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摆:短期阵痛可控,长期风险随时间递增

美国政府停摆并非意外“黑天鹅”,而是可预期的“灰犀牛”事件。回溯数十年历史,美国已发生数十次政府停摆,最长一次达35天,市场对这类政治博弈早有心理准备,即便此次最后时刻谈判失败导致停摆成定局,短期内冲击也相对有限,但停摆时长将直接决定风险程度,拖得越久,负面影响越难控。

从市场影响来看,历史数据并无明确规律可循。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停摆启动后通常会下降,美元多数情况下走弱,股市则时涨时跌、表现不一。不过当前市场处于高位,不排除部分资金借停摆话题制造波动,尤其经济数据延期发布可能放大不确定性——本周非农失业率、中旬CPI等关键数据大概率推迟,短期或引发市场焦虑。好在市场可通过就业缺口、ADP小非农数据及每周初申失业金人数(过往停摆期间均正常发布)作为替代参考,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断层带来的混乱。

对市场而言,停摆本质是两党博弈的阶段性结果,双方都清楚无法承受长期停摆的代价,因此停摆反而可能加速谈判进程,推动局势破局。短期若停摆仅持续一两周,大概率只是政治博弈的小插曲,市场很快会恢复平静;但一旦超过35天的历史最长纪录,公务员工资停发、政府项目停滞、补贴无法下放等问题将集中爆发,直接诱发经济风险。眼下10月15日美国军队发薪日临近,这一节点或成为倒逼两党达成一致的关键压力点。

#比特币价格震荡 #加密货币 #美联储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