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yer #BuildonSolayer $LAYER #BuiltonSolayer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新項目,因爲我們要在10年內講3000個項目,這已經是第673個項目。

這個項目最近表現還行,代幣25年2月上線,項目是24年的項目,但是項目方貌似一直在蹭熱點,改項目敘事,24年8月上線主網,一開始主打Solanan的在質押協議,最高峯有5億美金,30萬的用戶;10月後主打穩定幣,發行了Solayer USD,目前穩定幣市值3000萬美金,也不高。然後在25年1月,發佈新的路線圖,主打硬件加速,擴展SVM,實現1M TPS、100Gbps。      

所以創始人到底想搞什麼,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如果真的能實現100萬的TPS,那麼其實也是對SOL系生態有了大大提升,目前項目FDV11億美金,排名160+。         

          

一.簡介

Solayer 是一個硬件加速的區塊鏈網絡,專爲高吞吐量和接近零延遲而設計,該系統理論TPS速度達到100萬,該項目主張區塊鏈的下一代擴容技術由水平擴展(horizontal scaling)和硬件加速(hardware offloading)推動。

          

Solayer 依託 InfiniBand 技術、軟件定義網絡(SDN)、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DMA) 以及多執行器模型(multi-executor model),其核心目標是擴展 Solana 虛擬機(SVM),同時提供更強大的能力來保護區塊空間並優化交易優先級。

              

二.主要技術

2.1.RDMA 與 InfiniBand

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RDMA) 允許在網絡連接的系統之間進行零拷貝(zero-copy)數據傳輸,直接訪問應用程序的內存空間。現代 RDMA 實現依賴專用網絡接口卡(RNICs),這些硬件不僅處理傳輸協議,還能執行直接內存操作。這種架構繞過傳統操作系統的網絡協議棧,減少了上下文切換和CPU 在網絡 I/O 處理上的開銷。

          

RDMA 協議支持兩種傳輸模式:

          

面向連接(Reliable Connected):確保按順序可靠交付數據。

無連接(Unreliable Datagram):優化低延遲,但應用需容忍可能的丟包。

RDMA 的內存模型允許遠程內存操作在不打斷遠程 CPU 的情況下完成,使得小型消息的端到端延遲在優化部署環境下低於 1 微秒。這一性能依賴於精細的內存保護機制,即內存區域必須先在 RNIC 上註冊,RNIC 再維護頁表進行直接虛擬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轉換。

          

InfiniBand 是 RDMA 的一種高性能實現,專爲高性能計算(HPC)和數據中心設計。它通過主機通道適配器(HCAs)在硬件層面卸載協議處理和內存轉換,減少 CPU 參與數據傳輸的開銷。InfiniBand 支持的傳輸速率從10 Gb/s(單數據速率,SDR)到100 Gb/s(每個端口),並可通過銅纜或光纖進行連接。

          

憑藉高帶寬(100 Gb/s)和超低延遲(端到端低至 600 納秒),InfiniBand 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等需要高速數據交換的場景中表現出色。其高效性和可擴展性使其廣泛應用於分佈式機器學習及其他數據密集型應用。

                 

2.2.軟件定義網絡(SDN)

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通過將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與數據平面(Data Plane)分離,使得網絡行爲可以通過邏輯上集中的控制器進行編程管理。

          

現代 SDN 採用三層架構:        

數據平面(Data Plane):由可編程轉發設備組成,基於匹配-動作(Match-Action) 規則處理數據包。

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實現網絡策略和路徑計算。

管理平面(Management Plane):提供高級網絡編排和管理。

              

SDN 控制器使用分佈式共識協議,確保控制器副本間的網絡狀態一致性,並通過北向 API(Northbound API) 抽象網絡複雜性,使應用程序可以更便捷地進行網絡管理。

              

數據包處理採用流水線架構,多個匹配-動作階段(Match-Action Stages)逐步處理數據包,每個階段可以修改數據包頭部或維護本地狀態。這種可編程能力使得負載均衡、流量工程、網絡虛擬化等複雜網絡功能可以直接在數據平面實現,同時保持線速性能。

