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快速崛起超車,成為穩定幣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大型金融機構紛紛積極佈局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2025 上半年,日本穩定幣的發行總額將達 12 億美元,跨境支付試點項目如 PAX 已陸續啟動,JPYC 日圓穩定幣也已獲得正式批准,支持這場將傳統金融轉型的核心技術,為 Cosmos 的跨鏈通訊協議 IBC 以及其模組化架構。
由 三井住友銀行(SMBC)、Progmat、Boostry、Datachain 等日本主要金融機構主導的 Trinity 成為全球矚目的計畫; Trinity 由 Cosmos 生態系跨鏈技術提供者 TOKI 協助建構,目的是透過穩定幣實現跨鏈證券型代幣的「貨銀對付」(DvP)結算。
首屆日本穩定幣峰會即將將於九月十日登場,屆時 Interchain Labs 聯合執行長、IBC 核心貢獻者 Maghnus Mareneck 與 Progmat 創辦人暨執行長 Tatsuya Saito 將出席並發表演說。重點主題包括日本穩定幣試點為全球帶來的戰略意義、日本如何引領資本市場現代化、以及未來如何將成為美國與歐盟政策辯論的參考範例。
在此背景下,Cosmos 宣布 Trinity 計畫正式啟動,不僅象徵日本穩定幣基礎設施的進一步落地,更展現跨鏈結算技術從概念走向實踐的重大突破。
日本市場現況:穩定幣與證券型代幣發展並行
日本的「支付服務法」修法後,日本穩定幣市場迎來重要轉捩點。銀行與機構現在得以合規、安全地發行穩定幣,為數位資產的主流化鋪路。三井住友銀行(SMBC)便是其中之一,該銀行已與 Ava Labs、Fireblocks 與 TIS 等合作夥伴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探討穩定幣的商業應用場景。
日本的證券型代幣市場也在迅速擴張。2024 年,證券型代幣發行總額已突破 1,600 億日圓,預計 2025 年將進一步增長,並涵蓋包括房地產抵押與動產抵押在內的更多資產類型。穩定幣作為提高結算效率、降低風險並實現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關鍵工具,正受到市場與監管機構高度關注。
Trinity 計畫:用穩定幣推動 DvP 跨鏈結算
Project Trinity 由 SMBC 三井住友銀行、大和證券、Progmat、Boostry 和 Datachain 聯合啟動,目標是在不同區塊鏈上實現證券型代幣與穩定幣的原子交換(Atomic Swap),即是「貨到付款結算」(Delivery-Versus-Payment, DvP)。這項計畫是日本證券型代幣二級市場基礎設施的重大創新。
目前大多數結算系統依賴中央機構或離線對帳流程,存在潛在風險與延遲。透過區塊鏈智慧合約和跨鏈協議的整合,Trinity 能夠在多條鏈上實現即時、同步且無中介的結算流程,為日本邁向 24 小時不間斷的證券結算打下基礎。
TOKI 與 IBC 的技術關鍵
Trinity 的技術關鍵為鏈與鏈之間的協同操作。舉例而言,SMBC 的穩定幣將發行在 Avalanche,而 Progmat 與 Boostry 的證券型代幣分別部署在其他鏈上。要實現這些資產之間的安全交換,就需要可靠的跨鏈基礎設施。
Toki 正是解決這一挑戰的核心合作夥伴。作為 Cosmos 生態系中的跨鏈中介平台,TOKI 利用 IBC 與 LCP 技術,結合 Cross Framework 中間件層,實現無縫、安全的跨鏈訊息傳遞與原子結算。與其他封閉式跨鏈橋不同,IBC 的設計為無許可、模組化,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與安全性。這也是為何包括 SMBC 在內的多家傳統金融機構選擇 TOKI 作為其跨鏈解決方案供應商。
Trinity 計畫不僅是日本金融創新的具體實踐,更是全球金融市場現代化浪潮中的重要一環。隨著日本政府與金融機構對穩定幣與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重視與投入,市場正逐步走向標準化、即時化與去中介化。在這場轉型中,Cosmos 技術堆疊與 IBC 協議不僅為日本帶來關鍵支撐,也為全球穩定幣市場提供範例。Trinity 的成功將有望推動更多國家仿效,重新定義未來證券與資產的結算方式。
這篇文章 三井住友集團啟動 Trinity 計畫,利用穩定幣實現證券跨鏈「DvP 貨銀對付結算」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