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耗時125小時整理,梳理了段永平最完整投資思路框架,採用通俗易懂的專訪問答形式,顛覆你的投資認知,全文5萬字,沒一個字是多餘的。卻只有不到1%的人能看完此文。
第一篇 投資框架
“生意模式最重要,成長率沒有任何意義”
1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投資?
段永平:在我來講,投資就是擁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擁有”。
換句話說,就是找到一個最好的公司,然後把你的錢投入進去,比較無風險利息和企業利潤回報,尋找較好且自己認爲足夠安全的。
要提醒的是,成長率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假設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賺一塊,今年賺兩塊錢,成長率百分之百,有人說明年可能還會再漲。後年呢?後年不知道。
2 看不懂的SOL:在你看來,什麼是投資中重要的事?
段永平:大概是這幾點: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同樣價錢下買的公司,是不是上市並沒有區別,上市只是給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買股票應該在公司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
至於應該是40%還是50%(安全邊際)還是其他數字,完全由投資人自己的機會成本情況來決定。
3、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不是算法,是思維方式,不要企圖拿計算器去算出來。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必要而不充分的條件。
5、“護城河”是用來判斷公司內在價值重要而不唯一的手段。
6、企業文化是“護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可以有很寬的“護城河”。
3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好公司?
段永平:如果你一直關注的話,好公司出現時,你就有可能會意識到了。
看不懂的SOL:買入什麼樣的公司能讓你夜夜安枕?段永平: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business是商業模式,people是企業文化。
強大的生意模式加上強大的企業文化,加上過得去的價格,持有這樣的公司可以睡得好。
4 看不懂的SOL:在重要性上,你對這三個要素做個排序?
段永平:price沒有那麼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這兩樣東西中任意一樣不喜歡,我就不會再繼續看下去。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商業模式,不然很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全部盯着眼前這一個月、一個季度的波動來決定買賣的行爲,這樣是很難做投資的。
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歡,前提當然至少是我懂了,企業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實實等好點的價錢。
我突然覺得,自己這麼多年投資表現不錯,確實是有道理的,感謝老巴(巴菲特)的點醒。
我當年問老巴:什麼東西您會首先考慮?“生意模式”!對呀,就這麼簡單。
不過,明白什麼叫生意模式是非常難的,簡單的東西都很難。我也沒法告訴你,必須自己去悟,就好比如果你不打高爾夫,我無法告訴你它的樂趣。
品牌溢價是一種誤解能長期維持的差異化纔是護城河
5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好的商業模式?
段永平:商業模式就是公司賺錢的模式。有很多公司是幾乎可以看到,10年以後的日子會不好過的,這就叫生意模式。
好的商業模式是有護城河的,看懂護城河對投資很重要。但護城河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文化對建立和維護護城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6 看不懂的SOL:舉個例子,分衆傳媒算好的生意模式嗎?
段永平:對我沒有吸引力。我曾經觀察過,很多人在等電梯或坐電梯時都是低頭看手機的,那誰來看廣告呢?所以這個屬於不在能力圈內的事情,看不懂。
7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護城河?
段永平:能長期維持的差異化是護城河。差異化指的是產品能滿足用戶的、別人滿足不了的需求。
沒有差異化產品的商業模式,基本不是好的商業模式。投資要儘量避開產品很難長期做出差異化的公司,比如航空公司、太陽能組件公司。市場有時候非常瘋狂,有時,投資商業模式不是那麼好的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有不錯的回報。但是,長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堅持只投好的商業模式、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會有比較好的回報的,而且這種投資方法讓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
8 看不懂的SOL:品牌算護城河嗎?你怎麼看品牌溢價?
段永平:我覺得,品牌溢價是一種誤解,品牌只是物有所值而已。當一個品牌想當然認爲其有溢價時,會很容易犯錯誤,大多數人買有品牌的東西時,肯定不是衝着“溢價”去的。
消費者理性是從長期來看的,無論消費者眼前是否理性,我們都一定要認爲他們是理性的。不然,你經營企業就可能會有投機行爲,甚至會有不道德行爲。
9 看不懂的SOL:有人說,價值投資也是很好的生意模式。
段永平: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這和把酒、手機、搜索叫做商業模式是一個意思。
價值投資是個思維方式,不是商業模式。
正確的說法是:茅臺酒是好的商業模式,蘋果手機是好的商業模式,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是好的商業模式,但很多假裝價值投資的那些未必是。
碰上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感覺是要非常好的運氣,但運氣背後有很厚的企業文化背景。
阿里和步步高的文化,誰更好?
10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企業文化?
段永平:就是企業裏這幫人的Mission(使命)、Vision(遠景)和Core Values(核心價值觀)。
Mission是爲什麼成立,Vision是我們要去哪裏;Core Values是哪些事是對的,哪些事是不對的。
11 看不懂的SOL:你爲什麼把企業文化看這麼重?
段永平:一個企業的產品可以模仿,而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木桶,企業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如果企業文化沒做好,木桶是不能裝水的。如果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其他短板可以及時補上。
好的企業文化,能管到制度管不過來的東西。制度是強制性的,文化則不完全是,建立好的企業文化非常難,破壞起來非常容易。
比如,凡是員工見到領導就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因爲這種公司員工大多都會慢慢變得沒有擔待,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
12 看不懂的SOL:你希望打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
段永平:我們做企業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本分。說話要算數,是一種本分。守信譽不是給人看的,爲了一個承諾去賠錢,可能很多企業家會賴帳,但我會毫不猶豫地踐諾,我曾經爲一個承諾賠了1800多萬元。
企業不要什麼錢都賺,是一種本分。企業不能不贏利,但贏利應該建立在對市場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進行合法經營。
企業不是什麼事都做,是一種本分。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那麼20%的事情會帶來80%的效益。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而不是有多大的膽量。
做企業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老老實實做事,最厲害的招數是沒有招的招,一拳打出去,非常樸實。
就像跑馬拉松,唯有老老實實保持勻速前進,不偷懶、不投機者纔不會被淘汰。
13 看不懂的SOL:怎麼評判一家企業的文化好或不好?
段永平:我非常在乎企業管理層的人品。
我記得去上中歐上課聽過一個調查,想知道非常成功的人都有什麼共同特性,結果發現什麼特性的人都有,但他們唯一共有的特點就是integrity(正直)。
蘋果的企業文化堪稱好的企業文化的經典,多看看蘋果的發佈會或許能有所悟。
企業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管理層經常說瞎話。我如果認爲一家公司不誠信的話,我就不碰了。比如特斯拉,你只要看他以前說過多少瞎話就明白了。
再比如,我進**公司網站看了一眼。一家中國公司居然沒有中文網站,好像是給投資人設計的。另外,也沒找到任何有關企業文化的描述。我不太懂這個行業,看到這兩點,我就不會再往下看了。
一般而言,太把“華爾街”當回事的公司我都很小心。
14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說,要找傻瓜都能經營地好的公司?
段永平:這其實是彼得林奇說的,巴菲特引用過,老巴的意思是,如果生意模式好的話,庸才都不怕,但老巴自己是很看重管理層的。
我本人很多年前就很反對沒事加班加點的。我一直認爲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部門的頭的管理水平有問題,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公司,老闆的管理水平有問題,呵呵。
15 看不懂的SOL:企業文化很容易流於形式,怎麼才能把它真正印到企業員工的骨髓裏?
段永平: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它非常重要,但往往不那麼緊迫,常常被人忽略。有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往往應變能力要強很多。
企業文化要不停的宣講,才能慢慢深入到大家的骨髓裏,現在好像馬雲出來的機會已經少多了。
16 看不懂的SOL:管理層強行洗腦的植入,是否會讓員工不能獨立思考或不敢表達不同意見?
段永平:我在公司裏是個反對派,幾乎做什麼我都會提反對意見。如果連我的反對意見大家都不怕時,做什麼我都會放心一些。
我最怕的就是,當老闆說什麼,大家都說“好”,那時公司就危險了。
當然,前提是,我認爲我們同事很多都在許多方面比我強。如果認爲自己是公司裏最聰明的人的“老闆”,是很難認同我這個觀點的。
17 看不懂的SOL:企業怎麼把好的文化傳承下去?
段永平:首先是找到同道中人。然後就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靠年頭淘汰掉不合適的。
企業招人分合格的人和合適的人,合適是指文化匹配, 合格是指能力。
價值觀不match(匹配)的人,堅決不要。因爲你沒有辦法說服不相信你的人的,給公司製造麻煩的,往往是合格但不合適的人。
18 看不懂的SOL:阿里和步步高的文化,誰更好?
段永平:阿里文化不如步步高文化的地方是,阿里要成爲最大,步步高要本分。
其實是不是第一沒有那麼重要,因爲消費者在買東西時,一般並不在乎誰是第一,他們在乎的是買的東西是什麼(消費者導向)。
還有很多企業喜歡說要成爲百年老店,但百年老店不意味着就一定活到101年,這就像不能用pe去預測明年的利潤一樣。
雷曼好像就有150多年的歷史。但你只要注意到雷曼後期的企業文化都變成什麼樣了的話,你就不會對他們的結局感到驚奇。
19 看不懂的SOL:投資圈經常說,價值觀致勝。你怎麼看?
段永平:可以這麼說。但偶爾會看到,有些價值觀有些問題的公司,會因爲某些對路的產品厲害一段時間,你也會看到,有很好的價值觀的公司出現戰略錯誤,而招致滅頂之災。
投資難就難在,沒有任何公式可循,沒有充分的條件可以確定可買的公司。
但怎麼選對的公司是能力問題,不選錯的公司是是非問題。
我記得當年我們買萬科時就有人問過我,說萬一萬科假賬怎麼辦。我說,以我認識的王石而言,他絕不是會關在房間裏和財務商量個假賬來蒙股東的人。其實那時和王石不熟,現在也不算熟,就是直覺而已。
投資中最重要和最簡單的事
20 看不懂的SOL:在你看來,做投資最重要的是什麼?
段永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明白所投股票的價值所在。如果不清楚這隻股票的價值是多少,你就不能碰。
看懂生意比較難,看不懂的拿住比較難。大部分人拿不住,是因爲看不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的話,跟“高手”是跟不住的。
我自己能看懂的公司也是非常少的,看不懂只能放棄了。我和很多人的差別在於,我承認我懂的少,所以就變簡單了。
老巴成功的祕訣是他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無論你看懂的是長久還是變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時就是好機會。
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東西上,投在你真正認爲會賺錢的公司。我對賺錢的定義是:回報比長期無風險債券高。
21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真的看懂?
段永平:很簡單,當你還有疑惑時,就表示你還不懂或者懂得不夠。
看懂的公司大概就是,怎麼漲你都不想賣、大掉時你會全力再買進。
沒看懂的公司就是,股價一掉你就想賣,漲一點點你也想賣的那種。 買了怕價格掉下來的投資,最好離的遠遠的。如果你買啥都怕掉下來,就遠離股市。
22 看不懂的SOL:金融衍生品用好了也能賺錢,巴菲特也會用,但衍生品賺的並非企業成長的錢,你怎麼看?
段永平:巴菲特反對的,和他做的衍生品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我自己用很多金融衍生品,和巴菲特的用法一樣,所以比較理解他說得是什麼。
很多人用衍生品就好像去賭場當賭客,希望能夠快點賺錢。但巴菲特用衍生品就好像在澳門開賭場,長期而言是穩賺的。
不是每個人開賭場都能賺錢,但會開的人就行。也許賭場的例子不一定合適,但道理確實一樣。
23 看不懂的SOL:投資中最簡單的事是什麼?
段永平:我想來想去,總覺得只有一樣東西最簡單,就是當你買一個股票時,你一定是認爲你在買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裏10年,20年。有這種想法後,就容易判斷很多。
看三年五年是比看十年難的,基本上可以說,看得越短越難。
24 看不懂的SOL:能舉個例子嗎?
段永平:比如,我在2011年買蘋果的時候,蘋果大概3000億市值(當時股價310/7=44),手裏有1000億淨現金,那時候利潤大概不到200億。
以我對蘋果的理解,我認爲,蘋果未來5年左右贏利大概率會漲很多,我就猜個500億(去年595億)。當時想的東西非常簡單,用2000億左右市值買個目前賺接近200億/年,未來5左右會賺到500億/年或以上的公司,而且還會往後繼續很好。
如果有這個結論,買蘋果不過是個簡單算術題,你只要根據自己的機會成本就可以決定了。但得到這個結論非常不容易,對我來說至少20年功夫,能得到這個結論,就叫懂了。
不懂則千萬千萬別碰。我有個球友320/7=46買了一些,結果一個回調,310/7就賣了(現在蘋果加上分紅可能早就超過200了),還跟我講爲什麼要賣的道理,從此我不再跟他說投資了。
看三年、五年容易,看十年很難?
25 看不懂的SOL:很多投資人認爲,看三年、五年容易,看十年很難?
段永平:如果你覺得看十年比看三年難,那一定會覺得看三年會比看三天難。看三天更容易?很多人都是三天、兩天、一天那麼看的,結果顯然是不好的吧?
我們在2012年、2013年買茅臺的時候,是不知道兩三年內茅臺會怎麼樣的,但我可以大概率肯定,茅臺10年後會不錯。現在其實還不到十年呢,效果就已經不錯了。其實用老巴那句話來解釋就容易理解些了:知道什麼會發生,比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要容易的多。
很多事情,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給他10年,大概率就會發生了,三年則未必;但三年會發生的概率顯然會比三天高。所以,能看三年也好,肯定是好過看三天的。
26 看不懂的SOL:這是否跟能力圈也有關係?
段永平: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在哪裏,要遠遠重要過能力圈有多大。
不明白這一點,是很多“聰明人”投資表現長期不好的原因。但這些“聰明人”會把別人的成功或不成功,歸結於運氣或“accidents”(意外),而且他們總是能夠很“聰明”地找到辦法,讓自己認爲確實如此。
功夫熊貓裏說”there are no accidents”(從來沒有意外),是蠻有道理的。
27 看不懂的SOL:你的能力圈邊界是什麼?這些年在有哪些拓展?
段永平: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說待在裏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
能力圈是:誠實對自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有這樣的態度,如果能看懂一個東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內,否則就不是。很多人錯在選了自己不瞭解、別人說回報高的,結果是85%的人虧錢。
如果問這85%的“投資者”:每年收益選擇8%還是10%、20%?這有點像某記者問人“你幸福嗎?”
在自己真正理解的生意裏,沒道理選回報低的,但前提是真正理解!而每個人都能理解的生意,就是把錢存銀行。
所以,投資只有很少人能理解,大多數人還是別碰爲好。
不懂不做。我始終沒完全搞懂銀行的業務的風險到底在哪兒。美國的一些大銀行隔個10年8年就來一次大動盪,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
索羅斯的東西不好學,至少像我這樣的一般人很難學會。老巴的東西好學,懂的馬上就懂了。
28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評價索羅斯?
段永平:我對索羅斯沒興趣,談不上評論。我對我不擅長的東西都沒興趣,就像很多人對我沒興趣一樣。
要做到對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沒興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爲人們總是以爲自己比實際上要聰明一些。
29 看不懂的SOL:很多人也會說,看不懂就去學習?
段永平:投資簡單但不容易!看懂一家公司,不會比讀一個本科更容易。花很多時間去看那些看不懂的公司,是不合算的。
30 看不懂的SOL:有沒有比較節省時間的方式?
