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 提供的雙位數年化收益率從何而來?會不會成爲下一個 Celsius?”

最近社區對 Huma 的熱議讓這一問題成爲焦點。作爲PayFi 網絡,Huma 提供高達 10.5% 的年化收益率,這一模式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質疑其背後的客戶質量是否足夠優質,並擔心隱藏更高的信用風險;也有人認爲,這種即時資金週轉的創新運作模式,是傳統金融無法企及的突破。這場討論不僅讓 Huma 成爲輿論中心,也讓 PayFi(Payment Finance,支付金融)這一新興概念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PayFi(Payment Finance,支付金融)是一種結合區塊鏈技術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創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過釋放貨幣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 TVM),優化資金流動效率,解決傳統支付系統的高成本、低效等問題。

傳統支付系統長期面臨三大痛點:
1. 跨境支付結算週期長(3-5天)
2. 手續費高昂(平均 6.35%)
3. 中間環節繁瑣(需經多國銀行與清算機構)

這導致企業應收賬款賬期長達 30-90 天,資金效率低下。PayFi 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實現T+0實時結算,大幅提升資金週轉效率,並通過去除中介環節,將跨境支付成本降至0.1%以下,節省下來的成本可直接返還給存款用戶。

與 DeFi 相比,PayFi 雖同樣基於區塊鏈,但定位和目標有所不同。DeFi 主要關注去中心化的借貸、交易和yield farming等金融服務,而 PayFi 則專注支付融資,將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例如將應收賬款、發票轉化爲鏈上數字資產,從而優化融資流程。

PayFi 的應用場景廣泛,可分爲以下的細分賽道:

  • 跨境支付:傳統跨境支付通常需要經過多家銀行和清算機構處理,到賬週期長達 3 至 5 天。這種延遲會導致國際貿易企業和跨境電商平臺的現金流緊張,影響其資金週轉效率。目前全球跨境支付中預墊資金規模高達 4 萬億美元(Huma Finance 數據)。

  • 信用卡支付:信用卡的賬期通常爲30天,全球信用卡支付市場規模達16萬億美元(Huma Finance 數據)。PayFi 可實現信用卡支付的T+0結算,幫助客戶優化現金流。

  • 貿易融資:貿易賬期一般長達30-90天,許多中小企業爲緩解資金壓力,將發票抵押給銀行以提前獲得資金。然而,信用等級較低的企業往往面臨較高利息或無法獲得信貸的困境。PayFi 通過 KYC 認證,爲合格客戶提供鏈上現金流解決方案,降低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全球市場規模約10萬億美元(Huma Finance 數據)。

  • 其他細分賽道包括了Depin和外匯

Huma Finance:PayFi 生態的領軍者

Huma 是專注於 PayFi 賽道的協議。Huma 2.0 推出後支持 Permissionless 模式,用戶無需 KYC 即可提供流動性。用戶將資金存入協議後,協議會將這些資金分成2個部分,近80%的資金會投放到 PayFi Institutional 中的 PayFi Assets,而另外的20%會投放到 Market-Neutral Liquid DeFi Protocols,以滿足 LP 贖回的要求。

Image

關於PayFi assets,Huma的業務模式專注於跨境支付和信用卡預付服務,這些都屬於支付交易融資(Payment Transaction Financing)。與貿易融資(Invoice Financing)相比,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風險來源和資金流轉方式。發票融資本質上是以應收賬款爲抵押提前獲得資金,還款依賴於買方未來能否按時付款,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信用風險。而支付交易融資則是在資金已進入金融系統的前提下,由於跨賬戶、跨銀行甚至跨境結算需要一定時間,但已進入金融系統的錢相對來說安全性更高。Huma通過爲支付交易融資提供墊款,幫助客戶在資金結算期間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在跨境支付方面,Huma的子公司Arf (@arf_one)提供 T+0 或 T+1 的快速結算服務,幫助持牌支付機構解決墊資業務,每天收取幾個基點(BPs)的費用;而在信用卡業務中,Huma 實現與商戶的當天結算,這部分目前由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包括 Raincards去執行。據官方的說法,每次企業接入 PayFi 網絡進行支付時,需要支付每日費用(通常爲 6 到 10 個基點)直至償還。且由於流動性償還頻率高(通常在1到5天內),同一筆資金每年可以循環多次。這種快速的週轉產生了複合效應,爲流動性提供者帶來強勁的經常性收益率。

