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 什麼是Huma

Huma Finance 被描述爲首個 Payment Financing (PayFi) 網絡,目標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加速全球支付,提供即時流動性訪問。其核心理念是利用現實世界的支付流,爲用戶提供無許可的 DeFi 收益,尤其是在 Solana 區塊鏈上推出的 Huma 2.0 版本中體現。Huma Finance 的定位是“爲 99% 的人提供收入支持的 DeFi”,強調普惠金融。

在Solana、Circle、恆星發展基金會 (SDF)、Galaxy Digital等戰略合作伙伴的支持下,Huma 已處理超過38 億美元的交易量,併爲其 LP帶來了兩位數的實際收益。

2/n 創始團隊背景

創始人Richard具有七年在谷歌的工作經驗,並曾在硅谷多次成功創業。這種背景使得他在技術開發和市場策略上具有獨特的視角,與團隊共同努力推動Huma Finance的創新 。此外,Huma Finance剛剛獲得了3800萬美元的融資,用於進一步發展其塊鏈業務 。

可以看出,Huma Finance通過其PayFi網絡,結合真實收益機制,努力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用戶體驗,爲傳統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變革方向。

3/n Huma Protocol 提供兩種形式:

Huma(無需許可) ——於2025 年 4 月推出,此版本向所有人開放,允許散戶投資者參與 Huma 池並加入更廣泛的 PayFi 運動。

Huma Institutional——爲機構投資者量身定製的許可服務,在受監管的框架內提供精選的、應收賬款支持的信貸機會。

4/n Huma Finance 的「破局」邏輯:爲何它能重新定義 PayFi?

Huma Finance 的成功並非偶然,其底層邏輯體現了對傳統金融與區塊鏈融合的深刻理解。

2018年SWIFT系統日均處理5萬億美元結算資金卻需3-5個工作日到賬的荒誕現實,催生了Huma對金融基礎設施的顛覆野心。這個誕生於Solana生態的首個PayFi網絡,自2024年上線以來已完成超過38億美元交易量,其核心邏輯直指傳統金融兩大頑疾:效率黑洞與價值剝奪。

通過將穩定幣結算與Solana區塊鏈的萬級TPS性能結合,Huma構建了一個實時清算網絡。企業跨境支付從傳統銀行體系的3天壓縮至8秒,而成本從平均6%降至0.3%。這種技術突破不僅帶來速度革命,更創造出一個透明可驗證的價值分配體系——流動性提供者(LP)通過質押穩定幣等資產,直接捕獲支付流水中產生的收益,而非讓利潤沉澱在銀行金庫中。

5/n Huma 2.0:全民普惠的金融操作系統

2025年4月推出的Huma 2.0版本,標誌着該項目從機構級工具向全民金融基礎設施的跨越式進化。其五大創新模塊重新定義了PayFi的參與規則:

1️⃣無許可准入:打破金融特權階級

取消專業投資者認證與KYC/KYB門檻,任何持有Solana錢包的散戶均可參與流動性池。這種「鏈上平權」使得孟買的程序員、內羅畢的小商戶、聖保羅的自由職業者都能平等享受15%+的穩定收益。

2️⃣雙軌收益引擎:經典模式 VS 最大模式

經典模式:平衡APY與HUMA代幣獎勵,適合風險厭惡型投資者

最大模式:將80%收益轉化爲HUMA代幣,配合質押倍增機制,年化收益可達基準利率的3倍

用戶也可自行組建LP , LP可自由選擇0/3/6個月鎖倉週期,3個月鎖定提升25%基礎收益,6個月鎖定更可激活「複利加速器」,實現收益曲線的指數級增長。

於此同時,通過與Jupiter、Meteora等頂級Solana DeFi協議的深度集成,Huma流動性憑證(PST)可二次投入閃電貸、跨鏈套利等場景。例如將PST接入Kamino的自動做市策略,能使綜合年化突破40%,且所有操作在單次交易中原子化完成。

6/n Huma Feathers:遊戲化激勵系統

升級後的獎勵體系引入動態乘數機制:

