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为何需要详细讨论


在过去两年中,两大主要技术趋势正在重塑 Web3 架构:

  1. zkRollups 作为以太坊主要扩展解决方案的快速成熟。

  2. 模块化区块链思维的兴起——将执行、结算和数据可用性分离到专门的层。

Boundless 在这些趋势的交汇处出现:它不是一个纯粹的 zkRollup,而是一个可验证的计算层——一个基于零知识的计算验证层,可以为多个 rollups 和 appchains 服务。要理解 Boundless 的重要性和影响,必须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经济和生态系统背景下考虑它。


1. zkRollups 和模块化区块链的当前状态 — 摘要


1.1. zkRollups:从研究到生产

  • zkRollups 通过在链外执行交易并在主链上仅发布有效性证明来扩展。

  • 优点:高吞吐量、快速终结,并且没有像乐观 rollups 那样的争议窗口。

  • StarkNet、zkSync、Polygon zkEVM 等项目已证明 zkRollups 在生产规模上是可行的。

  • 对证明者(STARKs、递归 SNARKs、Plonky)的改进不断降低成本和延迟。

1.2. 模块化区块链:功能碎片化以优化

  • 模块化区块链分离功能(执行、结算、数据可用性、证明),因此每一层可以独立优化。

  • 像 Celestia(数据可用性)、EigenLayer(重新质押/安全)和 RaaS 提供者这样的项目正在推动可组合区块链栈的新纪元。

  • 该模型增加了对中间层的需求,证明即服务成为一个自然的候选者。

总结结论:zkRollups 和模块化共同增加了对共享证明层的需求——在保持可验证性和可组合性的同时,可以外包复杂的执行。


2. Boundless 是什么以及它与这些趋势的关系


2.1. 产品定位

  • Boundless,由 RISC Zero 引入,被描述为“可验证计算层”——一个允许为任何计算创建、竞标和验证零知识证明的网络/协议,无论运行时或目标链如何。

  • 想法:将证明转变为市场:证明者竞相生成证明,消费者(rollups、应用链、去中心化应用)接收证明并在链上验证它们。

  • 这比每个 rollup 建立自己的证明者更进一步。

2.2. 为什么它适合 zkRollups 和模块化栈

  • 对于 zkRollups:Boundless 允许将重的证明任务(状态转换、密集计算)卸载到共享网络,同时保持证明的可用性。这降低了内部证明基础设施的 CAPEX/OPEX。

  • 对于模块化区块链:将数据可用性/共识与执行解耦,使得证明层可以独立运作,能够与数据可用性提供者(例如 Celestia)和桥接(例如 Wormhole)互动以实现互操作性。Boundless 是基于这一理念设计的。

3. 技术架构——Boundless 如何与 zkRollup 工作流集成


3.1. 作业 → 证明 → 验证模型

  • 典型流程:rollup/应用链提交作业(批量计算或状态根)→ 一个或多个证明者在 Boundless 上离线执行计算并生成证明 → 证明提交到目标链上的验证者合约(或通过桥接/证明者)→ 证明被验证并状态完成。

  • 这使得 rollups 能够保持执行语义,同时外包证明。

3.2. 多运行时支持(EVM、WASM、zkVM)

  • 为了服务多个 zkRollups,Boundless 支持可验证的运行时(zkVM、zkWASM、Steel EVM 协处理器……),使用 Rust/WASM/solidity 编写的代码能够生成证明。

  • RISC Zero 已发布 zkVM(R0VM 2.0)及相关工具的升级,展示了处理多种运行时类型的技术能力。

  • 这对于与 EVM 等效的 rollups 和其他应用链的集成至关重要。

3.3. 证明原语:SNARK、STARK、递归,具体取决于工作负载

  • 市场模型允许选择适当的原语:

  • SNARK 用于短证明,验证成本低。

  • STARK 用于大工作负载和透明度。

  • 递归 SNARK / Plonky 用于聚合。

  • Rollups 可以在证明成本和验证 gas 之间配置权衡。Boundless 旨在支持多种原语以满足不同需求。

4. 与模块化组件的集成:数据可用性、安全性、桥接


4.1. 数据可用性(DA)——将存储与证明分离

  • 当证明包括大数据(例如,rollup 发布 blob)时,数据可用性提供者如 Celestia 存储数据。

  • Boundless 为计算生成证明,而数据可用性提供者确保审计的数据存在。

  • 这种协调对模块化模型至关重要。

4.2. 安全性 / 重新质押 — 与 EigenLayer 的集成

  • EigenLayer 使得使用重新质押的 ETH 来保障新服务(例如,序列化者、验证者)成为可能。

  • Boundless 可以利用重新质押或安全捆绑来增强对承诺/证明债券的信任经济,为提供者和消费者提供有效性信心。

  • 报告和 Boundless 文章引用 EigenLayer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4.3. 跨链交付——桥接/证明者

