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全球金融市場的格局在多重政策催化下悄然改寫。 $BTC
1. 美國戰略儲備計劃:5月16日,白宮宣佈將撥款50億美元增持比特幣,併發布(RWA發展戰略規劃(2025-2028)),將實物資產代幣化(如黃金、房地產)納入國家戰略。這一舉措不僅強化了比特幣的“數字黃金”屬性,更標誌着加密貨幣首次被官方視爲金融穩定的核心支柱。
2. 中美貿易緩和:與美財長耶倫的經貿會談釋放積極信號,市場預期中美關稅衝突可能緩和,資金從傳統避險資產黃金轉向比特幣。中國央行同步降準降息,釋放萬億流動性,推動亞洲市場風險偏好飆升。
3. 特朗普的“加密宣言”:5月8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高呼“現在是買入加密資產的絕佳時機”,並推動(穩定幣監管法案)通過,任命親加密的SEC主席。其與英國達成的關稅協議進一步緩解全球貿易摩擦,市場情緒瞬間被點燃。
紐約華爾街的投行交易廳內,5月,分析師們盯着屏幕上的BTC/USD圖表,紅色數字從99,000美元再一次突破10萬關口。一名交易員喃喃自語:“白宮在買,中國在放水,連特朗普都在喊單……這不再是賭局,是國運。”
機構鯨吞,改寫市場規則
比特幣的暴漲背後,是傳統金融巨頭的集體轉向。
1. 貝萊德的“數字黃金ETF”:貝萊德IBIT ETF資產管理規模突破580億美元,持有近60萬枚BTC,佔流通量的2.38%。CEO拉里·芬克公開宣稱:“比特幣是21世紀的諾克斯堡(美國黃金儲備庫)。”
2. 企業財政戰略:日本Metaplanet發行零息債券瘋狂掃貨,持倉量達5555枚BTC;納斯達克上市公司Thumzup甚至將90%流動資產配置爲比特幣。華爾街預測,未來五年企業比特幣持倉將突破33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