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定位:Arbitrum 上的“多资产保证金 + 资金效率”范式📍
Dolomite 起家于 Arbitrum,把借贷、保证金交易与做市/套保场景装在同一套账户模型里,目标是让资产的抵押、交易、再利用在一处完成,减少跨协议搬砖的摩擦。官方将其定义为“能支持上千资产的借贷与保证金平台”,强调在不牺牲原生权益(质押/治理/收益)的前提下进行抵押与交易,这是它与传统“静态抵押品”模型最大的差异。
二、协议架构:账户一体化与保证金内核
Dolomite 的合约运行在 Arbitrum One 上,核心模块即 Dolomite Margin:
🔗统一账户:同一地址下的抵押、借贷、交易头寸在保证金体系内统一结算,避免跨协议切换导致的资金“碎片化”。
保证金与清算:合约层面支持做多/做空与杠杆资金调度,清算参数与风险框架围绕保证金净值来执行,尽力在效率与可控风险之间取平衡。
📊可扩展资产范围:围绕 ERC-20 资产的广谱支持,配合风控参数做差异化白名单。
这些设计共同服务于“组合杠杆”和“资金复用”的目标,是它能把借贷与交易合二为一的工程基础。
三、资本效率:把“抵押物的用处”最大化
外部对 Dolomite 的一个高频标签是“资本效率”。其做法包括:
🔄动态抵押/虚拟流动性:抵押品在维持安全边际的同时,可被用于申领收益或参与治理,减少“抵押即闲置”的低效。
🎛️一站式杠杆策略:在同一账户内完成借入、换仓与对冲,适配做市/套利/收益叠加等策略,降低多跳交易的滑点与 Gas 成本。
🌐广域资产接入:对长尾与新兴资产的扩展,使更多链上“非主流”头寸也能进入抵押与保证金闭环,提高流动性利用率。
四、三代币协同:DOLO / veDOLO / oDOLO🪙
Dolomite 的代币经济以 DOLO(基础代币)—veDOLO(锁仓投票/收益凭证)—oDOLO(参与配对与激励的功能券)三件套构成,意在形成“使用—买压—流动性—收入—再分配”的正循环:
🔵oDOLO—>veDOLO 路径:用户需持有 DOLO 才能参与 oDOLO 配对,随后以折扣购买 veDOLO;这一流程先天引入 DOLO 的买压。
🟢协议自有流动性(POL):veDOLO 购买过程中沉淀的 LP 头寸纳入协议金库,帮助稳定深度与借贷侧资金池,提升平台可用性与留存。
🔄收入回流与激励:更充足的深度带来更高的使用量与协议收入,再经治理与激励模块回流给 veDOLO 锁仓者,强化飞轮。
这是其官方阐述的“Virtuous Cycle(良性循环)”设计主线。
五、跨链与生态:不止 Arbitrum 的单点🔗
虽然交易与保证金主战场在 Arbitrum,Dolomite 也在以太坊主网与新兴 L2/新公链上推进部署或互操作方案;部分资料提到其通过跨链基础设施把账户与流动性延展到多网络,以便资产与用户在熟悉的链上无缝接入协议服务,降低迁移门槛。对资金方与做市者而言,这意味着跨域调度与多地套保的可行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