Huma當前年化收益10.5%的核心來源是爲真實的支付金融業務提供流動性,尤其是跨境支付結算和信用卡結算的短期墊資,這部分資產約佔整體資金的80%,年化收益下限爲12.5%。剩餘約20%的資金則配置於流動性較高的DeFi協議,目前年化收益約爲7%,綜合下來,整體收益率可達11.4%左右,扣除運營和手續費後仍有11%,能夠覆蓋10.5%的用戶收益。即使全部資金進入 Classic 模式,平臺仍有盈餘。隨着機構資金流入Huma 2.0,PayFi資產佔比提升,整體收益有望進一步提高。

在資金成本方面,PayFi資產的資金成本爲12.5%,而Arf作爲Huma的重要合作伙伴,每天向支付機構客戶收取 6-10 個基點的費用,年化收益率約在15%-25%之間。這些客戶多爲需要長期流動性承諾的持牌機構,保證了業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對於每日 6 到 10 個基點的收費,行業普遍認爲是合理的,因爲跨境支付行業一筆交易的手續費通常高達 200-500 個基點,相比之下,墊資費用對於資金提供方極具吸引力。整體來看,Huma 的收益結構建立在真實經濟活動和支付需求之上,資金流動透明、用途明確,收費模式與行業標準相比具有競爭力,具備可持續性,而非旁氏結構。

Huma 的核心優勢

  • 合規性:Huma 在與 Arf 合併後,進一步鞏固了其合規優勢。藉助 Arf 的合規架構,Huma 能夠爲全球持牌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確保所有資金操作都符合國際監管要求。

  • 規模與先發優勢:目前,Huma 已處理超過 40 億美元的鏈上交易額,創始團隊預計到 2025 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 100 億美元。Huma 的產品具有極高的客戶粘性,一旦客戶與 Huma 達成固定的合作關係,通常很難轉向其他協議,尤其是新型協議,因爲新協議的不確定性較高。隨着時間推移,後期加入的協議在競爭中優勢會逐漸減弱。除非其收費模式足夠吸引人或是背景更強大的團隊加入這個賽道,否則Huma的先發優勢和地位較難被取代。

  • 合作伙伴:Huma 完成了兩輪融資,總計募集463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Distributed Global、Race Capital、Robot Ventures等知名VC,同時獲得Solana基金會主席Lily Liu、Circle Ventures(USDC 背後的公司)和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專注於跨境支付)的支持。這些戰略合作伙伴不僅提供資金,還通過技術協作和市場資源進一步鞏固了Huma在PayFi領域的領先地位。

  • 團隊背景:聯合創始人兼 CEO Richard Liu 曾在谷歌工作近八年,負責 Google Fi 等多個重量級項目,並在美國最大的個人借貸公司 Earnin 擔任 CTO,積累了豐富的支付與借貸行業經驗。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兼 CEO Erbil Karaman 曾是 Facebook 第一個十億用戶增長的負責人,也是Earnin的CPO,也是。此外,首席商務官 Patrick Campos 是通證化合規領域的專家。這支團隊不僅在技術創新方面具有卓越能力,還深刻理解支付融資領域的痛點,爲 Huma 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關於Arf

Huma和Arf在2024年完成併購,併購後兩者保持獨立品牌運營:Huma專注於資金端和跨境支付以外的需求,Arf則繼續深耕跨境支付需求端。Arf註冊於瑞士,受FINMA監管,持有VQF許可,主要爲全球持牌支付機構提供基於穩定幣(如USDC)的結算服務,並不直接服務終端用戶。其客戶集中在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和阿聯酋等發達國家,所有客戶資金均存放於受監管的Safeguarding Account中,只能用於結算用途。

Image

Arf從Huma取得資金,併爲支付機構提供實時流動性,解決跨境支付中的預付資金壓力。Arf向Huma的USDC借貸和還款都在鏈上透明可查。但是,由於向客戶支付的資金屬於鏈下事務,不免有黑箱操作的嫌疑。爲了消除疑慮,Arf每月向投資人出具LP報告,每年接受PWC等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所有操作均在監管框架下進行。

