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财经头条被双重叙事主导:美国与中国之间日益升级的贸易战以及对下一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高度期待的决定。这两股力量即将冲突,为全球市场创造一个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环境。
这里有一篇文章检视这两个事件的影响,专注于潜在的经济利弊。
一. 美国-中国贸易战的新前线:关税与稀土
贸易冲突已大幅升级,从普遍的关税转向对关键资源和技术的战略斗争。
中国已收紧对稀土(高科技、国防和绿色能源所需的基本矿产)及相关加工技术的出口管控。作为回应,特朗普总统威胁对中国商品进行"大幅增加关税"。
贸易冲突:优缺点
优点(对美国的潜在好处)
* 迫使供应链韧性:中国将稀土作为谈判筹码的做法是一个警钟,加速美国及其盟友建立独立和安全供应链的努力。这种长期的多样化推进可能减少战略脆弱性。
* 保护国内产业:关税为特定国内产业提供了对外国竞争的即时保护,这可能允许在美国这些行业内暂时创造就业和投资。
* 获得杠杆:新一轮大规模关税的威胁为美国政府提供了最大的杠杆,要求北京在贸易实践和知识产权方面作出重大结构性让步。
缺点(市场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 对消费者的通胀压力:关税是对进口商品的税,这些税大多转嫁到美国企业,最终转嫁给消费者。这将通过提高从电子产品到工业零部件的一切成本来加剧当前的通胀压力。
* 供应链中断和成本飙升:中国的稀土管控将立即扰乱全球制造业。依赖这些材料的公司——从国防承包商到电动车(EV)制造商——将面临材料短缺和大幅上升的投入成本。
* 全球经济放缓:全面升级的贸易战及其加征的关税损害了跨国公司的企业收益,并减少了全球贸易量,增加了全球经济放缓或衰退的风险。
II. 美联储主席候选名单:对刺激的希望
与贸易战的通缩恐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候选名单带来了更容易的货币政策前景,这通常是金融市场的提振。
五位候选人——博曼、瓦勒、哈塞特、华什和里德——正在考虑取代杰罗姆·鲍威尔。关键是,几位领跑者被认为是"鸽派",支持或最近支持降息,与政府的既定目标一致。
美联储的选择:优缺点
优点(刺激市场的影响)
* 降息的承诺:候选名单的普遍鸽派倾向表明下任美联储主席将更愿意降息。较低的利率使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成本降低,刺激投资,可能提升公司收益,并导致股市的即时反弹。
* 增加流动性:更容易的货币政策立场将流动性(现金)注入金融系统,支持资产价格并减少美国财政部的融资成本。
缺点(对长期稳定的风险)
* 增加的通胀风险:降息虽然具有刺激作用,但与提高进口成本的关税的通胀影响相结合时则是危险的。一个政治驱动的美联储可能会过快降息,创造出滞胀的情况——低增长伴随著高持续通胀。
* 信誉侵蚀:如果新任主席被视为优先考虑政治权宜(降息)而非美联储双重使命的价格稳定和最大就业,将严重损害该机构的独立性和长期信誉。这种缺乏信心可能导致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从而导致长期债券收益率飙升。
市场展望:拉锯战
金融市场现在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拉锯战中。
一方面,贸易战如同强大的刹车,威胁著提高成本并减缓全球增长。另一方面,新任美联储领导层承诺将通过降息来加大货币刺激。
* 短期:来自鸽派美联储对廉价资金的希望可能为股市提供支撑,缓冲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依赖科技和全球供应链的行业将保持高度波动。
* 长期:风险在于"鸽派"政策将被迫对抗"关税"所造成的通胀。如果新任美联储主席无法可信地管理贸易冲突和政治压力的结合,长期前景将转向更高的通胀和更大的不稳定性。
投资者将寻找一位既愿意刺激经济又能保持对抗通胀所需独立性的候选人,这在当前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中是一种困难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