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哥才是全球吃播的天花板 —— 吃过巴菲特的午餐,那顿饭价值 465 万美元;啃过百万天价香蕉,那根香蕉标价 520 万美元;这一次的川普晚宴,含金量更是高达 2000 万美元。在币圈,孙宇晨始终是个争议焦点,他凭借一系列游走在规则边缘的操作搅动加密货币市场,被不少投资者冠以 “孙割” 之名,背后是他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炒币收割史。​

初涉币圈,ICO 发币圈钱​

2017 年虚拟货币浪潮初起时,孙宇晨带着波场币(TRX)闯入市场。彼时他采用的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模式正席卷币圈,而波场币的白皮书却被技术社区扒出大段抄袭 IPFS 和 Filecoin 的内容,甚至连格式错误都原样复制。但这并未阻碍孙宇晨的圈钱步伐 —— 他精心包装 “北大本科 + 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 的学历背景,强调自己曾入选 “福布斯亚洲 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更借早年参加湖畔大学的经历塑造 “马云门徒” 形象,这些标签精准击中了当时缺乏专业判断的散户投资者的心理。​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 年 8 月波场币 ICO 启动后,仅两个月就募集到 7000 多万美元。而当年 9 月 4 日,中国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 ICO,明确其为非法融资行为时,孙宇晨已带着募资款远走海外,完美避开国内监管铁拳,留下一堆手持无法流通代币的投资者。​

币价操控,高位套现离场​

2018 年初,波场币在一系列 “利好” 运作下价格飙升至 0.028 美元的历史高位。就在散户以为 “下一个比特币” 诞生时,孙宇晨却通过关联账户悄悄抛售 60 亿枚 TRX,套现约 3 亿美元。​

事后有媒体曝光其操作手法:先在旧金山举办的区块链峰会上放出 “与多家科技公司达成合作” 的模糊利好,吸引市场关注;同时让北京的技术团队通过数百个匿名账户集中买入 TRX 推高价格;待散户跟风入场后,迅速通过场外交易将手中筹码清仓。这场操作导致波场币价格在一个月内暴跌 70%,大量高位接盘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孙割” 之名由此传遍币圈。​

构建产业链,全方位收割​

单一币种的收割显然无法满足孙宇晨的野心,他开始构建横跨发币、交易、应用的加密货币产业链。2018 年 7 月,他以 1.4 亿美元收购 P2P 下载协议 BitTorrent,试图将其用户转化为波场生态参与者;2019 年,又以约 4 亿美元收购加密货币交易所 Poloniex,掌控交易通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与火币的深度绑定 —— 通过股权代持等方式,孙宇晨实际影响着火币的部分决策,这让他得以同时掌握 “发币权” 和 “交易规则制定权”,形成 “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的格局。​

2020 年的 Steem 收购事件堪称其收割模式的典型案例。当时孙宇晨通过旗下机构购入大量 Steem 代币后,发现无法通过正常投票获得社区控制权,便直接动用 Poloniex 交易所中用户托管的 Steem 代币进行投票,强行将自己的人选推上社区理事会。这种行为被业内痛批为 “用储户的钱改选银行董事会”,最终引发 Steem 社区硬分叉,大量用户资产因规则变更而受损。​

海外投机,收割与反收割​

2024 年底,孙宇晨通过两轮融资投入 7500 万美元,购入近 30 亿枚与特朗普家族有间接关联的 WLFI 币,试图复制此前的炒作模式。2025 年 9 月 1 日 WLFI 币上市,开盘价 0.2 美元,他故技重施:先在社交平台公开 “唱多”,宣称 “将推动 WLFI 与特朗普旗下产业合作”;再通过控制的 HTX 交易所推出 “年化 20% 存币理财” 活动,吸引散户存入代币;随后通过数十个匿名地址将散户存入的 WLFI 转移至币安、Coinbase 等平台套现。​

但这次他遭遇了强劲反击 —— 特朗普家族通过链上追踪发现其操纵行为后,迅速联合项目方将孙宇晨及其关联账户列入黑名单,冻结了其名下 5.4 亿枚未锁定代币及 24 亿枚锁定代币,价值约 6 亿美元。截至 9 月 10 日,WLFI 币价格已跌至 0.03 美元,孙宇晨此次操作不仅未能获利,反而陷入资金冻结的困境。​

从 ICO 圈钱到操控市场,从构建产业链到海外投机,孙宇晨的币圈经历始终围绕着 “收割” 二字。尽管其个人财富在短期内急剧膨胀,但这些行为已引发多国监管机构关注 —— 美国 SEC 曾将波场币列为 “未注册证券”,中国、欧盟等也将其相关业务纳入重点监控。这场以 “创新” 为名的资本游戏,最终能否逃脱监管的终局审判,仍是未知数。​


#WL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