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名長期關注 #Web3 Alpha創新敘事的加密投資者,DeSci賽道從CZ開始談起—火爆—衰落—低迷,但這個賽道卻是被老外經常討論的方向,真正具有社會價值落地潛力的賽道之一,它不僅承載着“讓科研去中介化”的理念,更試圖解決傳統科研領域存在的諸多痛點。

傳統科研體系中,研究資源高度集中,項目申請流程繁瑣,數據多半沉睡於封閉數據庫,科研人員面臨高壓、低激勵的“孤島式探索”。而 #DeSci 倡導“開放協作 + 數據確權 + 激勵可持續”,是對現有科研範式的真正“重構”。

#MOBOX 的加入,恰如其分地補全了當前 DeSci 生態中“用戶交互體驗差、參與門檻高、商業閉環不明晰”的痛點。在我看來,它不只是補了一塊拼圖,更是試圖重畫邊界。這種從“鏈遊用戶增長邏輯”反向賦能科研的思路,不僅能解決“誰來做科研”的問題,更能解決“科研成果流向哪裏”的問題,而MOBOX,恰恰以一種極具“加密原生精神”的方式,給出了自己的解法。

作爲在加密領域浸泡9年的老兵,我越來越意識到:下一個 #Web3 敘事焦點,一定是“如何連接真實世界”。無論是 #RWA 也好,還是 #DeSci 也好,都屬於這個邏輯的範疇。#MOBOX 用魔盒打通了“家庭 → 實驗室 → 數據市場”的完整鏈路,這背後其實是一種技術民主化的表達。

科研不再只是象牙塔裏的專屬遊戲,而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以“微粒身份”貢獻的集體事業。這不僅在技術上構成範式突破,在社會意義上,也極具啓發性。#Web3 世界需要的不只是投機,而是這種“技術啓蒙 + 社會觸達”的雙重落地方式。

在一級和二級市場中,敘事是估值的驅動力,而產品是估值的錨點。#MOBOX 從鏈遊敘事轉向 DeSci,將自己在鏈遊領域構建的用戶增長體系、任務激勵機制、NFT資產化邏輯原汁原味地復刻到科研場景之中。在我看來,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敘事躍遷”——而敘事躍遷的核心價值,在於引發“市場預期”的重新定價。

相比純粹靠噱頭炒作的概念型項目,#MOBOX 在擁有300萬級用戶積累的基礎上,疊加幣安投資的加持,以“硬件 + 數據 + 激勵 + 流通”構成產品閉環。這意味着它不僅能夠“講出新故事”,更有能力“把故事變成用戶的現實體驗”。

從這個角度看, $MBOX 在當前階段被低估是顯而易見的。而敘事、產品、市場認知三者一旦形成共振,往往會催化極具爆發力的行情窗口。

總結:過去一年我持續觀察DeSci生態,大多項目仍處於“科研人講Web3”的階段,偏學術、難落地。而 #MOBOX 的優勢恰恰是“Web3人做科研產品”,懂用戶、懂激勵、懂流通,這是 #DeSci 賽道最稀缺的能力。特別是“魔盒”這一家用級別的生物實驗系統+數據NFT的設計,幾乎定義了“家庭實驗室”的新範式,爲大衆化科研打開了可能性。

從投資角度看, $MBOX 目前處於GameFi-Desci敘事重構的價值窪地。在Game賽道反彈、DeSci熱度初起的當下,#MOBOX 具備雙輪驅動屬性,極有可能成爲鏈遊資產與科研敘事結合的代表性標的。總量固定、激勵機制優化、生態資源落地等基本面提升,將爲其提供強勁的估值支撐,值得留意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