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Biteye AI Blockchain 深度研究系列第二篇,後續將會推出更多優質研究報告哦,對AI感興趣的小夥伴敬請關注!
01 項目概述與願景
Bittensor是一個結合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的開創性項目,由Jacob Steeves和Ala Shaabana於2019年創立,旨在構建"機器智能的市場經濟"。兩位創始人均具備人工智能和分佈式系統的深厚背景。項目白皮書的署名作者Yuma Rao被認爲是團隊核心技術顧問,爲項目注入了密碼學與共識算法方面的專業視角。
該項目旨在通過區塊鏈協議整合全球算力資源,構建一個不斷自我優化的分佈式神經網絡生態系統。這一願景將計算、數據、存儲和模型等數字資產轉化爲智能價值流,構建全新經濟形態,確保AI發展紅利的公平分配。有別於OpenAI等中心化平臺,Bittensor建立了三大核心價值支柱:
打破數據孤島:利用TAO代幣激勵體系促進知識共享與模型貢獻
市場驅動的質量評價:引入博弈論機制篩選優質AI模型,實現優勝劣汰
網絡效應放大器:參與者增長與網絡價值呈指數級正相關,形成良性循環
在投資佈局方面,Polychain Capital自2019年起孵化Bittensor,目前持有價值約2億美元的TAO代幣;Dao5持有約價值5000萬美元的TAO,也是Bittensor 生態系統的早期支持者。2024年,Pantera Capital和Collab Currency通過戰略投資進一步加碼。同年8月,灰度集團將TAO納入其去中心化AI基金,標誌着機構投資者對項目價值的高度認可和長期看好。
02 技術架構與運行機制
Bittensor構建了一個由四個協同層級組成的精密網絡架構:
區塊鏈層:基於Substrate框架搭建,作爲網絡的信任基礎,負責記錄狀態變化與代幣發行。系統每12秒生成新區塊並按規則發行TAO代幣,確保網絡共識與激勵分配。
神經元層(Neuron):作爲網絡的計算節點,神經元運行各類AI模型提供智能服務。每個節點通過精心設計的配置文件明確聲明其服務類型與接口規範,實現功能模塊化和即插即用。
突觸層(Synapse):網絡的通信橋樑,動態優化節點間連接權重,形成類神經網絡結構,保障信息高效傳遞。突觸還內置經濟模型,神經元間的互動與服務調用需支付TAO代幣,形成價值流轉閉環。
元圖層(Metagraph):作爲系統的全局知識圖譜,持續監測與評估各節點的貢獻價值,爲整個網絡提供智能導向。元圖通過精確計算確定突觸權重,進而影響資源分配、獎勵機制以及節點在網絡中的影響力。
Bittensor的網絡框架
https://docs.bittensor.com/subnets/understanding-subnets
Yuma共識機制
網絡採用獨特的Yuma共識算法,每72分鐘完成一輪獎勵分配。驗證過程結合主觀評價與客觀度量:
人工評分:驗證者對礦工輸出質量進行主觀評價
Fisher信息矩陣:客觀量化節點對網絡整體貢獻
這種"主觀+客觀"的混合機制,有效平衡了專業判斷與算法公正。
子網(Subnet)架構和dTAO升級
每個子網專注於特定AI服務領域,如文本生成、圖像識別等,獨立運行但與主區塊鏈subtensor保持連接,形成高度靈活的模塊化擴展架構。2025年2月,Bittensor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dTAO(Dynamic TAO)升級,這一系統將每個子網轉變爲獨立經濟單元,通過市場需求信號智能調控資源分配。其核心創新是子網代幣(Alpha代幣)機制:
運作原理:參與者通過質押TAO獲取各子網發行的Alpha代幣,這些代幣代表了對特定子網服務的市場認可與支持力度
資源分配邏輯:Alpha代幣的市場價格作爲衡量子網需求強度的關鍵指標,初始狀態下各子網Alpha代幣價格一致,每個流動性池內僅有1個TAO和1個Alpha代幣。隨着交易活躍度提升和流動性注入,Alpha代幣價格動態調整,TAO的分配按子網代幣價格佔比智能分配,市場熱度高的子網獲得更多資源傾斜,實現真正的需求驅動型資源優化配置
Bittensor子網代幣排放分配 https://taostats.io/
dTAO升級顯著提升了生態活力與資源利用效率,子網代幣市場總市值已達5億美元,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
Bittensor子網alpha代幣價值 https://taostats.io/
03生態進展與應用案例
3.1 主網發展歷程
Bittensor網絡經歷了三個關鍵發展階段:
