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app用了大半個月了,今天寫一下使用體驗,順便聊一下,我對無私鑰錢包這個賽道的看法。
先丟出一個暴論:
每一次私鑰管理方式的改變,都會衍生出新的資產交易和管理範式。
開始正文:
首先,defi app在嘗試打造一個Web2體驗級的Web3產品,按照官方說法就是,要打造一個連我奶奶都能用的Web3產品,目前來看,這個牛逼基本實現了前半部分,也就是使用門檻確實下來了。
開始使用defi app時,確實不需要抄助記詞,一個谷歌郵箱就可以啓用,這個基本和Web2產品體驗差不多,第一步入門很關鍵,要極簡單、極方便,defi app目前第一步做到了。
第二步,其實還不是直接使用錢包,而是要打消對這種無私鑰錢包的安全顧慮,這是所有Web3用戶都會考慮的。(Web2用戶可能不會考慮這個問題,所以,我後面會說,其實無私鑰錢包的現階段最大用戶可能在Web2)
要打消這個問題,需要一定的教育工作的,不然,錢包裏可能只會放一點點資金。本文不詳細描述基於賬戶抽象的智能合約錢包是如何實現無私鑰體驗但是又能保證私鑰安全的。大致原理我簡要說下:之前的EOA錢包都是用戶自己管理私鑰,智能合約錢包的私鑰不是直接讓人來管理,而是通過合約定義的驗證邏輯(如生物識別、社交恢復)進行授權操作,然後,私鑰經過分片後,一部分加密後存在用戶本地,私鑰分片只在使用時動態重組,最大化保證私鑰安全。總之,用郵箱就可以註冊無私鑰錢包,而你的私鑰依然是由你自己掌握,和EOA錢包擁有一樣的安全等級。
其實,這兩年智能合約賬戶賽道發展的很好,有兩家非常知名的智能合約錢包技術服務商,一個是Turnkey,一個是Zerodev。Turnkey是由原Coinbase錢包託管服務的核心員工創立,2024年4月完成1500萬美元,主要做私鑰管理和交易簽名方案,而且支持賬戶抽象;Zerodev一家專注於智能賬戶開發的平臺,旨在爲Web3應用提供無Gas費、無批准、無私鑰和無橋接的體驗;Zerodev的很多開發工具是基於Turnkey的私鑰和簽名技術構建的,他們也得到了YC的投資支持。
而defi app就是基於Turnkey和Zerodev的核心技術搭建的,核心目標就是基於體驗友好的私鑰管理技術構建大衆化的defi平臺。
其實,在Web3領域,私鑰就是資產。能最快捷、最方便的讓用戶使用私鑰,就可以承載足夠多的用戶,最終給他們提供友好的資產管理工具。因此,每一次私鑰管理技術的迭代,都會催生新的資產交易和管理範式。
本質上,幣安爲代表的CEX,是一種託管的私鑰管理方案+CeFi的資產交易和管理範式
Metamask等EOA錢包,是一種非託管的私鑰管理方案+DeFi的資產交易和管理範式
而defi app這類產品,是一種無私鑰體驗的管理方案+D/Cefi混合式的資產交易和管理範式
defi app這類產品追求的是,CeFi的體驗+DeFi的安全=更大的Web3市場。
沒錯,defi app最大的藍海其實增量市場,在廣泛的Web2用戶羣體。
目前,defiapp在業務拓展上,主要還是在原生加密用戶圈,包括積分空投等玩法,這也無可厚非。但是,我想,如果defi app整合了足夠穩健的收益類型產品後,比如,拿着APY 15-20%的收益,去拓展傳統金融用戶,這或許是一個極大的市場,畢竟,相較於傳統EOA錢包,defi app已經把Web2用戶進入的門檻打下來了,解決了入門問題,又有好的收益型產品,找準目標用戶,做好市場激勵機制,不愁沒有資金和用戶涌入。而這也是相較於EOA錢包的差異化戰略打法。
以上,就是我體驗完defi app的感受,以及個人的一些想法。最後,這是我的defi.app邀請鏈接,歡迎來體驗。https://app.defi.app/join/0Bjl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