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 年 5 月 22 日,比特幣披薩節的第十四個年頭。
說起這個節日,就不得不提那個讓無數人拍大腿的 “史上最貴披薩” 事件 ——14 年前,程序員 Laszlo 用 1 萬枚比特幣換了兩份披薩,如今這筆交易的價值已超過 6.9 億美元。
這事兒放到現在,簡直就像用跑車換了個煎餅果子,能讓全網喫瓜羣衆笑出腹肌又哭出眼淚。
一、當年的 “土豪” 爲何用比特幣換披薩?
2010 年的比特幣圈,那叫一個冷清。比特幣剛誕生一年多,就是密碼學愛好者們互相打賞的 “電子玩具”,根本沒人把它當錢看。
Laszlo 作爲早期礦工,用 GPU 挖礦那叫一個爽,一小時能挖 1-2 個區塊,每個區塊獎勵 50 枚比特幣。光 5 月 17 日那天,他就挖了 1400 枚,妥妥的 “礦圈土豪”。
當時他發帖說 “用 1 萬枚比特幣換披薩”,估計就是想試試這玩意兒能不能當錢花。
畢竟那時候挖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Laszlo 可能覺得:“反正比特幣多的是,換個披薩嚐嚐鮮也不錯。” 誰能想到,這一換,直接讓他成了比特幣歷史上的 “頂流”。
二、錯過幾個億?他們後悔嗎?
披薩送到後,Laszlo 嚐到了甜頭,後來又陸陸續續花了 4 萬枚比特幣買披薩。更絕的是,當比特幣漲到 1 美元時,他把所有幣都賣了,換了一臺新電腦。如今,他依然是佛羅里達州一家公司的程序員,和 14 年前沒啥兩樣。
而接收了 1 萬枚比特幣的 jercos 也沒等到 2017 年比特幣 2 萬美元的高點,在收益翻了 10 倍後就賣了,拿着錢去旅行了。現在回想起來,這兩人估計都得感嘆:“要是當時能多囤點幣就好了!”
但話說回來,在當時的環境下,有幾個人能想到比特幣會漲到今天這個地步呢?就像 20 年前北京的房子,2000 元一平沒人買,現在卻成了天價。
三、類似的 “悲劇” 每天都在上演
這種 “錯過幾個億” 的故事,在投資圈裏可不少見。
北京小王賣了四合院出國打拼,結果四合院漲到 8000 萬;李澤楷賣掉騰訊 20% 股份,錯失 4000 多億。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扎心的道理:投資這事兒,“早知道” 永遠是最沒用的三個字。
比爾・蓋茨說過:“真正的財富 = 觀念 + 時間。” 投資不是買彩票,不是靠運氣就能暴富的。
那些在比特幣早期就入場的人,真正能賺到錢的,靠的是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和對市場波動的強大心理承受能力。
四、從比特幣披薩事件,我們能學到什麼?
(一)認知升級比理性投資更重要
很多人嘲笑 Laszlo 是 “傻子”,但如果換成我們,99% 的人可能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早期投資比特幣的人,真正賺錢的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 “無腦信仰” 和 “不被理解的瘋狂”。
就像李笑來,他的數字貨幣賬號一天能漲 2 億,也能跌 1 億,但他依然能淡定持幣,這種認知高度,普通人根本達不到。
(二)高回報機會還在,但低本金逆襲難了
比特幣上漲千萬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高回報的機會依然存在。比如幣安的平臺幣 BNB,從 0.6 元漲到 230 元,漲幅也很驚人。
不過,現在再想靠低本金逆襲,可沒那麼容易了。比特幣價格已經超過 5 萬美元,很多人根本買不起。
更坑爹的是,現在很多山寨幣打着 “百倍幣” 的旗號,實際上是資金盤,專門割韭菜。這些幣沒有比特幣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隨時可能歸零。
(三)佛系持幣?現在可能不是最佳選擇了
雖然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長期持幣收益最高,但比特幣的初衷是成爲一種流通貨幣。Laszlo 當年的交易,其實是在推動比特幣的實際應用。
現在,閃電網絡等技術的出現,讓比特幣的流通變得更便捷。未來,比特幣可能會分化成 “存儲型” 和 “流通型”,真正成爲 “數字黃金”。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未來 3-5 年可能是最後的上車機會。但別想着買 0.1 個比特幣就能暴富,得結合技術學習和認知提升,在熊市定投,牛市套現,才能真正把握機會。
結語
比特幣披薩節的故事,與其說是一個悲傷的 “錯失財富” 案例,不如說是一堂生動的投資課。
它告訴我們:投資不是賭博,而是認知的變現。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裏,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抓住它,而不是在事後感嘆 “早知道”。
最後,祝各位在加密世界裏,既能喫到美味的披薩,又能賺到盆滿鉢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