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略這波操作,說“上頭”都顯得太溫和了。一邊增發股票買$BTC ,一邊把買來的比特幣抵押出去繼續融資,再繼續增發股票……這已經不是普通的FOMO(害怕錯過)了,更像是一套“左腳踩右腳飛天術”,在高空中不斷畫圓,只要比特幣不停漲,就沒人能拆穿。但問題是,市場永遠不會按劇本走。

從這次財報來看,第一季度因爲比特幣價格下跌,公司認虧42億美元,摺合每股虧了16.49美元。但同時,微策略又宣佈要啓動一項210億美元的普通股發行計劃,繼續買入BTC,把BTC收益率目標從15%拉到25%,收益金額目標從100億直接飆到150億——這還不叫“加註信仰”?可問題是,他們的資產波動本質上完全依賴BTC,核心業務早已被虛擬資產投資淹沒,某種程度上已經不是一家軟件公司,而是一個加槓桿的“類ETF”比特幣倉位披着上市公司皮在運轉。

你以爲他們是在投資,其實是在煉丹。股票融資的錢去買幣,幣漲了繼續抵押融資買更多幣,聽起來很美,實際上是多重槓桿在滾雪球。換句話說,微策略的增長模型已經和幣價深度綁定,幣漲一切安好,幣跌就像踩在紙糊的橋上,一層層往下塌。

最關鍵的是,這種結構已經不只是“他們自己的事”了。目前微策略持有超過55萬枚BTC,佔全網流通量的2.6%,這個倉位一旦崩盤,不只是它自己血本無歸,整個市場都會跟着抖三抖,可能變成新一輪加密市場踩踏的導火索。它不是雷,是一個能引發次級信心危機的“超級雷”。

而從監管視角看,這種玩法明顯遊走在灰色地帶。傳統金融裏,一個上市公司靠不斷增發來炒一個高波動性資產,還是用自己買的資產去反覆融資再買回同類資產,早就會被SEC重點盯上。但目前加密市場處在一個監管模糊帶,這種模式既規避了ETF的合規限制,又能拿上市公司的融資便利,簡直是傳統規則和新金融縫隙中的“套利鬼才”。

當然,也不能全盤否定微策略。他們確實以一種極其激進的方式,把“比特幣信仰”變成了公司戰略,並且影響力遠超許多加密原生企業。但問題在於,這樣的模式一旦進入熊市,可能不只是微策略被反噬,更可能帶來一連串持倉信心的坍塌。如果說此前FTX是信任危機引爆的交易所版本,那微策略可能就是上市公司版本的下一顆雷。

投資本無對錯,但從微策略這條路來看,信仰越真,槓桿越狠,跌下來的時候,才越疼。

#Strategy增持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