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etConnect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源通信协议,已经发展成为 Web3 的链上用户体验 (UX) 生态系统,将自己定位为连接任何加密钱包与任何去中心化应用 (dApp) 的桥梁,跨越任何平台。自 2018 年创建以来,其核心使命一直是通过使用户能够安全无缝地连接他们的数字钱包,解决 Web3 领域中碎片化和脆弱互动的问题。
WalletConnect v2.0:架构与演变
从初始版本 (v1.0) 到目前的 v2.0 的过渡,代表了基础技术的完整重建,将其从一个简单的「扫描工具」与集中式中继伺服器转变为一个强大、可扩展且去中心化的网络基础设施。
核心架构组件
WalletConnect 网络的服务更像是经典的 Web2 离线基础设施,但具有 Web3 安全模型。关键组件包括:
网络节点:该系统在钱包和应用程序之间传输加密消息。
服务节点:这些数据库节点构成网络存储层的骨干。它们在无许可的会合哈希基础上运行的分布式数据库。
网关节点:这些节点负责促进加密通讯和数据路由,作为应用程序和 SDK 的进入点。
中继服务:该服务将用户的钱包连接到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并设计为端到端加密。中继无法洞察用户的地址、交易哈希或在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钱包之间传递的任何其他私人信息。
SDKs: 软体开发工具包简化了整合过程,处理添加钱包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式连接功能的技术方面。
Waku 2.0 协议:版本 2.0 透过采用 Waku 2.0 协议消除了 v1.0 中的单点故障,这是一种基于 libp2p 的点对点通讯系统。这使得消息可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转发,消除了对单一集中式伺服器的依赖。
v2.0 中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增强
端到端加密:所有传输的消息均已加密,确保只有预定的钱包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可以访问该信息。私钥永远不会离开用户的钱包。
离线消息(收件箱系统):V2.0 通过安全地将消息存储在“收件箱”中并在用户重新打开应用程序时推送到钱包,解决了“离线问题”,类似于聊天应用中的离线消息。
解耦配对和会话:与 v1.0 不同,v2.0 将配对(客户之间的关系)和会话(应用程序与钱包之间的关系)分开。这意味著用户每个客户端(例如,在浏览器中)只需配对一次,然后应用程序可以在不重复扫描 QR 码的情况下发送新的会话提议,显著改善用户体验。
会话管理:会话现在包括明确的过期时间(生存时间)和跟踪请求历史的机制,这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防止重复请求并允许迅速终止会话。
链无关性和多链支持
WalletConnect v2.0 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其对多链世界的无缝支持。
CAIP 标准:V2.0 采用 CAIP (链无关改进提案) 标准。这使得帐户字符串可以携带链标识符,使协议完全无关于链。
广泛的链支持:该协议几乎在所有主要生态系统中运作,包括:以太坊 (ETH)、Solana、Polkadot、Cosmos、比特币、Near、Celo、Avalanche 以及所有主要 EVM L2(例如,Arbitrum、Optimism、Polygon)。
同时多链能力:单个已建立的会话可以同时包含来自多个链的操作请求。这意味著一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可以,例如,在以太坊上授权一个资产,然后在同一连接中启动在 Solana 上的交换,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网络。
WalletConnect 生态系统和 WCT 代币
该网络已实现大规模采用,促进了超过 3 亿次连接,为超过 5000 万用户提供服务,跨越 700 多个不同的钱包和 70,000 多个应用程序。
WCT 代币效用:该生态系统拥有自己的本地效用代币 WCT,初始上限供应为 10 亿。该代币对于网络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去中心化至关重要:
治理:WCT 持有者可以通过对提案投票参与治理,以塑造生态系统的未来,包括引入服务费。
质押与奖励:WCT 可以质押从一周到两年的期间以获取奖励,以激励长期参与。奖励也根据性能指标(如正常运行时间和延迟)分配给节点操作员。
未来费用:虽然该网络目前在无服务费的情况下运作,但 WCT 预计将在未来用于支付交易费用或中继费用,前提是经过社区治理的批准。
WalletGuide 和认证:该团队管理 WalletGuide 项目,评估和认证符合特定质量和安全标准的钱包,为钱包提供商提供激励,以不断改善 Web3 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总之,WalletConnect 是 Web3 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简化了用户体验,并作为去中心化世界的无处不在、安全且链无关的通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