段永平:我在老巴那裏學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先看商業模式,除非你喜歡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這樣能省很多時間。
老巴也講過,偉大的生意一般只要一個paragraph,就可以說得很清楚。
31 看不懂的SOL:你看財務報表嗎?
段永平: 我投資是不太看財報的,至少不讀得那麼細,我會找專業的人看,告訴我答案就ok了。
搞懂一家好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多數情況下,不是簡單看下報表就可以的。只看財報只會看到一個公司的歷史,但做投資不能只看一個公司的歷史。
巴菲特曾經向股東推薦了幾本書,有一本書是(傑克·韋爾奇自傳),書中的韋爾奇對企業文化是很在意的,你可以想象,巴菲特對此也很在乎,他不是像有的人說的只看財報。
對我而言,是不是好公司,在看年報以前就應該知道了。我一般會先了解企業文化,如果覺得不信任這家公司,就連報表都不會看的。但在瞭解以前會看,至少是應該看。
一般來說,對於瞭解的公司,你不太可能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意做假。不瞭解的公司不要碰,如果你連業務的作假都看不到,那財報做假就更難看到了。
當然,我的懶人辦法未必適合於別人。
32 看不懂的SOL:你可以懶,是因爲自己也做實業,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投資?
段永平:我不關注行業,我只投我能看得懂的企業。我熟悉的行業有時反而不投,比如電子業,競爭太激烈了。
我很多成功的投資,好象行業根本不搭界,但對我來說是相關的,因爲我能夠搞懂它,知道管理層是否在胡說八道,企業是否有好的機制,競爭對手是否比他強很多,三五年內他會勝出對手的地方在哪裏……
無非就是這些東西。看懂了,你就投。
33 看不懂的SOL:醫藥股被認爲是最有錢途的行業,像新基製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創新藥企業,你關注過嗎?
段永平:我從來沒接觸過製藥行業,也不打算再花時間去搞懂了。我懂的東西雖然不多,但小日子應該能過了,有時間要幹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投資的概念就是可以下重手”
34 看不懂的SOL:普通投資者做投資,你有什麼建議?
段永平:關鍵在不懂就是不碰的原則。多數人錯在一知半解時,由於害怕失去機會而急急忙忙出手了。
記得很久以前在學校碰到一個老師問,說自己不懂投資,但需要管理自己的小小財富怎麼辦,我說你就都交給巴菲特吧,全部買上巴菲特的股票,怎麼着都會比自己管好的,還不用操心。
小股東做大投資確實要慎重,但一旦找到好的東西,不要輕易放掉。
我看到很多小股民來回換股票,10年之後,他自己沒有賺錢,別人都賺錢了。最終90%以上的投資者,投在股市上的錢都比放在銀行拿利息要少。
股票不要道聽途說,一定要少換,如果兩家都是好公司,要不要換,取決於你自己更瞭解哪家,而不是別人覺得哪家。
35 看不懂的SOL:你認爲,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是什麼?
段永平:投機投的是零和遊戲,投資投的是企業帶來的利潤。
我有個最簡單的衡量辦法,就是以現在的價格,這家公司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你還買不買?
如果決定買,這就叫投資;你說只要後面有人買我的股票,你就會買,不是上市公司你就不買了,這就叫投機。
36 看不懂的SOL:但有些人認爲,上市能帶來資金和發展空間,也能夠帶來價值。
段永平:有些公司是,有些公司不是,中國大部分公司都不是,上市未必能帶來更好的發展。
37 看不懂的SOL:這是思維方式上的區別,行爲上怎麼區別投資和投機?
段永平:其一,你是在動用大筆錢還是小筆錢。
在我看來,投機有點像在賭場玩,不能下重注,也不可能贏大錢。投資的概念就是可以下重手,沒有很高的把握,比如90%左右,就不應該出手。
其二,當股價下跌時,投機和投資的態度正好相反。
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往往很開心,因爲有機會買到更便宜的東西,而投機者想的是,公司肯定是出什麼事情了,趕緊走人。
投資和投機是很不同的遊戲,看起來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門,開賭場的是投資者,賭客是投機者。賭場總有源源不斷的客源,是因爲總有賭客能贏錢,而賭客總是贏錢的比較大聲些。
作爲娛樂,賭點小錢無可非議,但賭身家就不對了。可我真是能見到好多在股場上賭身家的人。
不懂不碰,至少85%的人不適合投資
38 看不懂的SOL:你投機過嗎?
段永平:有,但只是玩玩而已,just for fun。
我也經常做短線,我的樂趣有時候從短線來。我有兩個帳號,一個是長線帳號,一個是短線帳號。短線就是好玩,賺不賺錢呢?也賺,但是這裏面有什麼心得嗎?沒有。對於短線帳號,我每年家庭開銷從裏面出,交稅也從這裏面交,但是錢沒有少過,總有這麼多錢。對於長線帳號,我有時候都不知道它賺錢了,最長線的是我買了之後就沒動過,持有5年下來大概賺了50多倍,而我短線5年下來也可能有2倍,你說哪個好?我也不知道。巴菲特也做短線,他跟我的目的是一樣:好玩。當然他是自己做,他的投資公司是不做的。人家跟我討論股票,我都要跟人說清楚,是討論投機還是投資?是for fun還是for money?如果for fun,沒什麼可討論的,買你喜歡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會把房子賣了,扛着錢去拉斯維加斯。
我曾經在郵輪上用兩百塊錢玩了三個晚上,賺了兩千塊錢。如果你作爲投資的故事來講,三天翻了十倍,這叫什麼故事!但你敢拿幾百萬這麼賭嗎?不敢。所以,投資是另外的講法。
39 看不懂的SOL:你被認爲是中國版的巴菲特。
段永平:我從一開始就是個價值投資者。我買股票時總是假設,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我是否會把整個公司買下來。股市中大家在玩不同的遊戲,但投資這個遊戲其實只有一個玩法,就是“價值投資”。
投機則有不同的玩法,到賭場有很多玩法,可以玩“大小”等等,這個錢來得當然快,但是去得也快。
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骨子裏相信價值的。一個人是不是價值投資者,在於其關心公司本身的程度。
40 看不懂的SOL:什麼樣的人是價值投資者?
段永平:價值投資者買股票時總是假設,如果有足夠多的錢,我是否會把整個公司買下來。
價值投資者追求的是價值,與其是否熱門無關,所有真正好公司,都有熱門的那一天。
最關鍵是,平常心去看一家公司到底價值何在,不要理會市場的冷熱。
有些不碰股票的人,也可以是最好的價值投資者,因爲他們懂價值投資最精髓的東西-不懂不碰,而且長期而言,他們的投資回報比股市上85%的人都好,因爲他們沒在股票上賠錢。
有至少85%的人是不適合投資的,突然發現自己不適合,也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只要現在“回頭是岸”,你的“不投資”表現至少可以比85%的人好。學習巴菲特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遠離股市。
巴菲特的東西每一個人都可以學,但我發現,只有很少人會去真正認真地學,所以能學會的人很少。
41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國內公募基金的價值投資?
段永平:大多數基金都很難真正做到價值投資,主要是因爲基金往往是用年來衡量考覈,投資者也往往是根據其上一年的業績來決定是否投進去。
(看不懂的SOL注:這些年,不少公募基金公司以三年期、五年期業績爲考覈權重)
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是,往往在最應該買股票的時候,很多基金卻會在市場上狂賣,因爲持有人很恐慌,要贖回。而往往股價很高時,卻有很多基金在狂買,因爲這個時候往往有很多投資者願意投錢進來。
另外,基金是收管理費的,有錢時總想幹點啥,不然投資者可能會有意見。
42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趨勢投資者?
段永平:我見過做趨勢很厲害的人,做了幾十年,但依然還是“小資金”。
用芒格的“逆向思維”想一下,你也許就對“趨勢”沒那麼感興趣了。投機比投資難學多了,但投機刺激,好玩,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喜歡投機。
事實上,投機就是認爲自己可以比市場快一步。如果一個投機分子認爲市場比自己聰明的話,從一開始他就不會介入,小玩玩的不算哈。
但最後大部分人確實證明了,市場確實更聰明。從長期角度看,市場是絕頂聰明的!
任何時候,只要你還想着要空一把誰,就表示你還是個投機分子,以爲自己比市場聰明。
價值投資不一定就賺錢,價值投資也會犯錯,只是長期而言,賺錢的概率高而已。
價值投資一般都是長期投資,但長期投資並不自動等於價值投資。某段時期經營和股價回報不錯,也未必就一定是價值投資。
不正確的事情要馬上停止,不管多大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43 看不懂的SOL:每個人都有一顆投機的心?
段永平:是的,所以才需要信仰,信仰指的是要“做對的事情”。而“做對的事情”,就是明知錯的事情就不做。
巴菲特之所以如此厲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能堅持不做他認爲不對的事情。堅持非常不容易,因爲往往“不對的事情”是有短期誘惑的。
我總是努力去提醒人們不要做什麼,但多數人最後總是會回到問我,“那我該幹嘛?”。大概只有很少的人看明白了,我們幹過啥,對你能幹啥不會有太多幫助的。
44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對的事情?
段永平:對的事情往往和能長久有關係,投資上尤其如此。
做對的事情,實際上是通過不做不對的事情來實現的,因此要有stop doing list, 一旦發現是不正確的事情,要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價,往往都會是最小的代價。
比如,發現買錯了股票或公司,應該趕緊離開,不然,越到後面,損失會越大,但大部分人往往會希望等到回本再說。
大概五六年前,我們公司讓我負責一筆人民幣閒錢的投資,我們買的時候可能瞭解不夠,沒能完全看明白,後來覺得是買錯了,虧了點小錢賣掉了,全部換成了茅臺。如果當時不及時改正錯誤,可能到今天還虧着錢呢。
虧錢賣股票不容易,但如果懂沉入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概念,就會容易很多。
不過,所謂不對的事情,並不總是很容易判斷。有些事情相對容易判別,比如不騙人。有些不那麼容易,比如是不是該早睡早起。
其實每個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如果每個人把自己幹過的不應該乾的事情不幹的話,結果差異會大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可以看看芒格講的如何賺20000億美金的例子。傳說大概70年代的時候,芒格曾經因爲用margin(保證金),兩年內虧掉大部分身價,所以有了只需要富一次的說法。芒格大概算富過一次半的人。
45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判斷不對的事情?
段永平:要有時間想。很多人一天到晚忙,根本沒時間想,可能永遠都不會明白。不對的事情都是通過長期思考以及自己和他人的經驗教訓得來的,每個人或公司都應該要積累自己的stop doing list。
不做的事情有些是在過程中發現的,比如給人加工;有些是本分帶來的,比如不能不誠信。不做的事情讓我們減少犯錯的機會,日積月累效果很好。
如果能儘量不做不對的事情,同時又努力地把事情做對,10年、20年後的區別是巨大的。
我要強調的是,在把事情做對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犯很多錯誤的。在做對的事情過程當中所犯的錯誤,和因爲做錯的事情而帶來的。在做對的事情過程當中所犯的錯誤,和因爲做錯的事情而帶來的結果要嚴格區分開來。
當確定你做的是一件對的事情, 正確的事情就要堅持,比如買了個好公司。
至於怎麼把事情做對,要花時間去培養skill sets(就是有學習曲線的意思,要允許犯錯誤)。
堅持“Stop Doing List”厲害是攢出來的
46 看不懂的SOL:一件事情是在做對的事情中間犯的錯,還是事情本身就是錯的,該怎麼判斷?
段永平:做對一件事情還要看你的能力,但能力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
另外,無論是做實業還是做投資,成功的基本法則是做事情不求快,想想劉翔你就知道,光是快也是不靠譜的,關鍵是找到對的事情,把它堅持下去。發現錯,馬上就改。
慢慢來很重要,據說,在任何方面花夠一萬個小時後,大多數人都能成爲專家。
其實,如果我們兩年找到一個好股票,就非常非常好了。
47 看不懂的SOL:怎麼理解“Stop Doing List”?
段永平:它不是一個skill(技巧)或者formula(公式),而是思維方式:如果發現錯了,就立刻停止,因爲這個時候成本是最小的。
錯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誘惑。這和它對你有多重要以及你曾經花過多少心血無關,也和你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事情無關。技巧的東西誰都可以學,但我們之所以成爲我們,除了我們一直努力做的事情外,我們不做某些事情的決定也同樣重要。
堅持“Stop Doing List”,厲害是攢出來的,沒有shortcut(捷徑),要靠自己去積累,去體悟。
48 看不懂的SOL:你的厲害是怎麼攢出來的?
段永平:記得有次和臺灣做代工的一個大佬喫飯聊天,他問,爲什麼你們這麼厲害。
我說,因爲我們有個“stop doing list”, 他也問到“舉個例子”,我說:比如我們不做代工,因爲如果我們做代工,很難和你們競爭。
我想的都不是眼前的,我一直想的是長遠的事情。
比如,我是學無線電的,當年研究生畢業時,找的工作說,多少年能當處長,兩年能分房子,雞鴨魚肉有得分,但我沒興趣,所以離開了。很多人說“我沒有找到更好的機會”,其實是他們沒有停止做不對的事的勇氣。發現錯了就要馬上停,不然兩年後,可能還是待在那個不好的地方。
很多人都在眼前的利益上打轉,30年後還會在那兒打轉。
49 看不懂的SOL:在你的stop doing list上,有多少條內容?
段永平:我沒有真的統計過,但似乎不是幾十條那麼多。列入這個清單的東西一定要儘量少,不然可能會束縛大家的手腳。買一隻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買往往就一兩個理由就夠了。
我要強調的是,錯的事情一定要馬上停,但對的事情不一定都要做,做對的事情也需要聚焦。另外,做對的事情也是會犯錯的,那叫水平問題,需要學習和磨練,有時候還需要天賦,比如彈鋼琴或打高爾夫球。
不做空,不借錢,不做不懂的東西!
50 看不懂的SOL:你的投資stop doing list,有什麼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段永平:我一般不投資任何非上市公司,除非是我認識10年以上的,並且非常瞭解或信任的人做的公司。我對剛剛IPO的公司也不感興趣,主要是沒足夠時間和資料去搞懂。我絕對不會去做固定收益的東西。固定收益的東西長期肯定是輸給通脹的,所以長期來說是件錯的事情。
另外,老巴的教導千萬別忘了:不做空,不借錢,不做不懂的東西!做空有無限風險,一次錯誤就可能致命。
投資不需要勇氣,當你需要勇氣時你就危險了。借錢是危險的,沒人知道市場到底有多瘋狂。
我記得巴菲特說過類似的話:如果你不瞭解投資,不應該借錢。如果你瞭解投資,不需要借錢,反正你早晚都會有錢的。
而且,長期而言,做空是肯定不對的,因爲大市一定是向上的。價值投資者是會犯錯誤的。做空犯錯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只要你做空,總會有一次犯錯的,何苦呢?