社區貢獻值:邀請新LP可獲得20%收益加成

生態共建度:參與治理提案投票解鎖空投權重

時間忠誠度:連續質押90天激活「鳳凰羽翼」特效,獎勵提升至2.5倍

7/n 深度解構:PayFi範式如何撬動全球支付市場價值重構

近期PayFi概念引發行業熱議,這種融合支付結算與DeFi收益機制的創新模式,正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判:批評者視其爲P2P金融泡沫的區塊鏈變種,推崇者則認定這是實現Web3價值互聯網的關鍵基礎設施。在這兩極爭議中,Huma項目以32億美元的鏈上結算量,給出了頗具說服力的實證案例。

以10萬美元跨境貿易的鏈上流轉爲例,Huma構建了四維價值捕獲模型:

資產數字化:墨西哥出口商通過Stellar網絡將應收賬款Token化,實現債權關係的智能合約確權

實時清算層:美國進口商使用USDC完成瞬時支付,資金直接注入Huma流動性池形成可編程資產

價值分配機制:智能合約自動執行0.25%手續費的收益分配,其中60%即時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LP)

跨鏈結算網絡:通過Circle的CCTP協議進行法幣通道橋接,8秒內完成MXN穩定幣的本土化兌付

該架構直接消解了傳統SWIFT體系中託管行、代理行、清算所、外匯做市商四個中間環節,將結算週期從36小時壓縮至23分鐘,併爲LP創造每筆交易0.15%的即時收益。

這種將全球126萬億美元年支付流量轉化爲鏈上收益池的「價值路由」機制,正在重塑金融基礎設施的估值模型。

8/n 範式遷移:從機構中介到算法治理

Huma 2.0的技術升級帶來更深層的制度創新:

收益民主化:個人錢包持有者通過質押USDC可獲得7.8%年化收益,超過摩根大通貨幣市場基金基準230個基點

資本流動性革命:菲律賓勞工的儲蓄可實時參與孟買紡織廠的應收賬款融資,實現微觀金融的顆粒化匹配

監管科技融合:利用零知識證明在Solana鏈上構建合規通道,交易吞吐量達2,837 TPS的同時滿足FATF旅行規則

這些創新正在解構傳統銀行的三大霸權支柱:信用中介特權、跨境結算壟斷和期限轉換利差。

9/n 終極圖景:建立金融-物理世界的同頻共振

Huma生態描繪的價值互聯網呈現三個特徵維度:

1️⃣時空壓縮效應:非洲咖啡農的銷售收入在商品交割時,已通過智能合約參與芝加哥期貨市場的對衝策略

2️⃣價值流體化:越南工廠的原料付款流經DeFi協議時,自動轉化爲柏林大學生教育基金的收益憑證

3️⃣抗壟斷架構:每個USDC的流動軌跡都成爲開放圖譜,傳統金融的暗池操作被鏈上透明性瓦解

10/n 羽翼隱喻與加密文明的制度創新

Huma Feathers獎勵計劃的名字蘊含着深層的制度經濟學隱喻——在阿茲特克文明中,羽毛不僅是通神媒介,更是社會等級制度的物質載體。當現代用戶通過質押資產獲取「數字羽翼」,本質上是在參與哈耶克式貨幣非國家化的實踐

huma 協議將30%手續費收入用於回購銷燬HUMA代幣,構建非主權貨幣的緊縮機制,而持有Feather NFT的用戶可參與跨鏈費率模型的動態調整,實現哈伯格稅制的鏈上實驗

同時流動性池的智能合約設置7天提款延遲,在效率與系統性風險間建立制衡機制

此刻,在Solana的並行化虛擬機架構上,正生長出新世代的金融操作系統原型。早期流動性提供者不僅捕獲了18.9%的年化收益,更在參與編寫(鏈上金融憲章)的初始條款——這套由代碼、激勵模型和社區共識構成的新制度框架,或將定義後美元時代的價值交換準則。

當支付結算從後臺成本中心轉型爲前端收益引擎,金融業的權力座標系正在發生90度偏轉。在這個新維度裏,成爲造翼者不僅需要認知升級,更需要將資產流動性轉化爲制度設計的影響力。

歷史從不等待猶豫者,金融革命的臨界點已然到來——你,是否準備好成爲這個時代的造翼者?

加入huma ,爲你的未來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