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果來看,幣安推出的漲停板模式似乎並未達到預期效果,依舊是一場少數人的盛宴。在供求關係上,除了少部分不會計算估值和研究規則的小白,絕大多數參與 Launchpool 並獲得代幣的用戶都不會在這個價格賣出,導致賣單永遠大於買單。
另外,這幾天的觀察來看,能在$RED賺錢的依舊是那些科學家們。幾乎每天的18:00:00,就有將近10M買單被掛在了漲停板。除了科學家有這個實力同時掌控2000個賬號,並以人類幾乎不可能達到的速度買入,否則沒有別的解釋。
而這些專注於打新的科學家團隊,很可能是幣安每次新幣上線時將價格拉出天際的罪魁禍首。若不能有效抑制科學家利用技術手段參與打新,幣安新幣的 K 線就永遠是高開低走。
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從抑制科學家打新手段入手,我有以下想法:
1、新幣上所後3天,不對除做市商外用戶提供api交易新幣的權限,且對大額流入做一些限制
2、目前的漲停板機制可以沿用,但盤前階段打新的用戶下單會彈出人臉驗證,驗證通過才能下單,保證是真實用戶操作
3、若買單觸發封板,取消按時間順序成交,採用分配模式。賣家可以以漲停價格直接變現,封板後所有賣單每 5 分鐘按掛單比例分配給掛在漲停板的所有買家。
之所以增加這麼多規則:
-其一,防止漲停板打新階段,api濫用讓科學家可以輕易操控多號
-其二,防止科學家採用多號繞過限額,目前幣安賬號只要IP和設備穩定是不會跳人臉的,很多科學家團隊資金雄厚,直接低價蘋果真機配電話卡,限額對他們只是開銷增大了一些而已
-其三,防止科學家用假號獲取大量利益,而真實散戶因速度慢只能無奈陪跑。
其實,漲停板機制的引入是一個很好的改變,幣安是真的想解決新幣開盤即巔峯的問題。但若不解決那些破壞規則的科學家,引入任何模式都難以奏效,這幫人總是能讓積極的改變變成一場笑話。
而最終結果是,錢被科學家們賺走,罵名由幣安承擔,對二級新幣有熱情的幣安用戶不幸淪爲他們的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