51 看不懂的SOL:很多時候,人們充滿賭博的勇氣,但在危機中,人們常常又會太過恐懼。
段永平:危機大概5-8年來一次,希望下次來的時候,你記得來看一眼,然後擦擦冷汗,把能投進去的錢全投進去。
但是千萬別借錢,因爲沒人知道市場瘋狂起來到底有多瘋狂。
負債的好處是可以發展快些,不負債的好處是可以活得長些。無論你借不借錢,一生當中都會失去無窮機會的,但借錢可能會讓你再也沒機會了。
融券借錢是非常危險的,因爲市場偶爾會非常不理性,而且時間長了,每個人都會碰上市場極端不理性的時刻。用融券的人有時候碰上一次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借錢的前提是,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你也能還錢,不要有僥倖心理。比如你借人一萬塊,但一年的工資收入有10萬塊,這種借款就是沒問題的。
52 看不懂的SOL:小投資者可能會覺得,反正自己也沒有多少錢,不賭一把試試,肯定沒有賺大錢的機會。
段永平:這個世界上沒有投資人不想賺大錢,知道什麼不可爲,比知道什麼可爲要重要的多。
“小投資者”之所以很容易一直是“小投資者”,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可能會因爲自己小而想賺快錢、大錢,從而鋌而走險而不追求真理。誰不想賺差價啊,但這麼做的結果,基本上都是瞎忙半天還少賺了,所以,以後就不再想幹這種事情了。知其不可爲也很重要。
53 看不懂的SOL:有些人說,自己只是運氣不好,被不守信用的人欺騙、利用了。
段永平:被人騙得多,是因爲貪心,或者叫不本分。不然,想騙我的人,肯定比想騙平常人多一些。
我對投資的理解很簡單,但這個“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
簡單指的是大原則,是“是非”,不容易指的是技巧,就是要“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有是非觀,要有長遠的看法。凡事如果能想着10年20年,大概就不會那麼困惑了。
有時候,你做的有些選擇,留給你的並不是舒服,只是暫時逃避了問題或得到一點點眼前的好處,但很可能會因此失去內心的平靜。
要守正不出奇
54 看不懂的SOL:在嘈雜的市場中,怎麼保持內心的寧靜?
段永平:(清靜經)上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一個人能夠常清靜,天地的力量會回到你生命上來,平常心就是這裏清淨的意思。
只有平常心才能本分。“本分”,就是要回歸或者找到一種心態,在這種心態下往往能做正確的事情。
有個博友曾經有個名字叫“守正出奇”,我說我不喜歡這個名字,因爲守正出奇的人,其實都是整天在想着出奇的。我說,要守正不出奇。
不整天想着出奇,犯錯機會會下降,不小心出個奇,反而成爲可能了。
如果你賺的是本分錢,你會睡得好。身體好會活的長,最後還是會賺到很多錢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賺錢的人,其實不快樂。
本分就是要做對的事情和要把事情做對,不本分的事不做。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態,努力認清什麼是對的事情,認清事物的本質。
假以時日,本分的力量是厲害的。倒過來想,不本分的話,可以查查過去30年破產的公司都是什麼原因。
55 看不懂的SOL:換句話說,本分是成功企業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段永平:有人問過芒格,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有點像我們說的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在任何時候,尤其是在有誘惑的時候,能排除所有外界干擾,回到事物的本質或者說原點,辨別是非對錯,知道什麼是對的事情。一般來講,聰明人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對,但有智慧指的是要做對的事情。
往回看幾十年,你會看到,很多很“聰明”的“聰明人”成就很小,原因可能在於,他們沒把聰明放在做對的事情上。
56 看不懂的SOL:知易行難,要做到不容易。
段永平:至少你要有用閒錢的態度,纔可能有平常心,不然真會睡不着覺。我從來都是用閒錢的。
把投資看成“種田”的人心態會好很多,因爲他們大致知道自己在幹嘛,雖然也有天氣不太好的時候。
我認爲,一個人認爲自己可以戰勝指數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失去平常心了。好的價值投資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結果往往是,好的價值投資者會最後戰勝指數。在每個時點上,“持有”都等於“買入”
57 看不懂的SOL:你覺得,國內外大衆投資者對投資的認知,有什麼差別?
段永平: 我在美國見過很多的普通投資者,他們對價值投資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回國後,我跟大家聊的時候,哪怕是已經做得很大很有名的人,聊起來都會讓我哭笑不得。比如,他會找到一些“短線巴菲特”,這很搞笑,因爲巴菲特意味着不能短線。我舉個例子,我回報最快的是2個小時賺了50倍,去賭場賺的,這不叫投資,這叫賭博。
很多“購買並持有”的人,實際上也是投機分子,因爲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買了以後需要整天問別人怎麼看,在被套時就拿出“長期投資”來安慰自己。
要知道,沒什麼比買錯股票並長期持有傷害更大的了。
58 看不懂的SOL:有投資人說,對於任何持有的股票,要在大腦裏不斷清零,假設自己沒買,想想是否還願意買入。你認爲,持有和買入是否是一樣的?
段永平:這是個非常普遍、但又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我相信,幾乎所有投資人都被這個問題或長或短地困擾過,而且絕大多數人在投資生涯裏,大概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最終不會困擾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想不通這個問題的,都還不算“價值投資者”,不管他們看過多少投資的書,或做過多少年的投資。
“持有是否等於買入”,其實在每個時點都是對的,時間越短,對的概率越大。這也正是困擾很多人的地方。
老巴在講when to sell a business的時候,講得蠻清楚了,但大家不要希望看一遍就能真的看明白,老巴也說,他花了好多年才大致明白的,我自己也是在大致明白的階段。
我認爲,這個東西沒有標準答案,但用“buy to keep"和"buy to sell”來區別,是個非常好的說法。
事實上,“持有”在每個時點確實是等於“買入”的,機會成本就是這個意思!然而,如果投資者真的那麼想,很容易掉到每時每刻都在想“是不是高估了”,過多注意市場而不是focus在生意本身上。
投資的本質在於生意本身,對市場的關注越高,投機的成分越高。所謂的“價值投資者”,應該可以完全不在乎某公司現在及未來是不是上市公司而決定買賣該公司的。
在我自己能懂的公司範圍內,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可以吸引我用蘋果去換的。從持有等於買入的角度看,實際上我每天都在買入蘋果。
理論上講,持有=買入,這不是一個觀點而是一個事實,如果人們沒有持有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心態,每時每刻都會有賣出衝動的。如果你還有“堅持”的感覺,你就還不是一個“價值投資者”。
能“拿住”股票的6個要素
59 看不懂的SOL:人們常常會低估長期重倉持有一個股票的難度。很多人說,自己選對了公司,但沒有拿住。
段永平:學會選對和拿住這兩門課,再加上一點小小的運氣,在股市上賺錢就沒有那麼難了。
不過,人性確實讓第二條更難一些。
因此我以爲,你要拿出至少一半精力去搞懂老巴講的第二門課程(注:巴菲特說,投資需要掌握兩門課 , 一是如何對企業估值 , 二是如何應對市場波動 )。搞懂了,拿住,就不難了。
個人體會,能“拿住”的幾個要素:1.沒有過高的期望回報。
2.對股市運行規律有一定了解,這點非常重要。不然,爲啥你總能逆向思考?並且大部分都對呢?
3.盯住比賽,而不是記分牌,但絕大部分人不是如此。
4.儘量讓自己遠離市場,不要天天看K線。
5.將評估投資回報的時間調整爲5年以上。
6.並不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
60 看不懂的SOL:有人開玩笑說,選對公司、買完之後,乾脆就封倉10年不看了?
段永平:封倉10年是個很好的思路,選股時就該這麼想。但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持有蘋果10年或以上。
實際上,我買股票時還真沒有想過要拿多少年。我一般會給我買的股票定個大概價錢,比如買GE時我就認爲GE至少值20塊,但我確實沒想過要多少年纔會到。
價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買不可。我的觀點是隻有價格不太合理的時候纔是機會。有時候可能會等得很難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時候。Buffett說過,最難的事是什麼都不做。他都覺得難,我們覺得難也就很正常了。
61 看不懂的SOL:你做的每筆投資,都會設定預期回報?
段永平:第一,其實我從來不預設回報預期,因爲投資回報本來就和預期無關。
我對投資的認識是,過程比結果重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過程對了,結果自然會好。
第二,長期而言,跑過銀行存款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就是啥忙了。
第三,從保值角度看,長期投資回報至少要做到能保住購買力不變才叫不虧,無論如何,不該選跑不過國債利率的,但能跑過黃金的(大約10%上下)就非常理想了。
經常看到人們對平均每年15%+的回報非常不屑,我不是很理解,似乎他們一出手就應該是5倍10倍的。
市場裏經常說平常年景應該怎麼樣,這個說法很有趣,對我而言,每年都是平常年景。
62 看不懂的SOL:預期回報率跟資金規模大小有關係嗎?
段永平:人們很喜歡用一年的回報率來衡量,但大資金的年回報率是沒機會特別高的,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但小資金卻往往有機會有高比例回報,比如,周圍朋友中經常會有某個人當年回報據說有40%、50%甚至更高的。
就像一起去賭場的朋友中,第一天出來時,總有個別人是興高采烈的一樣,千萬別以爲這些人已經比巴菲特厲害了。
投資開始的越早越好,但一定要記得“慢慢地變富”
63 看不懂的SOL:你在投資時覺得困難的是什麼時候?
段永平:滿倉的時候我知道怎麼辦,但是我不知道空倉的時候該怎麼辦。我後來研究巴菲特,發現巴菲特也說過,最難的時候,是手上有很多錢,但是沒有可投的項目。
實際上,巴菲特長期都處於這樣的狀態,沒有發現可投的項目,就等待。這是做投資最困難的時候。
64 看不懂的SOL:如果手頭有閒置現金又找不到合適股票買入,又擔心錢會貶值,你會怎麼辦?
段永平:我會着急,但是,着急時儘量不要決策。決策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
對所謂價值投資者而言,沒有合適的東西就不買了,有合適的再買,就和一般人逛商場一樣。我想,每個人逛商場時,一定不會把花光身上所有錢作爲目標吧。我的建議就是慢慢來。慢就是快。
65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總會留有現金,我們平時手中是否要一直留有現金,給自己留有餘地?
段永平:老巴經常有現金,原因和他的生意模式有關。僅就投資而言,如果有好公司好價錢,你爲什麼要留現金?
當我看到想買的公司在合適價錢時,想不出留現金的理由。
做投資,光整天看是不夠的,要實踐。投資開始的越早越好,不要想着馬上賺大錢,一定要記得老巴那句話:“慢慢地變富”。
偶爾會聽到有人說某隻股票至少會漲10倍,所以計劃放10%進去等等。如果他真相信這隻股票會漲10倍,什麼理由他讓只放10%呢?要麼就是你覺得這是投機,所以只放5-10%?
66 看不懂的SOL:要集中在少數能看懂的公司上。
段永平:我從頭到尾真正投資過的公司最多五六家,賣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絕對的集中。
巴菲特的哈撒韋一千多億美元市值,也才投十來家。
巴菲特說過,他一生當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達到100%。碰上一個是一個,反正賺錢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標,巴菲特講,一年一個主意就夠了。
我知道的東西少的可憐,我就知道巴菲特這條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羅馬,老是有一堆朋友問我索羅斯那條怎麼樣,還不許我說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
總的來講,看準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難下手狠。耐心等待總是有機會的。
“安全邊際”指的是對公司的理解度
67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給企業估值?
段永平:大部分人說到估值時,指的都是市場應該給股票一個什麼價。
關於會被人收購的想法,和“buy high,sell higher”的想法無異,早晚要喫苦頭的。也許很多人已經喫過苦頭了,只是不思悔改而已。
我現在“估值”時,總是在試圖搞明白,付出什麼“價”,才能5年10年都不操心。或者說,擁有股權5年10年,未來帶來的實際回報值不值我付的價錢。
我不考慮市場目前願意給什麼價。我一般是想象,如果它是非上市企業,我用目前的市值去擁有這家公司,和我的其他機會比較,在未來10年或20年,哪個得到的可能回報更高。
這裏的回報,不是股價漲幅,是指公司盈利,看它未來的生命週期裏能夠帶來的現金流。
68 看不懂的SOL:好公司股價都很貴,你怎麼辦?
段永平:找到好公司比啥都重要。在大家有“危機”的時候,好公司往往能將“危機”簡化爲“機”的。
我買股票通常會買一些有問題的好企業。關鍵在於這些“問題”能不能被這些公司接受,會不會致命。
找到被低估的公司本身是一件很難的事。怎麼去評估一家企業是否被低估?團隊我認爲是重要的,還要看這個公司有沒有很好的文化,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文化。貴不貴要用五年、十年的眼光看,好多公司看起來賺很多錢,現金流卻一直在減少,那就有危險了。這些巴菲特早說過,人們都知道,但是投資的時候就會糊塗。
老巴絕對是能夠找到事物本質的人,投蘋果是個非常好的例子,革命不分先後。
69 看不懂的SOL:你用現金流貼現公式計算嗎?
段永平:寧要模糊的精確,也不要精確的模糊。未來現金流折現指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估值就是毛估估的。
毛估估的意思就是,5分鐘就能算明白的東西,一定要夠便宜。如果要用到計算器才能算出來的便宜,就不夠便宜了。
就像姚明走進來,你不需要用尺子去量,你一定知道姚明很高。用我這樣個子的價錢,去買姚明這樣的身高,我就買了,我不需要具體知道他比我高多少纔買。
至於是不是價錢漲到跟姚明身高一樣的時候,我就該賣了呢?這沒法講,也許有別的原因,比如我發現一個更加適合的股票。
一般而言,賺到幾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絕不是靠估值估出來的,不然,沒道理投資人一開始不全盤壓上。當時我要知道網易會漲160倍,我還不把他全買下來?
當然,確實也有一些按按計算器就覺得很便宜的時候,比如巴菲特買的中石油,我買的萬科,但這種情況往往是特例。不能簡單地單純看數字,除非賬面淨現金多過股價了。
但市值低於現金的公司千萬要小心,一眼看上去市值低於現金的公司,確實經常是值得花時間去看的,但多數情況下這未必就是便宜貨。
我總是認爲,大致估值主要用於判斷下行的空間,定性分析纔是真正利潤的來源,這也可能是價值投資裏最難的東西。
70 看不懂的SOL:所以,你更多做定性而不是定量分析?
段永平:我在投資裏用定性分析確實比較多,這也是我和華爾街分析家們的區別,不然我怎麼有機會啊。
但由於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確定性,多數情況下,人們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
71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做定量分析?
段永平:比如一個公司有淨資產100億,每年能賺10億,這個公司大概值多少錢?大概就是你存多少錢,能拿到10億的利息,按照長期國債利息計算,再把資金額打6折。
長期利率會變,我一般就固定用5%。如果買200億長期國債,收入每年有10億,我會花200億去買個年利10億的公司嗎?國債是riskfree(無風險)的,所以買公司就要打折。
越覺得沒譜的,打折要越厲害。這大概就是巴菲特講的margin of safety(安全邊際)的來源吧。
72 看不懂的SOL:折扣到多少,你覺得比較有安全邊際?
