTC/ETH 等基礎資產,或大膽下注一些長期高彈性的投機項目如 meme。左邊喫確定性,右邊搏不確定性。「目前這是我眼中更穩健、也更具穿越週期能力的組合方式。」
2024 年空投賽道仍保持持續火熱。Starknet、Hyperliquid、Magic Eden、Pudgy Penguins 等項目通過空投分發了數億美元的代幣。隨後後續市場行情風雲突變,從高潮轉向低谷,那些一開始選擇出售的玩家保持住了大利潤,而選擇鑽石手,選擇等等看的玩家則成了「跑得快玩家」的退出流動性。
對此,豐密則反思道「擼毛從來不是流水線式的機械操作。每一個賬號、每一筆 TX、每一個項目代幣背後,都是我親手一點點交互、記錄、等待,甚至虧出來的。它們不僅僅是數字,更像是一場又一場策略與運氣的博弈,也是一種帶有極度濃烈的情感投入。一個項目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與時間,Gas 與本金,正因爲如此,這是一種情感投入。但正是這種“感情”,在這輪成了我最大的敗筆:該賣的時候捨不得賣,該走的時候反覆觀望。結果把本來已經到手的收益,拱手讓給了市場,只是陪它走了一段路。」
市場玩家有輸有贏,而且贏家總是少數人。後續不論是個人還是工作室,屢屢被反擼,zkSync、LayerZero 等空投一出,市場一片哀嚎之聲,小散戶空投少得可憐,擼毛工作室損失慘重,甚至被迫關門。項目方被狂噴,但項目方姿態卻相當強硬,自此往後,其市場多數項目也開始爭相效仿,少發甚至不發空投。
豐密告訴 Foresight News,「擼毛的草莽時代早就結束了,那個人人都能從鏈上擼出第一桶金的紅利窗口關閉了,現在已經不是隨便交互幾個按鈕就能賺到獎勵的階段了。」
在擼毛玩家普遍都覺得難的時候,想要堅持下來,則難上加難。不少玩家因耐心不夠而錯失財富機遇。豐密剖析很多玩家無法堅持下去的根源在於 「空投遲遲不發,Gas 不斷投入,交互枯燥無趣,任務越來越形式化,積分越來越氾濫,當回報遲遲未到,懷疑就一點點侵蝕執行力,抱怨也就隨之而來。但真正的大結果,往往就藏在你差一點想放棄、差一點以爲無效的那些堅持之後。你要相信——結果從不是先發生,而是先被相信,纔會被兌現。」
豐密也分享了其擼毛過程中遭遇的失敗案例,「Babylon 上做了大量 BTC 質押交互,投入了不少資金和注意力。結果空投分配極其有限,收益慘淡得不忍直視。」此外他重倉了整個 Move 生態,其中就有 Aptos,市值高峯時投入超過 400 萬美元,結果生態項目集體拉胯,生態沒有一個能打,官方也缺乏方向感和頂級運作能力。
空投也有各種酸甜苦辣。
不過相比於買幣,擼空投或許仍然是少數可以從初始小額本金便可以賺大錢的賽道之一。多號策略、精品號策略仍不失爲實踐手段,但也更加講究方式方法。與項目方鬥智鬥勇的遊戲,仍非常考驗擼毛玩家的認知與執行力。
結語
加密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幣圈一日,人間一年,雖說有誇張之嫌,然而也側面反映出其變化速度之快。看不準、抓不住,機會就沒了,對於在行業不斷追求更多財富的人來說,無疑是最煎熬的。
不過加密圈最爲迷人的地方便在於,每次當市場參與者認爲已經走到了財富效應盡頭之時,總會在某個不起眼的犄角旮旯,某塊領域正茁壯成長,爲後續的崛起養精蓄銳,通過再一次驚人的財富效應,源源不斷吸引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人涌入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