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4月9日以來首次突破5%大關,盤中一度觸及5.011%的高點,因市場對美國財政穩定性的擔憂再度升溫。此前,穆迪下調了美國信用評級,稱不斷膨脹的赤字和不斷上升的利息支出是主權債務可持續性面臨的主要風險。

投資者對信用評級下調作出反應,長期收益率上升

穆迪決定取消美國的Aaa信用評級,引發了全球投資者的擔憂。該評級機構指出,聯邦赤字高企和利息支出快速增長是此次降級的核心原因。上一次長期收益率出現類似的飆升發生在4月初的“關稅恐慌”期間,當時債券市場壓力引發了美國股市和數字資產的大幅回調。

Bianco Research主管Jim Bianco表示:“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一次收於或超過5%是在2023年10月31日。近期歷史最高收盤收益率爲2023年10月19日的5.11%,爲2007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當前收益率僅比該里程碑低12個基點。

外資持倉變化:英國超越中國成爲第二大國債持有國

在全球資本流動變化的背景下,英國於2025年3月超越中國,成爲美國國債第二大外國持有者,持有總額達7793億美元,僅次於日本。過去12個月,中國和日本均穩步減少了對美國債務的敞口,這表明國際市場對美國主權債券的需求正在減弱。

外國參與度的下降凸顯了美國越來越需要吸引新的國內或機構買家來吸收不斷擴大的債券發行量——尤其是在財政赤字擴大和國債供應增加的情況下。

市場避險情緒加深

債券市場的拋售已波及更廣泛的風險資產。納斯達克期貨下跌約2%,反映出投資者日益謹慎。與此同時,比特幣(BTC)在4月份收益率飆升期間交易價格接近7.5萬美元,目前已回升至10.3萬美元,週末更是一度觸及10.6萬美元。

收益率上升、供應預期上升以及外國需求下降,共同構成了美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環境。長期利率持續承壓,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影響融資條件、股票估值和數字資產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