段永平:我認爲,老巴的"安全邊際"實際上指的是對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價格。從10年的角度看,買的時候比最低價貴30%,其實沒多少。好公司和股價是否波動無關,如果沒辦法看懂五年、十年就不應該碰,不要因爲過去到過的價錢做決定。
若買的公司是10倍PE,即使退市,每年有10%的利潤,不計算公司的增長,利潤拿來分紅也好,投資也好,比國債也高多了。
你如果相信它未來一定有10%的利潤就可以,巴菲特買的高盛以及GE的可轉換債券就是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
問題是,PE是歷史數據,不能單靠PE去推測公司未來的收益,不然會中招的。
舉個例子,GM(通用汽車)的PE一直都很低,以前老在5倍左右,但債務很高,結果破產了。
真正的投資者是“目中無人”的
73 看不懂的SOL:關於貴和便宜,你的標準是什麼?
段永平:我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自己覺得便宜纔買。我一般是買我認爲價值被低估50%或以上的公司。我理解的價值,是現在的淨值加上未來利潤總和的折現。
比方說我認爲GE值20,我可能到15纔開始買一點,但到10塊以下就下手重很多了。重倉買到便宜股票是多少要些運氣的。天天盯住股市時好像會比較難做到。
74 看不懂的SOL:你說的便宜,並不是單純看價格,而是看懂公司。很多人因爲價格便宜去抄底,發現是接飛刀。在花旗銀行股價從60美元跌至1美元的過程中,套牢了一大批試圖抄底的“價值投資者”。
段永平:我個人認爲,抄底是投機的概念,價值投資者不應該尋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別人,而價值投資者只管在足夠便宜的時候出手,不管別人怎麼看。
事實上,如果一隻股我抄底了,往往利潤反而少,因爲反彈時往往下不了手,容易失去機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買萬科時,我們就正好抄到底了,買的量遠遠少於我們的原計劃。
接飛刀容易中招的原因是:人們在接飛刀的時候,往往想的是這個股票過去到過什麼價,而不是想的這個公司值多少錢。
我認爲,在買股票的任何時候,總是應該假設自己剛剛從外星來到地球,然後平常心地看這個股票該不該在這個價錢買,包括接飛刀的時候。
爲什麼被套牢後就成了價值投資了?老巴被花旗套了嗎?爲什麼沒有?
我問過巴菲特,如果他買的股票一路買、一路漲怎麼辦?他說,如果買的股票下跌,還可以找到錢再去買,但後來它漲上去了,你就買不到更多了。
他甚至認爲,投資的時候,買到底部是一個很糟糕的事情。因爲你買到底部後,股價就會一路買一路漲,這樣你就買不到最多的量。
真正的投資者,是希望在允許的價值波動範圍內,在股票一路下跌的時候,一路跟着買進,也只有這樣,才能拿到更多更便宜的籌碼。
75 看不懂的SOL:爲了便宜,你會特意避開華爾街?
段永平:我買公司的時候,有個很大的鑑別因素就是,這家公司的行爲,跟華爾街對它的影響有多大關聯度,關聯度越大,我買的機會就越低。
華爾街永遠是對的,它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聽華爾街的,你就亂了。
就像我當時買網易,能在那個價格買到那麼多量,因爲納斯達克有個規定,一塊錢以下的股票超過多少時間就會下市,很多人害怕下市,在一塊錢以下就賣了。
我爲什麼不怕呢?我買它,跟它上不上市無關,它價格低於價值,我就會買。
步步高就沒有上過市,但我因此就把公司賣了,這沒道理啊,很荒唐,我創立公司後只是因爲它不上市就賣了,那我開公司幹嘛?
我認真研究了網易,發現它股價在0.8美元的時候,公司每股還有2塊多現金,面臨一個官司,可能被摘牌,有些不確定性。
我諮詢了一些法律界人士,問類似官司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麼,得到的結論是,後果不會很嚴重,因爲他們的錯誤不是特別離譜。
很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在運營上沒有大問題。做足功課後,我基本上把我能動用的錢全部動用了,去買它的股票。
我敢大量買入網易股票,最重要的是對企業花了足夠的工夫,對公司、產品都有深刻了解。
投資不在乎失掉一個機會,而是千萬不要抓錯一個機會。在投資對象價值大於價格時出手,這不叫大膽,而是理性。花5元錢去買10元的東西,能說是大膽嗎?很多人在這個時候缺乏的是理性,而不是膽量。
觀點對不對取決於事實,而不是多少人或什麼人和你觀點一樣。投資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能夠理性思考。
76 看不懂的SOL:你會選擇進入市場的時機嗎?
段永平:我投資不關注大盤,大盤對短線有影響,長線沒影響。大盤我不懂,巴菲特都看不懂,憑什麼我會。
任何想市場,想時機的做法,可能都是錯誤的。買股票,和這個股票曾經到過什麼價是沒關係的,所謂IPO價格的一半就是便宜的說法,沒什麼道理。
我關注長期,看不懂的不碰。我看生意,只關注個股。你說某隻股票貴,how do you know?站在現在看10年前,估計什麼都是貴的。你站在10年後看現在,能看懂而且便宜的公司,買就行了。
從5年、10年的角度看,宏觀的東西對公司的影響要比想象的小得多。
多數人的問題是:算得太多而想的太少。拿點小錢試試沒啥不可,但你想試的是什麼?市場的走勢。
很多人管他們自己叫投資,我卻說他們只是for fun,他們很在乎別人滿不滿意這家公司,真正的投資者絕對是“目中無人”的,腦子裏盯的就是這個企業,他不看周圍有沒有人買,他最好希望別人都不買。
“會賣的是師傅”是交易思維
77 看不懂的SOL:什麼時候該賣出股票?
段永平:我也不知道啥時候賣好。
當我買一隻股票時,一定會有個買的理由,同時也要看到負面的東西。當買的理由消失了,或重要的負面東西增加到我不能接受的時候,我就會離場。
理性面對市場波動,仔細地檢查每一個自己的投資理由及其變化是非常重要的。買的時候認爲至少值得價錢,到了以後應該很認真地再研究一下。
太貴了,有時也會成爲離場的理由。一般來講,“市場形勢”很好時,大概就是賣股票的時候了。
不過,如果真是特別好的公司,稍微貴一點未必應該賣,不然往往買不回來,機會成本大。
我賣的都是因爲對公司還不夠了解。創維我們賺到不錯利潤,是因爲不太好賣,漲的還挺快。
我們買創維時,創維的市值好像還不到20億,也可能20億多一點,不太記得了,我怎麼想都覺得便宜,就買了。我們是買到差一萬股到5%的時候停的。
因爲再買就要公告了,所以很想在公告前和黃宏生溝通一下,怕人家以爲我要去搶人家那一畝三分地。結果當時由於不太方便,我們就沒有再買。後來才和黃老闆通了個電話,道個謝,問個好。
對創維而言,我並沒有一個很清楚的到底值多少錢的概念,對他們現在的業務情況瞭解的也不細,所以漲上來以後就一直在陸陸續續減持。
當達到基本目標價以後,對其價值的判斷還是挺重要的。
比如,我對網易後來的發展花了很多時間,不然,沒可能大部分拿到120-140倍才賣,0.8美元買網易股票的不單是我一個人,但堅持持有到100美元的就不多。
78 看不懂的SOL:持有還是賣出,是否還要考慮時間成本?
段永平:股票或公司是有時間價值的,這就是“折現”的魅力。
比如我覺得蘋果早晚是1000塊的股票,但可能需要3年,如果今天有人願意800塊買,我可能就願意賣了。
但如果當年我覺得,網易在10年以內是個50塊以上甚至100塊的股票,如果有人出10塊錢買,即便當時市值是5塊,我也是不肯賣的。
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你把“折現”兩字忽略掉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比如,我告訴你蘋果有一天會到每股10萬塊,但要一萬年,你買不?我的判斷標準就是價值。我最早買網易大概平均價在1塊左右,大部分賣的價錢大約在30-35左右。
以前網易每一次到目標後,我都認真重新評估一次。在持有的這8年到9年當中,我可能每天都會被賣價所誘惑,我就是用這個道理抵抗住誘惑的。
其實中間也買賣過一些,但是很小一部分。我賣的理由是需要換GE和Yahoo。我會一直保留一些網易的股票的。
萬科到了基本價以後,沒有重新評估就賣了,少賺了很多。
股票掉的時候,也是一個動力去重新評估自己持有的股票,看看買的理由是不是有變化,比如買過UNG,認真看過後發現買錯了,就斬倉了,不然的話,留到今天要多虧幾千萬。
79 看不懂的SOL:投資人經常說,賣比買更難,會賣的是師傅。
段永平:所謂價值投資者的買賣,都是和價值有關,和成本是無關的。無論什麼時候,賣都不要和買的成本聯繫起來。
該賣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該用的就是“我已經賺錢了”。不然,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價錢就賣了,也會在虧錢時,該賣的不賣。買也一樣,買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這隻股票曾經到過什麼價位,最好不要作爲你買的理由。
會賣的是師傅,骨子裏實際上考慮的是市場價和成本之間的關係,想這麼做的人,關注的是市場對這個股票的態度,而不是專注在企業的生意上。
真正理解的公司,買和賣的決定,其實是差不多難度的。
比如,我曾賺過鬆下股票的錢,7塊錢買的,漲到20多塊賣了,放了大概有兩三年的時間。
因爲我是做這行,我做企業的很多理念來自於松下,我也拜訪過他們公司,也知道他們的缺點和優點,覺得這個公司不可能再低於7塊了,而20塊讓我覺得可買可不買、可賣可不賣。
所以,你做的投資,都跟你過去的經歷有很大關係,跟你能搞懂的東西有很大關係。
你的判斷跟市場主流判斷沒有關係,兩者可能有很大的時間差。我判斷的是它的未來,而市場是要等企業情況好了纔會把價格體現出來。
80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說,永遠不用考慮賣出一家真正偉大的公司。
段永平:他確實說過,可他老人家到現在爲止,沒賣過的公司也是極少的。
我覺得巴菲特說這話的潛臺詞是,對於偉大的公司,市場往往不會給一個瘋狂的價錢,如果你僅僅是因爲有一點點高估就賣出,可能會失去買回來的機會。而且,在美國,賣出要交很高的稅,不合算。
跟巴菲特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81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巴菲特?
段永平:老巴是一個很好的人,他是發自內心的的對人好,對人誠懇。
他很睿智,任何複雜的問題,他一兩句話就說到本質了。
這麼睿智,這麼成功,又對人這麼好,中國企業家裏我基本沒見過這樣的,美國企業家裏也極少。
82 看不懂的SOL:你跟巴菲特午餐,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段永平:巴菲特離開的時候,他的司機開了一輛特別像卡車的車過來,他老人家身手矯健的爬了進去,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雖然知道他不是個奢侈的人,但是也沒想他開這種車來。他家我也去過,不是豪宅,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房子。見完他回去,我太太也這麼對我講:“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我說,對啊,確實是這樣。
我們見到有錢人很多,但是見過他這種平實的人很少。我回國之後,看到一些稍微有點錢的人非常飛揚跋扈,包括喫飯,對服務員的態度,差異都非常大。
巴菲特對服務員的態度非常好,這不是做給我看的,他不需要做給我看。
這麼成就的人,這麼謙虛、平實、和藹。他的幽默我們不一定可以學會,但是謙虛總可以學得會。
83 看不懂的SOL:有時發現一個好目標,手裏沒錢,這種情況下,怎麼辦?
段永平:我問巴菲特一些其他問題時,他間接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問巴菲特,在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他告訴我說: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
他說,他只希望富一次,如果借錢,可能會變成兩次、三次富有了,然後又窮回去了。他這話的意思是要少犯錯。
這些年,我在投資裏虧掉的美金數以億計,每一筆都是違背老巴教導的情況下虧的,而賺到的大錢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賺的。
84 看不懂的SOL:你主張不貸款,不用margin,錯過了機會怎麼辦?
段永平:貸款和用margin,賺的時候快,賠的時候更快。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溼一回鞋就溼一輩子,爲什麼要冒這個險呢?
有些機會總是要錯過的,只要保證抓住的是對的,就足夠了。我們過去的大部分競爭對手都消失了,我們還健在,道理也許就在此。
85 看不懂的SOL:你有問過巴菲特,他犯了什麼錯嗎?
段永平:有。他說他犯了很多錯誤,比如說10多年投資一家公司,本來只值4個億,但他用了40億。現在這家公司的價值是零,已經破產了。
他說,投資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少犯錯,而且也不是說某一個項目做得漂亮就行。投資就像打高爾夫,要是每一個都打得很好,那就不好玩了。高爾夫主要是要看整個成績,而不是看某一個部分。大部分人都更關注爲什麼你這一杆打得這麼好,其實高爾夫是用全場來計算成績的。
我們有時候過於注重某個案子的成敗,往往忽略了整體的東西。
86 看不懂的SOL:有時候有錢,找不到項目,怎麼辦?你有問過巴菲特,空倉的時候該怎麼辦嗎?
段永平:這個問題在沒見到他的時候,我就想清楚了,投資跟你空倉和滿倉沒有關係。
空倉的時候,也不能買你不懂的股票,空倉就是閒着。我們發現,最難的事情是什麼都不做。
巴菲特說,他在有錢的時候,犯的錯誤最多。
空倉是件困難的事情,手裏拿着很多錢的時候,確實容易犯錯誤。其實沒有人是真正空倉的。空倉這個概念我不懂,是個投機的說法。
巴菲特幾乎沒有空倉,可能有過一次,第一隻基金結束的時候。
87 看不懂的SOL:1969年,巴菲特認爲市場估值太高宣佈解散公司“退休”,這一休息就是5年。
段永平:如果你認爲該減少一些的話,爲什麼不是全部(減掉)呢?如果你覺得你擁有的公司太貴了,你就該都賣了,除非留點做紀念,不然留一部分賭市場再漲一點嗎?
老巴當年不幹了,是因爲實在找不到自己敢買的公司,拿着大家的錢不舒服,所以就乾脆解散了。
買航空股是“抄作業”嗎?
88 看不懂的SOL:你跟巴菲特見面,除了聊投資,還聊了什麼?
段永平:我們還會聊到高爾夫、橋牌和女朋友,還有我們公司的情況。
我們公司這麼多年做的也不錯,但是我們不想上市,我覺得上市對我們不好。
巴菲特提到,他認識的一位企業家,寧願自己的身家縮水一半也要讓企業退市。這對我來說很震撼,對於上市是否是一個錯誤,他沒有肯定或者否定,但是從很側面的角度給了我很大的肯定。
89 看不懂的SOL:跟巴菲特聊完天之後,你採取了什麼投資行動?
段永平:我曾經買過兩隻航空股,我想象這麼多人坐飛機,應該是很有空間的。但是巴菲特卻說,這是個tough business(困難的生意)。
後來,我自己明白了,“航空業沒有差異化,只能打價格戰。”我賣出了其中一隻,避免了不少於5000萬美元的損失。
因爲航空公司的產品難以做到差異化,沒辦法賺到錢,長期來講,沒有投資價值。這是巴菲特教我的,省了我好多錢。
因爲不瞭解,沒有賺到錢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如果你不瞭解也敢投,第一,你也守不了那麼久,80塊買的,可能100塊、120塊也就賣了,其實你也賺不了錢;其次,如果你四處這麼做,可能早就虧光了。
90 看不懂的SOL:但你今年4月還是買了達美航空,爲什麼?
