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MEITIAN HAPPY

9 关注
8 粉丝
4 点赞
2 分享
全部内容
--
查看原文
笑死我了😆
笑死我了😆
香港王富贵
--
技术开发:这是我的能力
产品经理:这是你的任务
#AIAgent热潮 #币安全球用户突破2.5亿
破天富贵
破天富贵
香港王富贵
--
马斯克“改名”引爆 #meme 泼天富贵,多少人欢喜多少人愁?一起来看看马斯克艰辛的 12 年 #马斯克概念 #特斯拉市值重上1万亿美元 #spacex #Starship
你觉得呢?
你觉得呢?
香港王富贵
--
“你觉得AI会杀死我们所有人吗?” #ElonMusk #AIAgent热潮 #BTC #马斯克概念 #埃隆马斯克 #人工智能代币 #AI
--
看涨
香港王富贵
--
已经2025年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Sci-Hub ?
已经2025年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Sci-Hub ?

Sci-hub创始人的故事--一个俄罗斯女孩的坚守与初心

2022 年 2 月, 学术数据库 Sci-Hub 开始对外公布每月的文献下载统计——不论何时,中国用户在这个网站上的论文下载量都位居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近五倍。

请注意,接下来的内容会让你有所收获。
点赞转发帖子,让更多人知道!

@ringo_ring 一个在学术圈外名不见经传,还时常需要靠四处躲藏度日的哈萨克斯坦女孩 ——Alexandra Elbakyan。

2016年底,《Nature》杂志评选十大科学人物,有一个人的入选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此人是学术界的“盗版女王”,是人们心中的“侠盗罗宾汉”,全世界出版商都在想办法要“弄死”她,而无数科研人士又都在感谢她、支持她。她就是Sci-hub创始人Alexandra Elbakyan(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

这一切还要从她的大学时期开始。

2009 年,还是本科生的埃尔巴克彦,正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写自己的本科研究论文。期间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是这些文献资料并不是免费获取,而是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被“付费墙”深深的伤害着的她了解到一个提供免费公共资源的组织—PLOS。于是她想效仿PLOS,建立一个俄国版的论文共享项目,可惜没有成功。

迫于无奈,埃尔巴克彦申请了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一个科学和宗教史相关的硕士学位,但她并没有放弃编程。
她是一个计算机天才,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编程,大学期间,她就编写过一个脚本,用麻省理工的学生账号自动登录各大期刊网站,然后下载论文,解决昂贵的文献费用问题。
后来,埃尔巴克彦在莫斯科做了一年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工作,然后在2010年进入了德国弗赖堡大学。

当她再回到哈萨克斯坦时却发现:由于经济、科技不发达的原因,哈萨克斯坦的科学家们很难看到最新研究成果,并且研究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于是她坚定信心,发誓一定要把Sci-Hub建立起来,就算用黑客的方法,也毫不在乎。

她认为历史上伟大的科学成就,都得益于最伟大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以及“站在巨人肩上”;而科学想要生存,必须要科学家向全世界“喊出”他们的研究结果才行。

在自身研究受影响、祖国发展受影响的两大因素之下,埃尔巴克彦开始精心筹划Sci-Hub网站。

她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出版集团,无疑是横贯在科学和真理之前的一座大山。她的使命,就是搬移这座大山。

于是,Sci-hub诞生了。

中国用户亲切地将 Sci-Hub 称呼为“小鸟”,称埃尔巴金为“学术女神”;Sci-Hub 则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将 logo 小鸟口衔的钥匙变成了一把镰刀锤头。但看似和谐的关系背后是各自深陷的困境——埃尔巴金不断被美国、印度的出版商起诉;中国的科研人员则“苦知网久已”。

围绕 Sci-Hub 存在一个现象,每次被封锁、被诉讼都只是让它的名气变得更大,获得的支持更多。这体现出它在舆论中占据的上风。

2015 年 6 月,爱思唯尔(全世界最大的出版商之一)对 Sci-Hub 提起版权诉讼,让被告声名鹊起。但这场败诉也让 Sci-Hub 丢掉了自己 Sci-Hub .org 的域名。自此,它进入了一种四处游击,不断搬家的状态,先后使用过 .ac、 .io、 .cc 等不同后缀。

迄今为止,它的官方域名已经更换数次。原本埃尔巴金依赖 Twitter 作为窗口,向用户随时更新最新域名。在 2021 年,Sci-Hub 的几个 Twitter 账户也接连被封。

据统计,拥有《柳叶刀》(The Lancet) 和《细胞》(Cell)  的出版商爱思唯尔对单篇论文的获取平均收费高达 31.5 美金(约 220 元)。2012 年,哈佛向全校数千名师生发表备忘录,表示难以承担每年高达 350 万美金的订阅费用;2019 年,包含十座校区的加州大学系统宣布停止对爱思唯尔的订阅。

在中国,学术成本同样高企,相比于每年涨价 5% 的爱思唯尔,中国知网从 2010 年到 2016 年平均每年提价了近 20% 。

2013 年底,云南省多所高校因为涨价停用知网;2016 年 3 月,北大一度贴出“可能停用知网”的通知;2021 年 3 月,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起诉知网;2022 年 4 月,网传中科院将停用知网,因“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引燃舆论。微博话题“#中科院回应停用知网#”、“#知网涨价是否伤害了科研环境#”等阅读量累计超过 6 亿。

2021 年 8 月,Sci-Hub 接收捐款的账户被封,应用户要求,埃尔巴金在支付宝上开设了一个账户。立刻,大量的捐款开始涌入。至于具体收到的金额,埃尔巴金表示,支付宝的提款限制是每年三万美金,在达到限额后,她没有再积极地进行统计和收集。

