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這口飯,從來都不是誰都能喫明白的
十年前你閉眼買幣能發財,現在睜着眼睛都不一定能賺到錢。這圈子就像開火鍋店,以前誰都能支個攤子賺快錢,現在得搞連鎖品牌玩供應鏈了。
早些年那真是草莽時代,2017年比特幣從幾千塊竄到十幾萬,跟竄天猴似的。那會兒連大媽都知道買EOS能發財,有個項目五天就圈了40億美金,比印鈔機還快。那時候賺錢全靠三點:膽子大、下手快、消息靈,反正大家都不懂技術,看誰吹得兇就買誰。
現在全變天了。貝萊德、高盛這些華爾街大佬帶着真金白銀進場,人家用超級計算機0.0001秒就能完成套利,普通散戶掛單的手速在機器面前就像老牛拉破車。去年數據看着嚇人,76%的人連比特幣漲幅都跑不贏,10個人進場7個當韭菜。
現在各國都開始立規矩。美國要求新幣必須公佈前100大戶名單,結果發現90%的幣都攥在10個莊家手裏,擺明了不讓人坐莊。香港倒是開了正規賭場,像HashKey這些持牌交易所每天交易額500億,但真正玩得轉的也就十來萬老油條。
想現在進場得講究策略。
錢要分三份花:七成買比特幣以太坊這種硬通貨,兩成押注DeFi、元宇宙這些新玩意,剩下一成留着保命。看見大戶集體拋貨趕緊跑,用Nansen這些監控工具盯緊鏈上動靜,就像炒股得盯着主力資金。
現在賺錢得靠真本事。
要麼學會用機器人做量化交易,抓那些跨鏈套利的機會;要麼老老實實定投,管它漲跌每月固定買點比特幣,就像還房貸似的;最不濟也得把幣存在冷錢包,別放交易所當待宰羔羊。
記住三條生存法則:
別跟政策較勁,香港持牌平臺雖然手續費貴點,總比喫牢飯強
把自己當職業玩家練,學會看鏈上數據比會看K線重要
八成資金求穩,兩成拿來冒險,就像喫飯八成飽留着兩成胃喝湯
這圈子從來都是聰明人賺糊塗人的錢。以前是比誰消息快,現在是比誰算得精。提升認知就像考駕照,沒證上路遲早要翻車。
與其獨自摸黑前行,不如抓住強者的翅膀,讓經驗爲你鋪路,讓格局帶你突破天花板!
日內關注:OM SUI SOL FUN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