段永平:從買入=持有或者持有=買入的角度看,我當時買入航空公司,其實等於賣了蘋果去買入航空公司,雖然我是用最近多出來的現金。從10年或更長的角度看,似乎不是一個好的決策。
但好奇使然,我還是認真看了看老巴買的原因,似乎也覺得蠻有道理,所以買了1%的Dal(達美航空),純屬好玩。可能疫情之下,有點時間看看。
和上次重組以前比,現在幾大航空公司實際上已經是有點準壟斷了,所以在可見的未來,商業模式也還是不錯的。航空港的投資很大,新的競爭對手很難進入。
另外,買入也表達一下我對人類戰勝病毒的信心。
91 看不懂的SOL:有人說,這是跟着巴菲特“抄作業”,抄錯了?
段永平:我們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老巴買什麼就簡單跟進的意思,不然就已經掉在IBM的坑裏了。
事實上,老巴買了IBM之後的這些年,我一直想看懂IBM,但看來看去,都覺得老巴也是可能會犯錯的。但是,不管老巴幹什麼,都值得我關注一下,至少好奇一下爲什麼老巴會做這件事情。
航空公司當時看確實有點意思,這個生意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完全靠價格競爭、沒有差異化的生意了。如果沒有這次疫情,這幾家大的航空公司應該會是非常賺錢的。
這次疫情似乎像是個降維打擊,如果認爲疫情早晚會過去,某些航空公司一定能夠挺過去的話,目前顯然是個買入的機會。至於誰能挺過去,那就要靠自己搞明白了,搞不明白最好離的遠遠的!
92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買了4只航空股,你爲什麼挑了達美?
段永平:老巴就是四家都買,但Luv和Dal買的多一些。這四家還是有一點點差別的。西南似乎最健康,但上升空間最小。Dal企業文化也還不錯,安全性也差不多。
93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表態賣出航空股之後,你公開說有些難以理解。
段永平:我(當時)對老巴清空航空公司是有點意外的,因爲他剛剛說過他不會賣航空公司!這時候賣就等於把粉絲套進去了,有點難以理解。
感覺他在說不賣的時候其實已經決定要賣了,而且還是先把達美和西南賣到10%以下,爲後面進一步減持方便而準備,也算活久見了。
我對老巴爲什麼賣航空公司沒有興趣,我只是對他這種賣法感到不舒服而已。剛剛對媒體說完不賣接着馬上就賣了,而且是用了點技巧去賣的。
而且他(當時)也沒解釋爲什麼說不賣又賣了的原因。他只是解釋了爲什麼賣的原因,而且有些原因在他買之前就一直存在的,這也是費解的地方。
當然,這個世界有很多難以理解的事情,多一件也不是個事情。我們自己也確實買了一些達美,起因也是因爲老巴買了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94 看不懂的SOL:你後來理解巴菲特爲什麼賣了嗎?
段永平:我覺得老巴可能對病毒非常悲觀,畢竟沒人面對過這種情況。
我以前從來沒見過老巴幹或說過任何邏輯不通的事情,這次感覺有那麼一點點,而且這次還感覺到老巴有一點點恐慌,真是不容易。
邏輯上,一開始確實想不明白他爲什麼是用這個辦法賣的。我目前能夠想到的唯一符合邏輯,大概就是,在他說不賣時,他是認爲疫情沒什麼了不起,因爲美國整個政府似乎也是這麼認爲的。結果事情變化太快,有點嚇着了。
(美股)熔斷是3/9,12,16,18號,他接受採訪是3/10號(13號播出),加州最早開始Shelter in place(政府要求人們呆在家裏)。9號時,他可能沒意識到那麼嚴重。
我覺得,大概率他老人家在那個禮拜裏改變了主意,做出了賣掉航空公司的決定。
從幾次熔斷他都完全沒有加倉也可以看出這點,老巴手裏可是拿着大把現金啊。
我完全能理解他厭惡風險,所以走爲上的想法,因爲航空公司確實有風險,我也是抱着小賭怡情的態度買了一點點,而且我是基於我自己對疫情的理解,認爲航空公司應該可以很快恢復一定的客流,不至於破產。
老巴多次證明最後他都是對的,但老巴確實也犯過錯誤,未來幾年會很有趣哈。無論如何,我依然很尊重他老人家!
95 看不懂的SOL:你起初還說不會賣出,但最終選擇賣出,當時是沒看懂,還是看錯了?
段永平:我持有達美的成本在22左右,本來想,虧賺無所謂了,拿到年底再說。
我起初依然認爲,如果疫情是個會不太長時間能過去的問題的話,活下來的航空公司是有很大機會的。我管的所有投資中,大概有1-2%投在達美上了,我依然覺得這些錢不會打水漂,一年內就應該能見到結果了。
但我難得因爲投資睡不好覺,拿着航空公司確實不踏實,總有想不透的東西。尊重老巴得想法,所以,我也找機會撤了。
不是看不懂,是看到了沒必要的風險。我的觀點沒變,覺得達美和西南是最有機會活下來的航空公司,但沒人知道最後疫情會導致人們的消費習慣變化的趨勢。
我對找到辦法對付疫情是樂觀的,但無法知道什麼時候以及最後會用什麼方式來結束或共存。持有航空公司難受的地方是,不知道時間到底站在哪一邊。
持有蘋果的感覺完全不一樣,股價怎麼掉都不會介意。還好我的大部位是蘋果而不是航空公司。好吧,小賭怡情,願賭服輸!
96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說,他賣出航空公司,是因爲認錯了,他的評估出現了錯誤。買入的時候,按照他的計算,買的很值。後來事情的發展證明,自己判斷錯了,航空公司的生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段永平:是的,我就是看完這段後也決定跟賣了。我同意老巴的觀點,這個生意變了。不過,老巴動作快,我這次慢半拍,現在才賣了一半,估計還要一個多月才能賣完。
97 看不懂的SOL:既然已經發現錯了,爲什麼不一次賣掉?巴菲特說,如果不想持有100%,就連1%都不該持有。
段永平:剛開始決定賣的時候,似乎很多人都在賣,所以我決定等一等。確實量大了一些,想跑也跑不掉,讓潰逃的先跑,我慢一點沒關係。
發現錯了,是表明這不是我想長期持有的公司,不符合“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都很好”的標準,要找機會離開。
不過,撤退也不是潰逃,估計達美也不至於馬上破產,所以每天賣一點應該沒大問題。計劃下次出財報前基本清理出場。到目前爲止運氣還不錯,居然還略有盈利。
98 看不懂的SOL:後來航空股又漲了不少,應該繼續持有嗎?
段永平:新冠傳染性比SARS要厲害,似乎短期內也不會像SARS那樣消失,而且以後出現這種病毒的頻率是有可能增加的。如果不到10年來一次,航空公司這種生意模式會非常辛苦的。
99 看不懂的SOL:你想把航空股換什麼?
段永平:決定換點brk(伯克希爾哈撒韋)。另外,我還一直蠻喜歡Disney,前段時間終於有機會買了一些,這也算是收藏偉大公司的一點點進展哈。
老巴說,他是個偉大公司的收藏者。我覺得Disney應該是個可以被收藏的偉大公司。
100 看不懂的SOL:大家都說你是中國巴菲特,你跟巴菲特的理念有差別嗎?
段永平:我們骨子裏的東西是一致的,差別無非是水平。
這麼多年,他對投資的理解,包括在變化的時候信念的堅定度比我更強,包括對宏觀形勢的判斷、對企業的理解,他都比我好。
101 看不懂的SOL:你跟巴菲特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段永平:我在電子郵件裏說,我跟他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買股票就像買一個公司的一部分,買股票就要長期持有。巴菲特回信說:“你說的就是我當年跟本傑明.格雷厄姆學的,正是這個理念改變了我的看法,影響了我的一生。”
我認爲,學巴菲特最重要和人們能夠學的東西,其實是他不做什麼。絕大多數人學的是相反的東西,就是他在做什麼,那是沒辦法學的,因爲每個人的能力圈不同。
巴菲特說,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
當然,能力圈的大小也是可以學的,但那是每個人自己的經歷,包括學歷等,巴菲特不教這個。
102 看不懂的SOL:如果巴菲特要買你的公司,你賣嗎?
段永平:我不賣,因爲價格高了對不起巴菲特,低了對不起我們的股東。經營企業比投資容易
103 看不懂的SOL:經營企業和做投資,哪個更難?
段永平: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兩者沒什麼本質差別。
但我個人認爲,經營企業還是要比投資容易些。經營企業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犯錯的機會小。
而投資總是需要面臨很多新的東西和不確定性,而且投資人會非常容易變成投機者,去冒不該冒的風險,投機者要轉化爲真正的投資者,可能要長得多的時間。
104 看不懂的SOL:企業家做投資,是否更有優勢?
段永平:做過企業家的人,本來有一個優勢,更容易看懂公司,更容易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裏。
但我認識的很多企業家,對股市並沒有任何認,大多數人是不碰股市的,因爲他們認爲自己不懂。不懂不碰就是好的投資者,哪怕一點都不碰也是對的。
105 看不懂的SOL:你認爲,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投資?
段永平:其實什麼人都可以做投資,只要你明白自己買的是什麼,價值在哪裏。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並不認爲“只有’某種人’纔可以投資”。但適合投資的人的比例應該是很小的。
一個人是否瞭解一個公司能否賺錢,和學歷沒有必然關係。無論學歷高低,一個人總會懂些什麼,而你懂的東西,可能有一天會讓你發現機會。
我自己抓住的機會,也好像和學歷沒什麼必然聯繫。比如,我們能在網易上賺到100多倍,是因爲我在做小霸王時就有了很多對遊戲的理解,這種理解學校是不會教的,書上也沒有,財報裏也看不出來。
我也曾試圖告訴別人我的理解,結果發現好難。又比如,我當時敢重手買GE,是因爲作爲企業經營者,我們跟蹤GE的企業文化很多年,我從心底認爲GE是家偉大的公司。
可能是因爲投資的原則太簡單,而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難的吧。什麼是“簡單”的“投資”原則?就是當你在買一隻股票時,就是在買這家公司!簡單嗎?難嗎?
統計上,大概80-90%進入股市的人都是賠錢的。如果算上利息,賠錢的比例還要高些。
許多人很想做投資的原因,可能是認爲投資的錢比較好賺,或來的比較快。
106 看不懂的SOL:剛畢業的學生,是否最好不要直接進入投資領域?
段永平:也沒啥不可,但對企業的理解自然會弱些。但只要你熱愛你乾的事情,又知道自己的弱點,慢慢學習總是會明白的。
我號稱很有企業經驗,但也是在經受很多挫折之後,才覺得自己對投資的理解比較好了。
如果馬上投入投資行業,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別因爲一個錯誤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我唯一可以保證的是,你肯定會犯錯誤的。
------------------------------------------
第二篇 企業管理
不存在彎道超車的企業
107 看不懂的SOL:經營企業,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段永平:做正確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確。前者是“道”,後者是“術”,“道”是先於“術”的。
只要方向是對的,方法笨一點,也只是做得慢一點,不會走錯路。做得不好的企業,往往是因爲犯了一些比較大的錯誤,沒有做正確的事情。
但一件事情的對或錯,本身就很難判斷,判斷出來後做不做,執行起來也難。
我在美國的時候,去機場接一位步步高的同事,估計要在機場等一個小時,所以在機場停車場投了一個小時停車收費的幣,結果,那位同事提前半小時就來了。
這就有個問題:多投了半個小時的幣,是繼續在車裏等這半小時,還是浪費多投的這半小時的錢?結論不言而喻的,肯定是開車走人。
但在實際決策中,很多人都犯繼續等下去的愚蠢錯誤,這個事情我已經投入了幾千萬呀,爲了救這些沉下去的成本再投入幾千萬,明知事情是錯的還要堅持做下去,結果自然敗得更慘。
對的事情要堅持,不對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不做,都要叫停。
108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段永平:我們公司對一件事情對錯的判斷標準,就是公司的企業文化,如本分、誠信、品質、消費者導向等。如果不能判定這件事情是對的,我們可以列出哪些是錯的。這樣,理解和執行起來就容易些。我們企業之所以活到現在,並且還活得還好,是因爲我們少犯了許多錯誤。失誤率少,成功的機會就大,我做投資也是這樣。
如打乒乓球,偶爾打幾個好球是正常的,但失誤幾個也就一樣了。失誤少的一方,肯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109 看不懂的SOL:有時候,人們明知對錯,但是選擇利益。
段永平:中國人的文化是“利益”文化,人們往往以利益爲重,爲了獲取利益,可能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對的,但偏偏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不對的事情做的很好。
結果會怎麼樣呢?短期裏可能會取得成功,但長期來說,他們必定會失敗。
110 看不懂的SOL:怎麼看待中國企業愛彎道超車?
段永平:Alaska有句話,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徑是迷路的最快辦法。)
不存在什麼彎道超車的事情,關注本質最重要!不然即使超過去,也會被超回來。
做什麼事情都要慢慢地快。例如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你的目的是安全抵達目的,而不是快速抵達,爲求速度把企業做死是不划算的。
好多高手與泰格·伍茲打高爾夫,最後一杆幾碼距離就是推不進,不是技術的原因,是沒有保持平常心,老想着這一杆推進去了就是冠軍了,就可以贏伍茲了。
伍茲的厲害處就是,就想這一杆該怎樣打就怎樣打,所以就贏多輸少了。
做企業也是一樣要有平常心。企業發展出現一點挫折或取得進步都是正常的,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企業家的致命缺陷
111 看不懂的SOL:成功的CEO,有什麼過人之處?
段永平:很多所謂厲害的人,僅僅是因爲他們一直在老老實實做該做的事情而已,單看每件事情,是很難看出來他們厲害在哪裏的。
另外,有時候必須決策時,不決策也是重大決策失誤。
112 看不懂的SOL:CEO的致命缺陷是哪些?
段永平:沒研究過。但我讀中歐時曾經看過,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是integrity(誠信),違背integrity的品質,可能會致命的吧,時間足夠長的話。
113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評價馬雲?
段永平:馬雲內心深處是有個江湖的,他是個武林高手。提到他,我總會想起那個面對一堆偷井蓋的大漢、還敢大吼一聲的馬雲。每當想起這個時刻,我心裏總有一絲感動。
我不確定如果自己面對幾個大漢,我敢大吼一句。
我個人直接面對過的最需要勇氣的時候,是在小霸王早期,廣州有人假冒我們的商標,當時公司的法律顧問不敢去管,我只好自己提個包,假裝買貨的人,去賣假貨的地方訂了一批貨,並讓他們送到火車站以便人贓俱獲。當時執法部門很給力啊,不然我就跑不掉了。
我沒有選擇的餘地,但馬雲是可以選擇離開的。
114 看不懂的SOL:創業者怎麼知道堅持是對的,還是錯的?
段永平:很簡單,如果你堅持不下來了,就堅持不下來了。你堅持下來的東西,肯定是你放不下的,到時候你自己會知道。
115 看不懂的SOL:怎麼樣選對合夥人和員工?
段永平:一次就找對那是運氣。主要是要有標準,該淘汰淘汰,該散夥散夥。知道錯了,要有停止的勇氣,越早停止,代價越小。
企業要“敢爲天下後,後中爭先”
116 看不懂的SOL:作爲營銷知名的企業家,談談你的營銷方法?
