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會重演嗎?關鍵差異與相似性

去年12月的回調看似兇險,但背後邏輯與當下存在顯著差異:

機構化進程深化:2024年比特幣現貨ETF通過後,傳統資本入場加速。當前機構持有比特幣流通量的15%,僅上市公司持倉已達3490億美元,遠超去年水平。這種“囤幣潮”大幅減少市場拋壓,而去年回調時機構持倉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流動性虹吸效應:比特幣ETF單週資金流入超400億美元,標普500指數納入Coinbase等動作,將被動資金引入加密市場,形成“資金護城河”。相比之下,去年底市場依賴散戶情緒推動,流動性更脆弱。

監管環境改善:美國《GENIUS穩定幣法案》通過程序性投票,特朗普政府推動“戰略比特幣儲備”計劃,政策風向從壓制轉向接納。而去年回調時,政策不確定性仍是主要風險。

#币安Alpha上新 #币安HODLer空投HAE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