2021年1月:主網正式啓動,奠定基礎架構
2023年10月:"Revolution"升級引入子網架構,實現功能模塊化
2025年2月:完成dTAO升級,建立市場驅動的資源分配機制
子網生態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25年4月,已有95個專業子網,預計年內可能突破200個。
Bittensor子網數量 https://taostats.io/
生態項目類型多元化,覆蓋AI代理(如Tatsu)、預測市場(如Bettensor)、DeFi協議(如TaoFi)等多個前沿領域,構成了AI與金融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3.2 代表性生態項目
TAOCAT:TAOCAT 是 Bittensor 生態中的原生 AI 代理,直接構建在子網上,爲用戶提供數據驅動的決策工具。利用 Subnet 19 的大語言模型、Subnet 42 的實時數據以及 Subnet 59 的 Agent Arena,提供市場洞察和決策支持。獲得 DWF Labs 投資,納入其 2000 萬美元 AI 代理基金,並在binance alpha上線。
OpenKaito:由 Kaito 團隊在 Bittensor 上推出的子網,旨在構建去中心化的加密行業搜索引擎。目前已索引5億網頁資源,展示了去中心化AI處理海量數據的強大能力。與傳統搜索引擎相比,其核心優勢在於減少商業利益干擾,提供更透明、中立的數據處理服務,爲Web3時代信息獲取提供新範式。
Tensorplex Dojo:由 Tensorplex Labs 開發的52號子網,專注於通過去中心化平臺衆包高質量人類生成數據集,鼓勵用戶通過數據標註賺取 TAO 代幣。2025 年 3 月,YZi Labs(原 Binance Labs)宣佈投資 Tensorplex Labs,支持 Dojo 和 Backprop Finance 的發展。
CreatorBid:運行在 Subnet 6,是一個結合 AI 和區塊鏈的創作平臺,與 Olas 和其他 GPU 網絡(如 io.net)集成,支持內容創作者和 AI 模型開發。
3.3 技術與行業合作
Bittensor在跨領域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與Hugging Face建立深度模型集成通道,實現50個主流AI模型的鏈上無縫部署
2024年攜手高性能AI芯片製造商Cerebras聯合發佈BTLM-3B模型,累計下載量突破16萬次
2025年3月與DeFi巨頭Aave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rsTAO作爲優質借貸抵押品的應用場景
04參與方式
Bittensor設計了多元化的生態參與路徑,形成完整的價值創造與分配體系:
挖礦:部署礦工節點生產高質量數字商品(如AI模型服務),根據貢獻質量獲取TAO獎勵
驗證:運行驗證者節點評估礦工工作成果,維護網絡質量標準,獲取相應TAO激勵
質押:持有並質押TAO支持優質驗證者節點,根據驗證者表現獲取被動收益
開發:利用Bittensor SDK和CLI工具構建創新應用、實用工具或全新子網,積極參與生態建設
使用服務:通過友好的客戶端應用界面使用網絡提供的AI服務,如文本生成或圖像識別
交易:參與子網資產化代幣的市場交易,捕捉潛在價值增長機會
子網alpha代幣給參與者的分配
05未來展望與風險考量
Bittensor儘管展現出卓越潛力,但作爲前沿技術探索,仍面臨多維度挑戰。在技術層面,分佈式AI網絡面臨的安全威脅(如模型竊取與對抗攻擊)比中心化系統更爲複雜,需持續優化隱私計算與安全防護方案;經濟模型方面,早期存在通脹壓力,子網代幣市場波動性較高,需警惕可能的投機泡沫;監管環境上,雖然SEC已將TAO歸類爲效用型代幣,但全球各地區監管框架差異仍可能限制生態擴張;同時,面對資源雄厚的中心化AI平臺激烈競爭,去中心化解決方案需在用戶體驗和成本效益方面證明其長期競爭優勢。
隨着2025年減半週期臨近,Bittensor發展將聚焦四大戰略方向:進一步深化子網專業化分工,提升垂直領域應用的服務質量與性能;加速與DeFi生態的深度整合,藉助新引入的EVM兼容性拓展智能合約應用邊界;通過dTAO機制在未來100天內平穩將網絡治理權重從TAO逐步轉向Alpha代幣,推動治理去中心化進程;同時積極拓展與其他主流公鏈的互操作性,擴大生態邊界與應用場景。這些協同發展的戰略舉措將共同推動Bittensor向"機器智能市場經濟"的宏偉願景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