  • 为了向多个目标链交付证明,Boundless 与像 Wormhole 这样的桥接合作,广播经过验证的证明(VAA)。

  • 设计模式:Boundless 提交证明 → 桥接发布 VAA → 目标链通过适当的验证者合约消费 VAA → 完成。

  • Boundless 与 Wormhole 之间的实际集成已公开宣布。

5. RaaS(证明即服务)和应用链的角色


5.1. RaaS 需要证明即服务

  • RaaS 提供者帮助团队快速部署 rollups/应用链;如果没有证明即服务,他们必须建立内部证明者。

  • Boundless 提供了缺失的部分:一个后端证明服务,可以接入 RaaS,减少工程开销,缩短上市时间,并降低前期成本。

5.2. 混合模型:当应用链需要控制但希望将重任务外包时

  • 并非所有工作负载都适合外包;许多应用链使用混合模式:内部证明者处理关键路径任务,将批量或分析证明外包给 Boundless 以节省成本。

  • 该模型比完全替代更现实。

6. 如果 Boundless 成功的生态系统收益

  • 共享成本和专业知识:减少在各个 rollups 中重复的证明者开发工作。

  • 促进互操作性:多个链使用相同的证明格式/验证者模式可以实现跨 rollup 的可组合性。

  • 启用新用例:计算密集型应用(链上机器学习推断、隐私保护分析、大规模游戏)在可扩展的证明资源下变得可行。

这些好处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模块化项目(Celestia、EigenLayer)和桥接(Wormhole)视 Boundless 为战略合作伙伴。


7. 关键挑战和风险


7.1. 标准化证明与验证者

  • 没有共同标准(证明元数据、验证者注册),开发者必须为每个链编写适配器。

  • 标准化是广泛采用的前提。

7.2. 性能与延迟

  • 许多 zkRollups 优化证明者以实现可接受的用户体验延迟(例如,快速交换)。

  • Boundless 必须展示竞争性的性能或清晰阐述成本/延迟权衡,以说服 rollups 外包。

  • 测试网 → 主网的公共指标是关键指标。

7.3. 证明者的经济安全和去中心化

  • 市场激励必须防止证明者集中化并处理争议/欺诈(质押/削减、挑战窗口)。

  • 提出的模型:可验证工作证明和代币经济学(ZKC)。

  • 实施细节和治理将决定可持续性。

7.4. 跨境服务的法律和合规性

  • 在规模上运营证明市场可能会引入货币、支付和合规性问题。

  • 链上与链下支付设计必须考虑这些风险。

8. 实际状态:测试网、主网和合作伙伴

  • 主网之路:RISC Zero 发布了 Boundless 路线图,并运行测试网/激励测试网以压力测试网络。白皮书详细描述了市场模型,标志着从研究到产品的过渡。

  • Base 上的主网:新闻稿宣布 Boundless 主网在 Base 上推出——这是一个战略里程碑,因为 Base 是一个与丰富集成潜力的 L2/生态系统。主网的推出表明 Boundless 已超越 PoC 阶段。

  • 集成关系:Wormhole(验证者/证明)、EigenLayer(安全性/重新质押)、Celestia(数据可用性)是公开合作伙伴——确认与模块化组件的集成。

9. 长期战略展望和发展场景


9.1. “共存”场景(高度可能)

  • 大型 rollups 为关键路径任务维护内部证明者,但对非关键工作负载、分析、跨链证明使用 Boundless。

  • 这在不改变核心 L2 策略的情况下减少了重复。

9.2. “整合”场景(如果 Boundless 主导则可能发生)

  • 如果 Boundless 证明了优越的性能/成本和吸引人的代币经济学,许多 RaaS/应用链可能完全外包证明 → 导致市场整合。

  • 困难的场景但合理。

9.3. “标准抵抗”场景

  • 主要链可能合作,开源证明者栈(例如,Stone)并定义行业标准以抵抗外部证明层;导致开放标准和多层共存。

10. 对 Boundless 和合作伙伴的结论与实施建议


10.1. 简要结论

  • Boundless 在正确的时间出现:zkRollups 和模块化区块链均增加了对证明即服务的需求。

  • 如果 Boundless 能够展示性能,标准化证明通信,并建立多样化的证明市场,它可能成为模块化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层。

  • 公开证据(白皮书、激励测试网、Base 主网、Wormhole 合作伙伴关系)表明该项目正在按照路线图推进。

10.2. 推荐行动(针对利益相关者)

  • 对于 Boundless 团队:发布测试网 → 主网的延迟/吞吐量基准;促进标准证明元数据和 EVM/WASM 的参考验证者合约;实施节点运营者激励和声誉系统。

  • 对于 rollup/RaaS 提供者:运行混合试点(内部证明者 + Boundless 进行批量任务)以评估实际成本/延迟权衡。

  • 对于生态系统(数据可用性、桥接、安全提供者):协调定义互操作性标准(数据可用性指针、VAA 格式、验证者 API)。

@Boundless #Boundless $Z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