但总体来看,2021 年 Sci-Hub 收到的所有捐款中,来自中国用户的捐款占比达到了 30% 到 50%。

许多用户发信希望网站能增加中文的语言选项,作为回应,埃尔巴金在几个月前的一次更新中为 Sci-Hub 增添了这个功能。

但是,她的做法引来很多人的质疑:这样做,难道不是侵权吗?
答案是,她的做法的确是侵权的,但是却不是侵犯论文著作人的权利,而是侵犯出版商的权利。
维基百科对 Sci-Hub 的定性是影子图书馆,一种绕过出版社付费墙,将文献开放给大众的在线数据库

发表过学术论文的都知道,我们发文章,不仅要付审稿费,还要付给杂志社版面费,不仅如此,自己的文章所有权还要归出版社所有。除此之外,下载论文还要付给出版社下载费用。所以这样看,几乎所有的利益,都由出版商拿走。

所以她现在这样做,完全是在在玩火。果然,她很快成为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最大竞争对手!

并且爱思唯尔也是招数不断,从2015年起,每过几个月就会收到“已被起诉”的通知。

不仅如此,爱思唯尔发函给 Paypal,埃尔巴克彦的账号被关停。但这却只是漫长斗争的开始。

不仅如此,由于爱思唯尔坚持不懈的起诉、投诉,sci-hub等的域名都被封锁,

实际上,庞大的中国用户群体一直对 Sci-Hub 的运作模式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2013,Sci-Hub 创立的第三年,迎来了中国用户的第一次爆炸式增长。发现这点后,埃尔巴金先是暂时阻止了来自中国的访问,以防网站崩溃。紧接着她测试了限流的方法——一度,用户寻找论文时需要“排队”才能进入。

2017年5月, Elsevier向法院提交了Sci-Hub和LibGen非法提供的100篇文章清单,要求法院提供永久性的强制令,并索赔1500万美元。

6月21日,在被告Alexandra Elbakyan等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纽约州美国地方法院裁定Elsevier胜诉。
2017年11月6日,法院判决Sci-Hub赔偿ACS 480万美元并封杀服务器和域名。
2018年12月,俄罗斯法庭根据英国期刊出版商Springer Nature的诉讼请求,屏蔽了Sci-Hub相关的多个域名。
2021年1月,Twitter以Sci-Hub存在盗版论文为由屏蔽其账户。

Sci-hub有多强?

宾夕法尼亚大学Daniel Himmelstein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Sci-Hub能够直接获取69%(剩下的31%是人们并不想获取的)的学术论文,Sci-Hub能直接获取订阅式期刊上85%的已发表论文。

就Elsevier而言,超过97%的论文能够在Sci-Hub上免费获取,所以也就不难理解Elsevier为何把她视为眼中钉了。

2013 年 reddit 创始人亚伦·斯沃茨自杀。此前他曾因利用个人学生账号大规模下载学术文献遭到起诉,面临最高 35 年的刑期。

目前这姐们在依靠社会各界的众筹来维持服务器的运行,在各出版商和法律的双重打压下,在顽强地坚持着,为了突破付费墙,为了全球科研资源共享,为了移除横亘在科学和真理面前的大山,在一直坚守着。

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喊出sci-hub的口号:To remove all barriers in the way of science!

此外在埃尔巴金来看,Sci-Hub 和开放获取(OA)并不应简单地以“合法”与否作为区分。“ 2001 年开放获取运动出现时,没有人谈论它必须是‘合法’的——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人们谈论的是如何让获取科学变得免费、开放,以及,如何将科学扩展到所有人而不仅仅是专业研究人员。”

她提到,事实上,当科学家在一些学术社交平台,比如 ResearchGate 或 Academia 上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时,也常会被爱思唯尔告上法庭。最终,许多不得不服从于诉讼,将自己的论文删除。

“开放获取中的‘合法性’问题是在 Sci-Hub 出现后才成为一个问题。基本上,Sci-Hub 只是更激进的开放获取,目标是让科学变得开放,即使有人说它不完全合法。”

但这种区分仍给 Sci-Hub 带来了真实的麻烦。如今,由于深陷诉讼,论文的上传已经停滞,埃尔巴金希望未来能够恢复。她还梦想加入人工智能的功能,让 Sci-Hub 能自动翻译论文,或是用自然语言回答关于科学的问题……

现实中,科研学术人员还是离不开 Sci-Hub 和它的海盗团。

“(Sci-Hub)这样的网站,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Palladium 杂志评论道,“它填补了一个本不该存在的利基市场,就像买不起处方药的人只能在黑市买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控诉让它能够出现的外部环境。”

谁也说不准这场悲剧将如何收场,就连海盗自己也不愿尽情高歌。

感谢你看到这里! 这里是富贵,了解完这一切,我们感受到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如果可能,请积极捐助 加密货币 不限于$BTC $scihub 等,支持全球科研共享,也为一个女孩的坚守与初心贡献力量。

为了更好地运行,在社区的努力下,sci-hub官网已经开通了加密MEME货币 $scihub 捐助途径,打开网站往下拉即可看到,最新已经加入了SOL的地址,并且已经获得 $scihub 的捐助,以及 @SciHubFans 社区的大力支持。
文章内容整理自:果壳翁垟、DeepTech深科技张硕等

如果觉得以上内容对你有用,请转发推文,传播扩散以帮助更多人 。
登录解锁更多内容
浏览最新的加密货币新闻
⚡️ 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讨论
💬 与喜爱的创作者互动
👍 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邮箱/手机号码

实时新闻

--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bit code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
Cookie偏好设置
平台条款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