段永平:營銷一點兒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產品。
沒有哪家公司的失敗,是因爲營銷失敗。公司失敗,本質都是因爲產品的失敗。
營銷不好,頂多就是賣的慢一點,但是隻要產品好,不論營銷好壞,20年後結果都一樣。
當然,我不是說不要營銷,事實上,我們營銷做得很好。
117 看不懂的SOL:什麼是好產品?
段永平:就是用戶導向的產品。我們總是說,量不重要,利潤不重要,最重要得是要做對的事情,要找到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並想法滿足。
118 看不懂的SOL:怎麼才能做出好產品?
段永平:我在公司內部講雞肋原則,就是毛澤東講的“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原則。
我們做的產品,都是國際大公司食之無味、不想做的東西,好比是它的雞肋,用拳頭打跳蚤,它犯不着。
如果非去做國際大公司眼中“雞腿”類產品,人家一定跟你拼命,儘可能不要跟那些實力比我們強很多的人做直接競爭對手。
但雞肋也是相對的,要評估我們可能有的優勢,哪怕是局部優勢。
比如,DVD產品SONY也做了,但是在中國這個局部,我們集中優勢兵力,投入比SONY大,比SONY更瞭解這個市場,在國內市場,我們的DVD就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119 看不懂的SOL:這就是你常說的“敢爲天下後,後中爭先”?
段永平:所有的高手都是敢爲天下後的,只是做的比別人更好。
敢爲天下後,是因爲你猜市場的需求往往很難,培育市場、教育消費者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代價十分昂貴,等別人已經把需求明確了,你去滿足這個需求,就更確定。
好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後面跟進的,例如:微軟從windows到word,它沒有哪個產品是敢爲天下先的,但是一旦它發現哪個產品有市場就調以重兵進去,然後把它做成行業第一。
在我們這種所謂的中小型企業裏,“敢爲天下後”的戰略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階段性的戰略。
“敢爲天下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避開市場風險,雖然很多人想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但其實還有很多人做了第一個喫河豚的人。
120 看不懂的SOL:生產出好的產品後,怎麼打廣告更有效?
段永平:廣告是效率導向的,瞄得最準的廣告大概就是搜索類廣告,最不好的廣告就是誇大其詞的廣告,因爲長期來講,消費者是個極聰明的羣體。廣告能影響的消費者大概只有20%左右,其餘全靠產品本身。
121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產品針對不同客戶的差異化定價?
段永平:價格不一致,遲早會被發現;二是客戶發現能議價,會想盡辦法跟你討價還價,浪費很多時間,價格一致,會省很多麻煩。做產品,主要是要抓住客戶的需求,而不是價格。
122 看不懂的SOL:現在手機企業有兩種模式,一是小米這種先圈用戶,再通過其他方式變現;二是蘋果這樣,靠產品本身賺錢。哪種模式更好?
段永平:首先,圈客戶的角度,蘋果比小米厲害。
其次,長遠來看,沒有什麼企業是靠便宜賺錢的。性價比,都是給自己找藉口。我們早年經常提性價比,直到我有一次跟一箇中國通的日本人談合作,說到我們的產品性價比高時,對方很困惑地問道,什麼是性價比?日本人的詞典裏似乎是沒有性價比這個東西的。
我之後又花了很久才悟到,“性價比”實際就是性能不夠好的藉口啊。我希望我們公司不會再在任何地方使用這個詞了。
--------------------------------------------
第三篇 企業案例
持有蘋果9年多,蘋果三年賺2000億美元的日子不太遠了
123 看不懂的SOL:你買入持有蘋果9年多了?
段永平:我是2011年1月19日開始買蘋果的,記得大概310-320的樣子?開始時決定投10%,後來越看越明白,慢慢就幾乎都變成蘋果了。
讓我當時決定買蘋果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想明白了,沒有喬布斯的蘋果依然強大。
我發現,庫克是個更好的CEO,啓用他絕對是喬布斯的最大“發明”,不是之一哈。有了庫克,蘋果的文化至少可以向前延伸50年。
回想起來,我還是非常滿意當時這個決定的。我在2019年1月19日這一天又買了蘋果,紀念一下8年前的決定。
124 看不懂的SOL:市場普遍認爲,喬布斯的能力遠高於庫克?
段永平:如果關注蘋果的企業文化,你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其實我在蘋果上犯過同樣的錯誤。
(基業長青)這套書專門說過喬布斯是個“報時人”,我在2002、2003年第一次看蘋果時,當時市值好像只有大約50億美元,我受這本書的影響,沒太認真看,就直接skip(忽略)掉了。
2011年初我突然想明白了,喬布斯不光是報時人,他也是個“造鐘人”。庫克其實就是喬布斯最偉大的發明(發現)之一。庫克是個比喬布斯更好的CEO,庫克更理性,同時骨子裏對喬布斯的追求非常理解。想通這兩點後,我就開始下手買了。
我曾經跟一個投資界的老前輩說,我認爲庫克其實是個更好的CEO,老人家說,他也這麼認爲。
125 看不懂的SOL:你也做手機,在你看來,這麼多手機公司,蘋果憑什麼最成功?
段永平:蘋果很難得,focus(聚焦)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蘋果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就是做最好的產品。
蘋果文化的強度很強,有嚴格的“Stop Doing List”,一定要滿足用戶,一定做最好的產品。
我們不和蘋果比,因爲1000個功能裏面,有一些比蘋果強,說明不了什麼。就像CBA籃球打不過NBA,說我們會功夫,不是扯嘛。
126 看不懂的SOL:除了產品聚焦,蘋果還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段永平:我喜歡蘋果的理由是:
蘋果的產品確實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了,對手在相當長時間裏難以超越甚至接近。
蘋果的平臺建立起來了,或者說生意模式或者說護城河已經形成了(注:2019年App Store收入超過387.5億美元,市場估計,App利潤約爲150億美元)。
蘋果單一產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裏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見到任天堂做到過,sony的遊戲產品類似。
我從做小霸王是就追求品種單一,特別知道單一的好處和難度,這個行業裏明白這一點並有意識去做的不多,我們現在也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比較一下諾基亞,你就馬上能明白品種單一的好處和難度了。諾基亞需要用很多品種才能做到消費者導向,而蘋果用一個品種就做到了,這裏面功夫差很多啊。
做產品和市場,往往喜歡很多品種,好處用於不同細分市場,用於上下夾攻對手的品種。壞處搞一大堆庫存,品質不好控制。
單一品種需要很好的功力—把產品做到極致,難啊。因爲難,大部分人喜歡多品種,這就跟投資一樣,價值投資簡單,但很不容易。做波動,往往很吸引人。
127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賣IBM,買入蘋果,你認爲,他看到了什麼?
段永平:現金流,現在的現金流和未來的現金流。
128 看不懂的SOL:過去幾年,蘋果服務高速增長的原因,是什麼?這種高速增長可以長時間持續麼?
段永平:服務的成長是用戶總量增加,加上用戶單位消費直接增加以及間接增加(流量費)。我認爲,以後會繼續增加。
129 看不懂的SOL:你關注企業文化,蘋果的企業文化中,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段永平:所謂企業文化,講的是什麼是對的事情,什麼是不對的事情,以及如何把對的事情做對。
蘋果的企業文化堪稱好企業文化的經典,多看看蘋果的發佈會或許能有所悟。
蘋果不太做推銷式廣告,做的基本上都是功能性或場景式廣告。蘋果廣告見效慢點,但影響深,長期的潛移默化力量很大。
130 看不懂的SOL:你認爲,蘋果未來的成長性如何?是否能帶來更好的回報?
段永平:我認爲,蘋果的產品處在一個巨大並還有巨大成長的市場裏,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
當然,蘋果的上升空間遠不如當年的網易,可當年的網易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現在就算碰上了,對我的幫助也不大。
我給很多朋友推薦過蘋果,大家都說相信我,但堅持到現在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了。也許只能說明,大部分人對我的信任,敵不過對市場的恐懼,哪怕都知道我還拿着蘋果。
理解蘋果確實不容易,我似乎從來就沒讓不明白的任何人明白過。
我建議把庫克說過的東西都拿出來看一下,包括每次發佈會都認真看一下,哪怕不是爲了投資蘋果,至少也可以看到一家好公司應該是啥樣子。
131 看不懂的SOL:蘋果市值過萬億了,還值得投資嗎?
段永平:我認爲長期來講,蘋果未來賺的錢只會比現在多。
目前的蘋果,市值扣掉淨現金後,大約8000億左右,年利潤500億左右。
如果你認爲蘋果未來20年以上的年利潤只多不少,而你又沒別的辦法賺到6%以上的年利潤,那你就可以買蘋果了。
但如果你有大把機會長期賺到10%以上的年利潤,你就應該把錢投到那裏去,投蘋果就不是一個對的決策。這也是爲什麼說投資是基於機會成本的。
(注:這是段永平在2019年4月7日的回覆。2020年3月28日,蘋果市值1.08萬億,2019年12月28日,蘋果的現金儲備爲2070.6億美元。市值扣掉淨現金後,約爲8700億;2019年財年,蘋果利潤552.56億美元。)
132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蘋果股價下跌?
段永平:大概沒多少人比我更高興看到蘋果股價掉下來了,因爲這樣蘋果的回購價就會更低,回購的數量就會更多,未來我們持有的比例就會自然上升。
最關鍵的是,蘋果未來的淨現金流是不是還會這麼厲害?我個人理解,蘋果的好日子還遠遠沒有到頭呢,現在一年淨利潤已經接近$600億了,未來$800億或者$1000億/年都是有可能的,只要10年內能到$1000億,目前這個價錢就是很便宜的價錢!我說10年,一般是我認爲不會超過10年的意思。個人認爲,蘋果三年能賺2000億的日子應該不太遠了。
(注:2019年財年,蘋果公司利潤552.56億美元;2020第一財季,蘋果淨利潤再創歷史新高,爲達222.36億美元。)
133 看不懂的SOL:如果遇到像08年那樣的系統性風險,會賣掉一部分蘋果嗎?
段永平:好公司便宜的時候應該儘量多買點,豈有賣掉之理呢?
好公司是不需要賣的!找個好股票不容易,賣股票和持股成本無關,要理性思考。
134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5G網絡普及對蘋果手機的影響?
段永平:蘋果產品壽命長些,所以換機頻率會低些,5G肯定會提高現有用戶的換機率,是智能手機行業發展的一個臺階。
135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未來的科技趨勢?
段永平:我不太關心前沿的東西,我一般比較滯後,看懂了好的公司再投。前沿的東西,是蘋果這類公司關注的,我做的是找到蘋果這樣的公司。
136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說喜歡不變的公司,但看懂變化能賺大錢。你喜歡哪種公司,變還是不變,爲什麼?
段永平:老巴確實厲害,他看明白了蘋果,而且下手很重!估計是被蘋果的現金流吸引的。
老巴其實一直很花時間在思考這些年新起來的公司,他對蘋果,google,亞馬遜等公司的瞭解遠超大家的想象。
他說的變化應該指的是產品,顯然蘋果屬於要變的公司,茅臺屬於不變的公司。我喜歡蘋果,也喜歡茅臺,因爲他們的生意模式都很好。
但蘋果所處的行業確實是個變化很快的行業。雖然我認爲蘋果在競爭中已經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我還是會很關切哪些變化有可能會改變蘋果的地位。
看好行業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正如我們不能說我們看好互聯網行業,要知道,那些沒活到最後的企業會有多大比例。
137 看不懂的SOL: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考慮賣出蘋果?
段永平:如果蘋果開始爲了生意而不是用戶體驗時,就該考慮離開了。
茅臺還是茅臺,10年後人們會說……
138 看不懂的SOL:你重倉茅臺很早,原因是什麼?
段永平:A股我們主要是持有茅臺,我迄今爲止都沒見過茅臺的任何人,但我買茅臺時非常堅定。
茅臺的生意模式很好。酒這個行業確實不錯,毛利高但新牌子少,其實很久沒見過新牌子了,哪怕有些很有實力想建新品牌的公司,好像也沒啥辦法。
我認識很多喝白酒的朋友,都是除了茅臺什麼白酒都不喝的人。試想想,大家聚會時,說“我們今天不喝茅臺喝xxx酒”,估計很多人會馬上說:“今天不想喝白酒……。”
社會發展帶來的結果是,經濟條件好的人越來越多,茅臺的成長應該也是大概率的。
另外,茅臺的文化也不錯。如果茅臺的企業文化不夠好的話,茅臺走不到今天的。這不等於說茅臺沒一點問題。企業文化不好的公司,好的商業模式早晚是維持不了的。
不是每個賣酒的都是茅臺,也不是每個“互聯網”公司都可以賺大錢的。
139 看不懂的SOL:白酒行業有很多公司,你更喜歡大公司?
段永平:一般而言,大公司公開資料多,歷史長。我曾經關注過一下老白乾,但總覺得在當時的價錢下用茅臺換老白乾不太合適。
這是個典型的“大公司”容易瞭解,而“小公司”相對難的例子。“大公司”就一定業務複雜嗎?喬布斯笑了哈!蘋果非常簡單,茅臺也是。小公司業務簡單嗎?賈布斯也笑了。
140 看不懂的SOL:很多人看好茅臺,但真正長期重倉的人並不多。
段永平:A股裏我從若干年前就基本只拿着茅臺,腦子裏總是想着10年後茅臺會怎麼樣,所以也容易拿得住,回報也不錯。
我並不在乎別人這一時期賺了多少錢,我只考慮自己的機會成本。
141 看不懂的SOL:現在去買入茅臺,是比較好的選擇嗎?
段永平:比較好的意思是跟你自己的機會成本比,只有你自己纔可能知道,現在是不是比較好。
個人觀點,現在買入,過10年看,大概率會比存銀行好。
142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茅臺的估值?
段永平:我不太懂估值,我買茅臺時的時候,把負面的東西都考慮過了,依然覺得很便宜。
我一般都是滿倉的,好不容易碰上的好公司,不要輕易因爲價錢可能高了一點點就賣掉了。
比如,很多人問我,茅臺700多了你怎麼還不賣呢?這些人大多可能300多就已經賣掉了,其實一直後悔中呢。
我只是努力去想,如果我的錢投在某家公司,10年後會如何。用10年的眼光看,茅臺依然不貴啊,(股價)上個禮拜綠一下或者上個季度綠一下,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143 看不懂的SOL:茅臺酒價是否會重演2012年那樣斷崖下跌,有什麼好的處理方法?
段永平:價格會被炒高的內在原因是真實的需求,作爲股東沒啥好擔心的,就算價格掉下來,也會再回去的。
萬一這一幕重演那一天真來了,請翻到這一頁,想想內在原因,然後再多買點股票以及53度飛天,就像上次那樣。
茅臺還是茅臺,生意模式剛剛的,10年後,人們還是會說10年前那個價格真不貴。
144 看不懂的SOL:10年後的茅臺是什麼樣的?
段永平:其實並沒有一個辦法知道10年後的情況,但往往更短的時間更難知道,比如塑化劑問題出現時,很難知道短期會如何,但知道應該不會影響10年後的茅臺。
有很多公司其實是很容易知道10年內大概率是要出問題的,比如樂視……。茅臺,10年後應該還是在賣茅臺吧,你需要想什麼?
茅臺未來利潤大概率上是會比現在高的,而且大概率是越來越高……
145 看不懂的SOL:把茅臺和蘋果相比,如何?
