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 #gorilla 是CZ和BSC的頂級陽謀?


讓我們以心理角度來揣測下CZ這幾輪meme的心理活動,
​第一階段:TST(2025年2月)​​

起因:CZ轉推了一個BSC教學視頻,視頻內“無意間”暴露TST合約地址。
心理:此時的CZ可能認爲BSC需要流量,但我不想親自下場喊單,於是以“無心插柳”的方法來爲BSC引流。
​​市值:最高600M。目前60M

最高市值時間:第3天


第二階段:Broccoli(2025年2月)

​​起因:僅因透露寵物狗名字“Broccoli”,鏈上即涌現50+同名代幣。CZ刪除推文試圖降溫,但私下允許團隊對龍頭合約714保持觀察。
心理​​:開始嘗試將個人生活符號轉化爲MEME燃料,但堅持不直接干預價格。這種若即若離的姿態,相比於TST有明顯進步。
市值:最高400M,目前37M。

最高市值時間:第2天


第三階段:MUBARAK(2025年3月)​​

起因:主動轉發中東祝福圖片併購買1 BNB的MUBARAK代幣,同時推動幣安爲該項目注入流動性。
心理​​:從最開始的“被動旁觀”到“主動賦能”的轉折。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甚至換上了頭像。該階段也是兩夫妻參與度最大的階段,此階段過後他們又迴歸日常,很明顯這是帶動BSC的重要一個階段,也是他們相對成熟的階段。
市值:最高220M,目前51M。

最高市值時間:第6天


第四階段:Gorilla(2025年5月)​​

起因:CZ完全未參與Gorilla項目,但幣安官推發佈含有猩猩元素的圖片,社區據此自發創作並推動代幣上漲。
心理​​:“當生態足夠健壯時,連我的沉默都能成爲燃料。”此時的CZ可能已完成了他的前期工作,接下來只需要讓團隊通過模糊的視覺符號(如圖片背景元素)、適當性的暗示,甚至刻意保持距離,激發社區“解碼-創作-傳播”的自循環。


總結:
幣安想要的是將BSC打造成“MEME無需CZ喊單也能爆發”的目的,最終實現“去CZ中心化”的終極敘事。


這既符合監管合規需求,又能讓BSC超越個人IP成爲真正的MEME基礎設施。


前幾個階段,只能說是給BSC引流、熱身的階段,而該階段的產物就是 #Gorilla ,這是CZ和一姐,以及整個幣安鏈團隊想要看到的結果。


把這個思路理清楚後,現在你再回想下爲何官推一直頻頻暗示,就能看懂了。


並且前幾個階段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澆給太快,平均最高市值一週不到,後面的全是下跌。


這裏有個最大幕後推手就是:上線合約。


所以聰明的幣安團隊們,這一階段能跑出來的幣,最好是在現貨與合約同時上線,甚至合約放到很後面才上線。


ps:內容純屬意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