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world AI $HOLO #HoloworldAI
凌晨翻数时,我偏不跟着喊「低估」
盯着 Holoworld AI($HOLO)1.36 亿市值、0.268 美元单价的数字,币安新上 AI 项目的光环下,社区吵着「严重低估」的声音特别刺耳。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低估」与否的问题 —— 而是当下市场已经浮躁到连「价值是什么」都快忘了。
它扉页上「AI 代理的皮克斯 + 应用商店」的愿景,我倒觉得不是噱头。比起那些把「AI」贴在包装上就敢拉盘的项目,这种想在创意与生态间搭桥的尝试,至少多了点「做实事」的笨拙感 —— 但别误会,我不觉得这就能直接等同于「价值洼地」,只是在一堆投机标的里,它算个稍微能看的「异类」。
它的「不跟风」,恰恰是最被忽视的优点
社区总爱盯着短期利好狂欢,可我更在意 HOLO那些「反市场直觉」的选择:
❌ 不蹭「启动板」「视频应用」这些能快速圈钱的热点
✅ 死磕「AI 代理 + 皮克斯式创意 + 应用商店」的三角生态 —— 这路径明明更难,却更接近 Web3 该有的样子
最近和 @avastudio_合作、去 KBW2025 露脸,还有币安给的 200% APR 锁仓产品,这些动作在我眼里根本不是「机构背书」的信号,而是项目方在「用行动抗住市场诱惑」。要知道,现在想找资本做短期炒作太容易了,可它偏要走慢路 —— 这份定力,比所谓的「机构认可」值钱多了。
80% 高技术用户?这才是它真正的「护城河」
看到项目方那份调查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在 Web3 里简直是个奇迹」——80% 用户要数据自决权,近 80% 是高技术人群。
别小看这个数据,它背后藏着HOLO最独特的底气。现在Web3项目的用户,十有八九是奔着「快进快出」来的,可HOLO 的用户不一样:他们懂技术,还在乎「数据属于谁」这种「不赚钱」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种「有共识、有认知」的用户群,比任何市值管理都靠谱 —— 毕竟,能留住「想解决问题」的人,才有可能真的解决问题。
而

HOLO做的「集体智能规模化」,在我眼里就是场豪赌:赌在 AI 把人变「数据奴隶」之前,能用分布式网络把主动权抢回来。这赌局的赢面我不知道,但至少比那些「用 AI 割韭菜」的项目,有骨气多了。
市场骂它「涨得慢」?我倒觉得是市场没资格嫌它慢
现在的市场有多浮躁?看看那些「上线即巅峰」的项目就知道 —— 大家只愿意等 3 天涨幅,没人愿意等 3 年落地。
HOLO的价格低迷,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价值不行」,而是「市场配不上它的慢」。它要做的分布式托管网络,本就是需要慢慢搭的基础设施,就像种大树,得先扎深根才能长枝叶。可现在的投资者,连等树苗发芽的耐心都没有,满脑子都是「今天种明天收」——这种情况下,HOLO 的「慢」,反而是对投机者的筛选。
我不预测它会涨,但我佩服它敢「不迎合」
我不会说 HOLO能涨到多少,也不觉得现在买入就是「抄底」。但在 AI 与 Web3 的十字路口,它敢不迎合市场热点,敢去做「重构互联网本质」的实验 —— 这份勇气,就值得被记住。
在我眼里,当前这个价位根本不是「投资窗口」,而是「观察窗口」:能看到在资本主导的市场里,还有人在坚持「技术该为人服务」的初心。就像许知远说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找价值坐标 —HOLO或许不完美,但至少没歪向「怎么赚钱快」的方向。
最后说句实在话:别把我的判断当投资建议
我以上所有观点,都基于我对项目基本面和社区的观察,缺实时价格数据支撑,肯定有主观色彩。
但我想提醒的是:现在市场里太多人把「别人说低估」当成买入理由,把「短期不涨」当成垃圾 —— 这种心态,比任何项目的风险都大。HOLO得自己去看它的路线图,去聊它的用户,而不是跟着别人喊口号。毕竟,在这个市场里,能守住自己的判断,比赚快钱重要多了。,或许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其中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