段永平:茅臺的生意模式不錯,但對賺到的錢的處理方式不盡如人意,蘋果在這方面則是完美的。從這兩年兩個公司出現回購機會時,兩家公司完全不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這點。茅臺甚至有些滑稽的地方是,分紅居然還因爲股價掉了而下降了。
蘋果對分紅和回購的策略的闡述是非常清晰的,作爲股東基本可預期,而茅臺則會受到非股東因素影響。
146 看不懂的SOL:茅臺有產能上限,蘋果是沒有產能上限的生意,如何看這兩種生意的差異?
段永平:兩個都是好的投資標的,一個可以用人民幣買一個可以用美金買。他們的偉大和產能有沒有上限沒有太多關係。
147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網絡渠道賣1499元飛天這件事?
段永平:降低了風險,提高了收入。
降低了風險的意思是每個人買兩瓶,比某個人買了很多好。提高了收入的意思是直接賣給零售商比給代理商的價格要好,而且名正言順,同時還減低了腐敗機會。
148 看不懂的SOL:茅臺酒換了董事長,企業文化或會變化?
段永平:我個人覺得,茅臺的產品文化已經定型了,那麼多人盯着,不會有人敢改變的。
茅臺就是那個53度飛天,誰改誰下臺哈。
國營企業的優勢在茅臺上發揮的淋漓盡致,民營企業可能反而會因爲個人的因素而有所變化。
149 看不懂的SOL:如何評價茅臺的金融佈局?
段永平:增加股東風險的有效辦法,希望只是有限的很小的風險。
150 看不懂的SOL:什麼樣的情況,茅臺的品牌壞了?
段永平: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酒,包括茅臺啤酒和紅酒,甚至茅臺米酒啥的,以及茅臺礦泉水、茅臺酒店、茅臺手機、茅臺空調,加快推出的速度,五年出廠的規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
十年後,茅臺的地位就應該徹底不一樣了。
151 看不懂的SOL:如果給茅臺的經營層提建議,你會說什麼?
段永平:茅臺應該學學法國紅酒的做法,讓每一瓶酒都成爲年份酒——每一瓶酒上都寫明出廠年份。現在的年份在酒瓶上實在是不起眼。
紅酒是特別個性化的產品,受原材料的影響,無法保持產品的高度一致性。好紅酒上來的時候,喜歡喝紅酒的人往往會先喝紅酒。不過,好的紅酒實在太貴(單位酒精量的單價),遠不如茅臺來的實惠。
茅臺的質量文化不錯,這也是茅臺能走到今天的原因,季克良功不可沒。
騰訊10-15年內一年可以賺2000-3000億
152 看不懂的SOL:你在2018年10月回覆網友說買了騰訊,方便說一下麼?
段永平:當時確實投了一些了,但比例還很小。用蘋果換似乎有點不捨得,我似乎更懂蘋果些,要再仔細想想。
我投騰訊和FB,沒找過任何內部高管聊,雖然我其實也認識騰訊的高管(球友)。
我投資的標準很簡單: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合理價錢。所以當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不錯的公司價錢也不錯時,我就會有興趣。
騰訊確實不錯,長長的坡,厚厚的雪!我之前一直沒買的原因,主要是懶得調錢去香港,反正錢也沒閒着,再就是老想等個更好的價錢。
153 看不懂的SOL:騰訊2018年財報中,40%利潤來自於投資,這算多元化經營嗎?是否會損傷主營業務?
段永平:騰訊投資雖然確實有很多是財務投資,但多數還是蠻相關的,他們大概也不是爲了多元化去投資的。而且他們這種投資行爲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主業,但他們的主業確對他們的投資經常是有幫助的。
感覺產品上騰訊不算多元化的,他們的絕大多數產品間或多或少都是有關聯或者是內在關聯的。投資上似乎有點散,但仔細一想似乎也大多是有關聯的。至少他們不是在追求多元化吧?
154 看不懂的SOL:在你看來,什麼纔算多元化?
段永平:我不知道多元化定義是什麼,看着像是在同一個老闆管理下的業務之間關聯度很小的東西。蘋果的各業務之間高度關聯,顯然不是一般所說的多元化。
155 看不懂的SOL:有些多元化,是這裏做不好,換另一個事情能不能好點?
段永平:實際情況是,多數可能會是因爲在某個地方成功了,就覺得自己很厲害,想做更多的事情,不小心就跑到能力圈外面去了。
有時候試一試也沒啥錯,這其實還是蠻難劃一條特別清楚的界限的。很多人的所謂多元化,大概都是因爲生意而去的,什麼好賺錢,就跟着去做點啥,和自己原來的用戶羣沒啥關係。
舉個例子:如果騰訊開始做房地產了,那就叫多元化,但如果他們買塊地給自己員工蓋宿舍或建自己的辦公樓就不算。
又比如,有人因爲自己愛好開了個網站,雖然和他以前乾的事情不完全一樣,也不知道在不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這依然不算是多元化,但可以叫做創業了。
156 看不懂的SOL:騰訊的pe高達37倍,是不是太貴了?未來10年的增速是否能支撐?
段永平:37倍pe確實不便宜,這是和其他的好公司比,比如茅臺或蘋果。
說明大家對微信的期望很高啊。沒有所謂對大家都合理的增速,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會成本。我覺得10年內能保持15%就很好了。
(小雅注:該問題於2019年3月27日回答。根據2019年財報,騰訊每股收益9.856,2020年3月28日,騰訊報收382.4/股,靜態pe38.8倍)
157 看不懂的SOL:從未來十年來看,騰訊還有很多潛在的價值沒在利潤上體現出來?
段永平:馬化騰人不錯,而且年輕,微信及微信支付的影響非常大且深遠,尤其是微信支付。
不過,微信支付到底會咋樣,還是蠻複雜的。fb做加密貨幣是打算做幾十年的,蘋果信用卡非常非常好用,感覺有了蘋果信用卡後大概不會再用別的信用卡了。在中國,可能99%的場景都已經不用現金了……,未來的支付市場會很有意思。
158 看不懂的SOL:對你來說,騰訊多少市值是合適的?
段永平:合適價錢的意思就是,相對於你自己的機會成本而言合算的價格。比如當年我覺得若干年後蘋果應該能賺500億以上,當時3000億市值就是個合適的價錢,我就不再等更便宜的價錢了。
市值是別人願意出多少錢買這家公司的意思。我不知道別人願意出多少錢買這家公司,所以我不知道騰訊能到多少市值。
不過,我認爲騰訊這家公司大概率10-15年內一年可以賺2000-3000億人民幣,願意出多少錢買這家公司,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機會成本。
我覺得10年後回過頭來看,騰訊賺的錢(我買的份額佔的比例)應該比存銀行的利息要多。(2019.3)
159 看不懂的SOL:茅臺、騰訊、阿里如果選擇投資的順序,你會怎麼選?
段永平:這主要取決於你真的懂哪個。先假設他們都是非上市公司,如果你能從未來10年或二十年回到現在,你會選哪個?
如果完全不知道,那就一個都不要選。如果覺得他們都很好,但你自己分辨不出來,那就都買些?
160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數字貨幣?
段永平:這個東西目前還處在不明覺厲的階段,幾十年後大概率會是個厲害的東西。傳統銀行會是這個變化的一部分,很可能有的銀行會因此活得更好。
161 看不懂的SOL:這會衝擊實體銀行嗎?
段永平:移動互聯網會對傳統銀行造成衝擊。也許再有10年就能看到變化了。
我不認爲實體銀行會馬上消失,但未來銀行很可能和現在很不一樣了。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正在改變太多的東,包括銀行。
162 看不懂的SOL:巴菲特投了很多銀行股,你基本沒有,爲什麼?
段永平:因爲我還不懂,總覺得不踏實。
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關的公司,巴菲特沒投過,因爲他不懂。他認爲可口可樂是人們必喝的,我認爲遊戲是人們必玩的。
買Facebook不買亞馬遜的原因
163 看不懂的SOL:你還買了facebook?
段永平:這些年,我認真買了不少蘋果和茅臺,後來增加了一些騰訊和facebook以及不太多的google, 如果拼多多不算的話。164 看不懂的SOL:你投資FB,認爲它未來大概率5-10年淨利潤達到500億美金左右,邏輯是什麼?
段永平:就是覺得生意模式很好,企業文化也很好,扎克伯克還那麼年輕,這個公司還會有不錯的成長空間。
FB原來的使命是“連接世界”,但沒有注意隱私。現在使命不變,但注重隱私已經是前提了。好公司犯錯誤時,往往是買入的機會。
165 看不懂的SOL:在好公司犯錯誤的時候逆向買入,當年買網易也是這樣嗎?
段永平:我從來沒認爲我投網易是逆向投資,我投蘋果或茅臺也不是爲求穩。
我投資的標準非常簡單,就是在我自己能理解的範圍內,找長期回報較高的公司去持有。
我當年買(網易)的時候就是覺得他便宜,其實也不知道如何估值,但知道他們未來會有很好的盈利。當時賣的時候大概賺了100多倍,如果沒賣到現在可能有500倍了。所以不要輕易賣掉好公司。
166 看不懂的SOL:你的持股名單上沒有亞馬遜?
段永平:我知道amazon是家偉大的公司,但也不知道應該值多少錢,不過未來他們一年賺500億或更多似乎不是件太困難的事情。換來換去這種事情難度比較高,少做爲佳。
我在網上看到,74%的美國人民的買東西的首選已經是亞馬遜了,新零售確實很恐怖。不過,這個行業非常有可能會變的贏家通喫,或者是幾個大頭壟斷,很多企業搞的現象也許持續不了太久。(2019.3.21)
167 看不懂的SOL:以前談起亞馬遜時,你曾說,那是長長的坡,但上面的雪不太厚。現在的說法,似乎你比從前更看好亞馬遜了?
段永平:是的,我對amazon的認識有些改變,確實覺得這個公司企業文化和生意模式都很厲害。以前對amazon的生意模式不太有概念。
碰上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感覺是要非常好的運氣的,但運氣背後有很厚的企業文化背景。
搜索最後變成Google的好的商業模式,所以肯定不能簡單地說搜索是個好的商業模式。
手機在蘋果手裏就是個極好的商業模式,在我們手裏也是,但很多做手機的公司都倒下了或者根本做不起來。酒也是個典型的例子,茅臺厲害不等於酒都厲害哈。
大部分“電子公司”可能都不值得投資
168 看不懂的SOL:有人說,房地產行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高,不算是好的生意模式。
段永平:房地產行業這個說法太泛了,負債率高,並不一定就是商業模式不好。銀行的負債率就很高啊,但有的銀行就不錯。就像說電子消費品這個行業生意模式好不好一樣,沒辦法得出結論的。
電子消費品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但蘋果就做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而其他的企業就非常不容易。
169 看不懂的SOL:電子行業競爭激烈,那些可以勝出的公司,最重要的基因是什麼?
段永平:一般來講,大部分“電子公司”可能都不值得投資,因爲生意模式一般都不會太好。
沒有差異化的產品是很難長期賺到大錢的。蘋果之所以賺到大錢,是因爲蘋果是賣iPhone的,其他同理。
所謂差異化,就是用戶需要但其他競爭對手滿足不了的某些東西。
170 看不懂的SOL:將來很多行業機器會取代人嗎?
段永平:我不知道。但是機器肯定越來越強,人已經在圍棋上輸了,做投機你也打不過機器。但是在投資上,機器永遠打不過人,因爲機器看不懂公司。
拼多多可能十年後跟淘寶平分天下
171 看不懂的SOL:你投資拼多多的邏輯是什麼?
段永平:我不投早期,只投上市企業,投黃崢是因爲個人原因。
我和黃崢10多年的朋友了,我瞭解他,我信任他!黃崢是我知道的少見的很有悟性的人,他關注事物本質。
買進拼多多相當於押注於黃的進化,給黃崢10年時間,大家會看到他們厲害的地方的。
也許10年後人們會發現,拿着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172 看不懂的SOL:你還會繼續買拼多多嗎?
段永平:當時投拼多多,只適合以風投的眼光看。所以我一直不建議大比例投入。
後來上市後,我又象徵性買了一點。現在我已經有不少了,但我還是想再多買些。我已經好些年沒有買公司的慾望了,但我覺得有機會的話,我會多買些拼多多。
我相信企業文化的力量!拼多多股票10年內我是不會考慮賣的,但有機會我會繼續買。
173 看不懂的SOL:拼多多應該怎麼估值?
段永平:我投的時候,根本還無從算起。唯一我覺得可以做風投的理由就是,在這種成長情況下,我相信他們的好文化最終會有不錯的概率,會帶來好結果。
這裏風投的意思是:這麼一幫人,這樣一種文化,這樣一個生意模式,如果一直這麼發展下去,10年後跟淘寶平分天下還是有可能的吧?如果他們做到了,股東回報自然高。
從財報看,拼多多要賺錢似乎不難,只是沒必要急着賺錢而已。
未來拼多多這個流量,怎麼着一年200-300億(人民幣)的利潤,似乎不應該是問題吧?至於應該什麼價買這家公司,不是我可以回答得了的。
我懂得不多,但知道流量經常是很值錢的。他們流量很大,而且都來源於看得見的生意,所以變現不是問題。我相信,他們本分的文化會讓他們找到非急功近利的辦法的。
174 看不懂的SOL:你用過拼多多嗎?
段永平:投資的時候沒有用過,但前段時間回國時在拼多多上買了些東西,沒經歷不好的體驗。
舉個例子,這次回去忘了帶沖鼻子的瓶子和鹽(對付過敏用的),去商店也沒找到,在拼多多和另一家電商上找到了,拼多多隻要兩天就到貨,還稍微便宜些,就買了,東西和我原來用的是一樣一樣的。
我還沒空去自己體驗過迪斯尼的感覺,但Costco的感覺有了。
175 看不懂的SOL:國內很多企業都在搞新零售,你怎麼看?
段永平:沒太關注過這個名詞,你是說像拼多多這種電商嗎?目前74%的美國人民的買東西的首選已經是亞馬遜了(今天網上看到的),所以說新零售確實很恐怖。
不過,這個行業非常有可能會變的贏家通喫,或者是幾個大頭壟斷,很多企業搞的現象也許持續不了太久。
176 看不懂的SOL:拼多多跟你買的蘋果相比,誰更有吸引力?
段永平:從10年的角度看,拼多多顯然機會大些,但風險也大些。
177 看不懂的SOL:跟網易比呢?
段永平:它跟買網易不同,我非常懂遊戲,當時非常確定他們將來會賺很多錢,不知道的只是到底能賺多少。
對拼多多來說,我目前的水平依然不知道他們未來能不能賺到符合目前市值的利潤。
當初我投拼多多時就不知道最終他們能不能賺錢,現在看了一下數據後依然還是不知道,但顯然他們的影響力已經大了非常非常多了。我現在覺得他們能做出來的機會比三年前大了許多。178 看不懂的SOL:投資拼多多的風險在哪裏?
段永平:我要知道就不是風投了。
犯錯案例:特斯拉是利益導向的公司
179 看不懂的SOL:你在投資上犯過什麼錯誤?有什麼經驗教訓?