在風控管理上,Arf僅服務於持牌且評級較高(Tier 1和Tier 2)的金融機構,資金賬期短至1-6天,客戶需將終端客戶資金存入Safeguarding Account並上傳憑證,才能獲得流動性支持。在最極端的情況下,當客戶破產,Arf對這些 Safeguarding account 的資金具有 legal claim。所有資金通過獨立SPV – Arf Capital進行管理,並用利潤設立 2% 的First Loss Cover作爲風險緩衝。迄今爲止,Huma及Arf已累計完成超40億美元交易,無任何信用壞賬。

風險事件的保險流程

Arf在Huma協議中執行了嚴格的風控和保險流程,以最大限度保護投資人權益並降低風險。其風險事件的保險流程採用多層保障機制:如果出現客戶壞賬等極端情況,首先由Arf用自身利潤設立的2% First Loss Cover進行賠付,這一部分優先承擔損失,確保資金提供方利益不受影響。如果First Loss Cover不足以覆蓋損失,PayFi Foundation會動用其通過利潤積累形成的保證金進行進一步賠付。若這兩道防線仍無法完全覆蓋損失,剩餘風險則由資金池承擔,所有PST和mPST持有人將按比例分擔損失,與個人的持倉模式或鎖倉期無關。

參與方法

Huma 2.0 爲用戶提供兩種參與模式:Classic 模式和 Maxi 模式:

  1. 在 Classic 模式下,用戶可以通過存款獲取 10.5% 的穩定 USDC 年化收益,同時獲得基礎的積分獎勵(Huma Feathers)。存款鎖定時間越長,積分倍數越高,例如鎖定 3 個月可獲得 3 倍積分,鎖定 6 個月則可獲得 5 倍積分。這種模式適合追求穩健收益的用戶。

  2. Maxi 模式則專注於最大化積分獎勵,而不提供收益。無鎖定狀態即可獲得 5 倍積分獎勵;鎖定 3 個月時可獲得 15 倍積分,鎖定 6 個月時則可達到最高的 25 倍積分。這種模式主要吸引深度參與者,通過高倍數的獎勵鼓勵長期資金鎖倉。

  3. 用戶也可通過即將上線的 @RateX_Dex 平臺購買 PT/YT

參與鏈接:https://app.huma.finance?ref=o6zFsl

寫在最後

PayFi 是對比特幣最初“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願景的一種現實世界延展。它繼承了無需中介、效率更高、跨境可達的技術價值,同時試圖將這一理念引入更復雜的企業級支付和融資流程中。這種模式能否走得更遠,將取決與三個根本問題:收益模型是否可持續、底層風險是否可控,以及整體機制是否具備可擴展性。

從收益模型的可持續性來看,Huma的收益主要來源於真實的跨境支付和信用卡結算等短期墊資業務,資金流向明確,收益與費用結構清晰,並且與行業內的收費標準相比具有競爭力。這種以實際企業需求爲基礎的收益模式,區別於依賴新資金流入的旁氏結構,爲平臺的長期穩定運營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底層風險可控性方面,Huma與Arf通過多層風控和保險機制有效降低風險。平臺僅與高信用評級的持牌支付機構合作,所有客戶資金均存放於受監管的Safeguarding Account,並設有First Loss Cover、PayFi Foundation保證金和PST 和 mPST池子write off等多重保障措施。同時,Arf也會定期發佈LP報告和審計信息,儘可能提升透明度。

關於整體機制的可擴展性,Huma目前實現接近100%的資金利用率。未來,隨着高質量支付機構客戶的不斷拓展和業務場景的持續豐富,Huma具備進一步擴展的潛力。同時,他們也對貿易融資等新領域保持開放態度,但會堅持以跨境支付爲核心業務,確保擴展過程中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這部分尤其考驗BD的能力。

Huma的出現,讓我們看到加密貨幣正在逐步走出圈層,真正爲現實世界的金融需求提供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行業內部的自我循環。這種與實體經濟的深度連接,是加密行業邁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作者:@rubin_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