          

三.整體架構與流程          

每筆交易首先經過入口處的簽名驗證和本地去重,然後送入預執行集羣進行推測執行,最終通過InfiniBand傳輸到排序器。  

排序器利用SDN交換機和FPGA判斷交易是否採用簡單路徑(所有賬戶均爲最新版本)或複雜路徑(至少存在賬戶版本更新),簡單路徑通過RDMA直接更新狀態,複雜路徑則進入本地內存池,再經過調度實現並行執行。

3.1微服務流水線

整個交易處理流程拆分爲獨立的微服務(簽名驗證、去重、調度、賬務處理和存儲),通過彈性計算架構和反饋控制自動擴展資源。

引入模擬階段進行推測執行,捕捉交易效果和中間快照,大部分交易可以並行預執行,衝突交易則通過最近有效快照快速恢復狀態,顯著降低傳統賬務處理階段的計算開銷。

3.2交易語義感知調度

擴展了Solana的批量處理模型,通過分析交易內賬戶的時間順序和讀寫序列,構建優化鎖定調度,允許訪問相同賬戶但無衝突的交易並行執行。    

利用SMF貪心算法和並行調度器集成,在亞毫秒級別內找到近似最優的調度方案,極大減少鎖競爭並保持串行化一致性。

          

3.3基於RDMA的分片數據庫          

爲應對狀態數據規模不斷增長,採用基於鍵值存儲的分片機制,每個節點存儲一個數據分片,不受Solana 10MB限制,支持任意大小賬戶數據。

每個節點包含內存跳錶、連續數據區和本地LRU緩存,通過InfiniBand RDMA實現亞微秒級跨節點數據訪問,並通過動態重平衡機制優化數據局部性,提升整體交易吞吐量。

          

融資情況

Solayer於2024年5月以8000萬美元的估值籌集了8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投資者包括Solana聯合創始人Anatoly Yakovenko和Polygon聯合創始人Sandeep Nailwal。       

2024年8月28日,Solayer完成了12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Polychain Capital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Big Brain Holdings、Hack VC、Nomad Capital、Race Capital、ABCDE以及Arthur Hayes的家族辦公室Maelstrom。

  

團隊

Rachel Chu:Solayer的聯合創始人,曾創立NFT項目Vibe並擔任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SushiSwap的核心開發人員。         

Jason Li:Solayer的聯合創始人,擁有伯克利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之前創立了非託管企業錢包項目MPCVault。

其他具體如下,所以這個項目大概率是一個華裔或者華人的團隊。

          

Token經濟

$LAYER 總供應量: 1,000,000,000(10 億)枚,初始流通供應量:220,000,000 LAYER(22%)。其中社區 & 生態(51.23%),核心貢獻者(17.11%),投資者(16.66%),基金會(15%)。

代幣解鎖,階梯式解鎖,每個月都會解鎖3.66%,其中在26年1月將會大額解鎖12.74%,投資人部分和核心團隊部分將會解鎖,這個時間點一定要注意。    

最後總結下這個項目,首先項目方一直在轉換敘事,因爲他們怕代幣上線表現不好,所以衝了好幾個熱門的敘事,那麼我想說的是,你們要想好做什麼,不能什麼熱門衝什麼,技術累計需要時間,而目前25年的新規劃主打是SVM的輔助高速鏈,首先硬件加速這個概念確實不錯,比較新穎,其實難度非常大,所以對於一個本身就是高速的SOL來說到底意義大不大?這個需要時間去驗證,如果你真的做到了硬件級別的加速,把sol的生態推到了新高度,那麼你幣價自然不會低。        

那麼目前項目還能不能玩,對於一個新上線的鏈來說,10億的FDV確實有點高了,而且又不是牛市,最近的上線的SOL L2項目都只有3-5億左右FDV,雖然你的概念新,但是個人覺得高估,按照融資2000萬美金-16.6%的比例,來算估值也就1.2億左右,算你上市翻三倍3.6億也很高了,目前VC幾乎翻了10倍,太高了。

#sol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