段永平:我在投資上犯過錯,但沒有犯過大的錯誤,投機犯過。
投機百度的時候被short squeeze(夾空)了,虧了1億~2億美金。
經驗教訓就是要學習老巴:想不通的我不碰,肯定會錯失很多好機會,但是保證抓住的都是對的。要遵循老巴的邏輯:先看商業模式,理解企業怎麼掙錢。95%的人投資都是focus在市場上的,這就是不懂投資。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掙錢的。
我以前犯錯,可能是因爲做了錯的事情,也可能是在做對的事情過程中犯的錯。以後我犯的錯,大概絕大多數會是把事情做對的能力上的問題。
180 看不懂的SOL:你投了萬科,很快賣掉了,這是個錯誤嗎?
段永平:不是。我買萬科的時候,才2塊多錢,當時覺得這個股再怎麼樣也值10多塊,2塊多錢沒道理,後來漲到10多塊的時候,正好那時候有別的需求就賣了。從目前的結果看,證明賣錯了,因爲現在20多塊了,少賺了一倍,但是後悔嗎?不後悔。再漲不漲跟我也沒關係了,因爲我剛好需要這個錢。因爲我人不在國內。我買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瞭解,這個股票值這麼多錢,到了這個價格時,我覺得已經滿意了。其實這隻股票還該不該漲,我不知道,這跟基本面有關,我沒有很好的研究。我賣萬科,並不是意味着它超值了,有很多人跟我一起買萬科的人,他們還留着。
181 看不懂的SOL:你有沒有賺了錢,事後卻發現事實或邏輯搞錯了?
段永平:特斯拉就是典型哈。我們曾經買過不少特斯拉的股票,但買了特斯拉車後,就變得不喜歡這家公司了。
認真想來,當年的GE(通用電氣)也算是買錯了,放在今天我大概會做不一樣的決定。
我們在GE上的收穫也還是不錯的,好像是9-6塊買的,20出頭賣掉了。賣的原因是,我突然發現,GE和我想象的不一樣。
182 看不懂的SOL:特斯拉的問題是什麼?
段永平:我買了特斯拉車後,發現有不少小毛病以及一些不太小的毛病,而且瞭解到他們居然明確表示,目前不想改進,因爲車反正也不夠賣。
我對這家公司不再信任,也看不出他們怎麼能夠賺錢,雖然每次他們需要融資時,財報就會突然好一下,這有可能是選擇性記憶。
我不看好特斯拉,是我後來看到的那些問題,他的culture(企業文化)很糟糕。
我如果認爲一家公司不誠信的話,我就不碰了,比如特斯拉。禁區大概主要是兩個:生意模式不好,企業文化不好。企業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經常說瞎話,你只要看他以前說過多少瞎話就明白了。
在我眼裏,特斯拉是一家價值爲零的公司,遲早要完。運氣不會一直在的,做對的事情最重要。蘋果帶給我們的回報足夠好了。
183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馬斯克?
段永平:芒格說,馬斯克是個被證明了的天才,他的IQ可能是190,但他自己認爲他是250。但是run a company,you must be rational(經營一家公司,你必須要理性!)。
現在看來,他乾的事情有時候真是250啊。Musk的天賦有時候可以做一個不錯的報時人,但他太享受報時了。
184 看不懂的SOL:有什麼樣的企業家,就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
段永平:不合適的人管理公司的風險,很多時候是難以控制的,結果公司很可能就會垮掉。
企業文化比較好的公司,往往會更快發現問題,糾正的機會會大很多,存活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時間會證明一切的。不過,無論如何,特斯拉是我犯過的最帥的錯誤,買錯的股票還幫我們賺了大好幾千萬。
這些年我真是“烏鴉嘴”啊,說誰不行,誰最後差不多就是不行啊。內在的原因是,我在投資時總是儘量避開那些我覺得未來要出問題的公司,就是那些利益導向的公司。
特斯拉的利益導向體現在Musk的個人野心上,感覺他是個爲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或者他可能就是個大孩子,爲了得到關注會不擇手段。只要時間足夠長,麻煩也會足夠多的。
185 看不懂的SOL:A股有個給特斯拉供應電池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你怎麼看?
段永平:這類產品差異化小,變化快,建立護城河有點難度。
賣出案例:GE的企業文化跟想象的不一樣
186 看不懂的SOL:GE發生了什麼,讓你發現不一樣?
段永平:GE以前的文化是我喜歡的,GE的integrity是在所有東西之上的。我也曾經買過不少GE的股票。
我是看着(基業長青)的書和韋爾奇的書買的GE。我做過企業,書中的這些東西不是靠編就能編出來的。
傑克韋爾奇說,他們的企業文化裏最重要的一條就是integrity(正直)。
後來賣掉GE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天我去GE的公司主頁看了一眼,發現根本找不到我在傑克韋爾奇書上看到的他對GE文化的描述,當時的CEO居然有“去韋爾奇化”的傾向。
加上這家公司的生意實在是太複雜,再就是,我有點懷疑這家公司cooking book(修飾財報),因爲他們的earring(盈利)老是剛剛好。
我覺得當初買GE是欠妥的,所以我就統統賣了。
我一直說,從來沒見過企業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個例外。現在看來,時間長了都不行哈。
後來GE價格已經顯著低過我當時賣的價格,但我再沒有提起興趣來。
187 看不懂的SOL:你怎麼看待GE退出道瓊斯指數?
段永平:GE這些年確實出了問題,CEO出差居然有另一家飛機隨行,更恐怖的是,CEO居然說不知道,還真沒見過這麼不靠譜的。
188 看不懂的SOL:犯錯了之後,你會怎麼做?
段永平:發現錯誤立即改正,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不改正錯誤,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一直說,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做對的事情,意思就是不做錯的事情,發現是錯的事情馬上改。
比如,不誠信是錯的事情,所以不要做;借margin做股票是錯的事情,所以不做。商業承諾也偶有兌現不了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付出代價,不守信往往體現在逃避代價上。
老巴也說過類似的話,大意是,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在坑裏了,至少不要再往下挖了。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明知錯的東西還會有人去做嗎?這個世界很有意思,往往不對的事情是有很多短期誘惑的,連食品都這樣,好喫的東西往往對身體不好。
我想強調一下,在把事情做對的過程當中,會犯很多錯誤,因爲把事情做對是個學習的過程。很多人會搞混。
(注:2009年3月初,(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和段永平曾經通過一次越洋電話。當時,美國股市大跌,段永平告訴記者自己正在買入GE股票。)
-----------------------------------------
第四篇 爲人處事
錢多的壞處:失去賺錢的樂趣
189 看不懂的 SOL:總結一下,你的成功之道是什麼?
段永平:但凡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堅持不做不對的事情,同時一直努力把事情做對,有個不錯的結果是大概率事件。
在吃了很多虧後,不斷悟的人最後會悟到 “道” 的。但上道了不等於到了目的地,知道對的事情,離能把事情做對,可能還有相當長的時間。
好消息是,只要上道了,快慢其實沒啥關係,早晚你都會到羅馬的。
190 看不懂的 SOL:道理很簡單。
段永平:其實願意化繁爲簡的人很少,大家往往覺得那樣顯得沒水平,就像買茅臺一樣,沒啥意思。
191 看不懂的 SOL:你花多少時間在投資上?
段永平:我現在花在投資上的時間一週可能不到 70 分鐘,因爲這件事對我完全不重要。
192 看不懂的 SOL:你的股票投資,佔家庭財富多大比例?
段永平:我不知道我的股票比例佔到家庭財富的多大比例,這對我不重要,什麼比例都不會影響我的生活。如果比例會影響你的生活,你就要認真佈局了。
我一直認爲,並不是有很多財富的人,就有財富自由。
193 看不懂的 SOL:什麼是財務自由?
段永平:不爲錢去做不想做的事情,把時間花在想花的地方叫做財富自由。
這個定義下,很多人最後是有機會接近的。如果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有花不完的錢,那絕大部分人確實是做不到的,很多人很有錢,但不自由。
錢多並不總是好事,當然,多數人還是會努力體會一下到底不好在哪裏。
194 看不懂的 SOL:你體驗過了,錢多的不好在哪裏?
段永平:因爲掙錢是一個很大的樂趣,錢多你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樂趣。錢差不多就可以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更重要。
195 看不懂的 SOL:對於如何致富,你會給身邊朋友什麼建議?段永平:接受慢慢的變富。
任何情況下,不要拿股票抵押借錢。如果你懂投資,你不需要 margin,因爲你早晚會有錢。如果你不懂投資,你更不應該用 margin,因爲那樣大概率會讓你陷入大麻煩。其實我也不願意慢慢的變富,我只是不知道怎麼才能快速變富而已。如果只是想着賺快錢,有時候是危險的。
排除干擾,每一杆球都和以前沒關係
196 看不懂的 SOL: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
段永平:不同年齡答案是不同的。現在是家人、親情、友情。
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應該是最重要的,和窮富無關。上好大學也許對找工作有幫助,但那個幫助區間其實是很短的,很快就沒人在乎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了。很容易就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乾的人恐怕更少。多數人可能從來就沒認真找過,但努力找賺錢多的工作單位人還是不少的。一般來講,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收入可能會相對高些吧。
197 看不懂的 SOL:怎麼找到喜歡做的事?
段永平:如果總是待在自己不喜歡的地方,你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所以發現錯的事情,就要停。多去嘗試,去尋找。
198 看不懂的 SOL:你有什麼愛好?
段永平:投資就是我的愛好,我相信我會終身做下去。
我還有很多愛好,包括打高爾夫。打高爾夫很像投資,需要排除干擾,集中,每一杆都和以前的任何一杆沒關係……。你打到 80 杆以下,就可能會明白很多的。
我還很喜歡玩遊戲,不寫博客的話,平時我會花時間玩遊戲的。
我認爲,遊戲公司給消費者提供好遊戲,和別的公司提供好產品沒有任何差別,不存在良知問題。
我們不認爲有人沉醉於麻將是麻將的錯吧?我們也不會認爲有人喝醉酒是酒的錯吧?爲什麼我們會認爲有人沉迷遊戲是遊戲的錯呢?馬雲以前是特別反對遊戲的,後來突然變得支持了,原因是他發現,玩遊戲的長輩比不玩遊戲的長輩要開心很多。
沉迷遊戲的小孩比例應該是不高的,主要都是那些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不夠的孩子,成人(18 歲或以上)沉迷遊戲的比例應該高得多。
大家怎麼看遊戲,是不會影響遊戲的發展的,政府也不會長期禁止,但對未成年人的限制一定要有,只是技術上不容易解決。
199 看不懂的 SOL:投資也是你的事業?
段永平:投資只是愛好,我平均能打敗 S&P。
保持平常心,沒什麼事情值得生氣
200 看不懂的 SOL:有人說,“你的保守成就了你的事業”,你怎麼看?
段永平:“保守” 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爲我從來不保守,做投資要承擔很多風險的,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承擔風險,但是我不冒險,我們追求更健康,更長久,這不是 “保守”,而是是平常心的概念。
就像我講的打高爾夫球,你追求的是整體成績,是樂趣,而不是一桿進洞,進洞之後,雖然這杆很漂亮,但是整體上沒多大改善。就像巴菲特講的,你可以 99 件事情做對了,1 件小的錯誤就可以造成你所有的成就落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小的錯誤發生。我經營企業差不多 20 多年,競爭對手已經換了很多,我們每次做的時候,別人都說這樣不好,應該怎麼做。我說冒風險幾年後肯定會出問題的。
幾年後這個人找到我,就說,你這個人真厲害。企業也是一樣,要看長遠的發展。當然,確實也有待完善的東西,這個我能接受,關鍵是你有沒有完善的能力?投資做企業的想法都差不多:你是否真的 20 年之後,你還願意拿着這個股票?
201 看不懂的 SOL:怎麼保持平常心?
段永平:保持不難,因爲它就在那兒(是內心已經有的東西)。不過,馬雲還說過一句話 “平常人是很難有平常心的,所以平常心也是不平常心!”
202 看不懂的 SOL:你憤怒過嗎?
段永平:當年是有過很多憤怒的。憤怒一下,然後平常心迴歸本源,該幹嘛幹嘛,不要因爲憤怒做出任何決定。
我見到巴菲特的時候問他,“你會不會生氣?” 巴菲特想了想說:“沒有。” 我問爲什麼?他說:“因爲不值得。”
203 看不懂的 SOL:這些年的人生經歷,你的性格有什麼改變?
段永平:性格很難改。改變不容易,但任何時候可能都是好時機。
人其實是很難變得更努力的。我自己小時候就是個常立志的人,但無論怎麼努力,都沒能變得更努力。
不要總想 “去其糟粕”,學會取他人精華
204 看不懂的 SOL:你在招聘員工時,會看重什麼?
段永平:如果選人時先看合適性(價值觀匹配),會比只看合格性(做事情的能力)要好得多,選中合適的人的概率要大得多。
許多公司挑人時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問題,許多公司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選人自然就困難了。
205 看不懂的 SOL:你願意跟什麼樣的人交朋友?
段永平:大家是同道中人,有着共同的價值觀,改變人的價值觀幾乎不可能。
價值觀是道不是術,很難學的。假裝一下的人堅持不了很久。
206 看不懂的 SOL:你的交友方式是什麼?
段永平:我是 anti-social(孤僻、不合羣)的,社交很累,很費時間。泛泛的社交裏朋友太少,看起來認識很多人,其實很難深入瞭解。
要建立長期友誼,就是和人真誠打交道。
中歐有個統計,世界 500 強的 CEO 中什麼樣的性格都有,而他們只有一個共性,就是 integrity(誠實)。
我跟老巴學到的,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友誼。所以,要對朋友寬容,要友善,要誠實。
但他也沒說要有很多朋友,能有一打好朋友就足夠了。
207 看不懂的 SOL:你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段永平:最主要的,要給孩子安全感。怎麼給?就是給 quality time,就是高質量的陪伴,跟他們交朋友。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待在一起,把手機藏起來。要無條件的愛。中國人容易有條件的愛,“你得了第一,爸爸很愛你啊”,這兩句話絕對不能放一起說。
中國人也愛到處誇孩子得了第一,這容易給孩子壓力。孩子會想:我得第二你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我帶孩子,堅持儘量不對孩子說 “NO”,除了大是大非,涉及邊界的事,其他的都讓孩子大膽地探索。
叛逆反叛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的權威,如果父母能從骨子裏放下權威,真正在各方面尊重孩子,也許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208 看不懂的 SOL:最想跟兒子說什麼?
段永平:說什麼都沒有用,做什麼才重要,最重要是做什麼。
209 看不懂的 SOL:你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段永平:我經常看見人們是抱着 “老師,我是來去你的糟粕的” 這種心態來 “學習” 的。
很多人美其名曰是來向你請教的,但骨子裏其實是希望你能支持他的想法,根本無法放下自己以前的東西去傾聽和領悟。
有了 open mind,就會聚焦在 “取其精華” 上。
不過,要知道什麼是精華其實並不容易,多數人其實都是想讓別人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是真的去想別人在說什麼。這也包括我自己。
沒有一顆 open mind 的人,跟誰打交道都一樣,反之亦然。
210 看不懂的 SOL:不要自我偏見?
段永平:人有自己的觀點不完全就是偏見,但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也許會對你有幫助。
211 看不懂的 SOL:關於投資,你會推薦什麼書?
段永平:最重要的是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其次是巴菲特平時的言論。如果你真看懂了,你就可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