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快速發展:到2038年,印度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購買力平價)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印度到2038年可能在購買力平價(PPP)方面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預計GDP(PPP)將達到34.2萬億美元。到2030年,印度的購買力平價GDP可能達到20.7萬億美元,而在市場匯率方面,印度到2028年可能成為第三大經濟體,超越德國。
為什麼?
年輕人口:2025年中位數年齡約為28.8歲——一個巨大的人口紅利。
高儲蓄與投資:強勁的資本形成促進增長。
財政改善:預計政府債務對GDP的比率將從2024年的81.3%降至2030年的75.8%,與債務上升的同行相比。
結構性改革:商品及服務稅(GST)、破產法(IBC)、統一支付接口(UPI)、生產連帶激勵計劃(PLI)及其他改革提升了競爭力和正式化。儘管如此,我認為GST需要進行完善和改進,當前體系對許多行業的增長是有害的。
科技與基礎設施推動:公共投資及人工智慧、半導體和可再生能源的採用支撐了長期的韌性。
警示
人口紅利有助於發展,但不保證成功——就業、技能培訓和生產力必須跟上。
外部衝擊(貿易壁壘、地緣政治)可能會削弱增長——EY指出,如果採取反制措施,美國的關稅可能僅會削減約0.1個百分點的GDP。
實施至關重要:改革、信貸獲取、製造業擴張和治理將決定預測是否能實現。
結論
基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點是樂觀但合理的:印度的年輕人、改革推動和改善的財政狀況為其快速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道路。將預測變為現實需要持續的技能、基礎設施和技術投資,加上聰明的政策來管理外部衝擊。
來源及信用:經濟時報
#MITOBinanceWalletTGE #GDP #I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