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幣爲啥漲不動了?不是市場沒錢,是“玩法”被徹底重寫。
先說數據:山寨市值佔比偷偷摸到75%,可真正吸金的仍是頭部那幾撮,大多數項目只在邊緣蹭流量。
問題到底出在哪?別隻甩鍋“流動性”,根子其實埋在兩條暗線:一條是“創新斷電”,一條是“估值漏電”。
1. 創新斷電:故事講到 2025,沒人再信“下集預告”
上一輪牛市把“DeFi 2.0”“GameFi 3.0”“Web5”全部透支,今年新項目白皮書 90% 是 Ctrl+C/V,連名詞都懶得換。市場被 PPT 騙麻了,資金自然只認兩條硬通貨:①真實收入 ②鏈上數據。
估值漏電:一級市場把二級空間全喫完
2021 年 VC 瘋狂擡轎, seed 輪就敢給 5 億刀估值,Token 一上市 FDV 直接 30 億起步,解鎖日就是砸盤日韭菜。“高 FDV+低流通”成了新項目原罪,散戶進場=高位站崗,誰還陪你擊鼓傳花?
結果一目瞭然:
有營收、有用戶、有場景的RWA、DeFi、AI+鏈,十月份那輪血洗最多回撤30%+,隨後快速修復;純敘事代幣直接腳踝斬,跌幅80%都算“溫柔”。
項目方也學乖——短時拉盤=吸引砸盤,乾脆躺平做基建,把“拉盤”從OKR裏刪掉。散戶幻想的“一週十倍”劇本,正式下線。
想在新地圖裏撿錢,節奏得換三檔:
1️⃣ 等風:BTC橫着無聊,熱錢纔會外溢,盯緊資金費率與交易所流入,誰先放量誰先動。
2️⃣ 速決:窗口按小時計,提前掛好單,右側突破直接追,不糾結幾個點。
3️⃣ 深耕:把Discord、GitHub、鏈上日活、協議收入翻個底朝天,只留10%有真賬本的,其餘統統拉黑。
寬鬆週期或許還會來,但船票只會更少。山寨沒死,只是從“動物園”進化成“鬥獸場”——活下來的,纔是真猛獸。會研究的喫肉,跟風接盤的連湯都喝不到,速速點擊關注
@比特盈 ,跟上腳步喫肉喝湯。
#山寨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