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近日的一番表态,再次将焦点拉回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 —— 他在一场行业圆桌论坛上明确指出:“低成本的稳定币交易,至今仍是加密货币最重要的大规模价值来源之一,它直接决定了加密生态能否真正服务于普通人的日常金融需求。” 这番话不仅为当前杂乱的市场趋势 “定调”,也让稳定币赛道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熟悉 Vitalik 的人都知道,他很少对单一领域过度强调,但稳定币交易的价值却被他反复提及。在论坛中,他进一步解释:“当我们谈论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去信任’时,最终都要落到‘能用、好用’上。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不需要复杂的链上治理,也不用理解 Layer2 的技术细节,他们需要的是能像转账微信零钱一样,低成本、快速地完成稳定币的收发 —— 比如跨境汇款时,不用付高额手续费,不用等 3 天到账;比如小商户收款时,不用承担汇率波动风险。而现在,优质的稳定币交易方案,恰恰能满足这些需求,这也是加密货币区别于传统金融最直观的优势。”
事实上,Vitalik 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从数据来看,稳定币的交易需求始终是加密市场的 “基本盘”:2025 年上半年,全球稳定币交易额突破 12 万亿美元,其中以太坊生态贡献了 68% 的份额,尤其是在 Arbitrum、Optimism 等 L2 网络上,USDC、DAI 的单笔交易成本最低可至 0.1 美元,远低于以太坊 L1 的 5-10 美元。更关键的是,这些交易中,有 42% 来自跨境支付、小额零售等 “真实场景”,而非单纯的投机炒作 —— 这正是 Vitalik 所说的 “大规模价值来源” 的核心体现。
除了强调稳定币的价值,Vitalik 还在论坛中罕见地 “点名表扬” 了一个新项目:“我对 Codex 作为以太坊 L2 加入生态系统感到非常欣喜,这个项目从启动第一天起,就没有追求‘脱离 L1 的独立生态’,而是始终重视与以太坊 L1 的协同效应,这是非常正确的方向。”
细究 Codex 的特点,确实能理解 Vitalik 认可的原因:作为采用 “Optimistic Rollup” 技术的 L2,Codex 没有像部分项目那样推出独立代币或修改底层规则,而是完全兼容以太坊的账户体系和智能合约标准 —— 用户在 Codex 上使用 USDC 转账,和在以太坊 L1 上的操作逻辑完全一致,甚至可以直接用 L1 的钱包连接;更重要的是,Codex 的 “数据可用性” 方案直接依赖以太坊 L1,所有交易数据都会压缩后上传至 L1,这意味着它的安全性与 L1 完全同源,避免了部分 L2 “牺牲安全性换效率” 的问题。
据 Codex 团队透露,自 2025 年 3 月上线测试网以来,其稳定币交易成本稳定在 0.05-0.2 美元区间,TPS(每秒交易处理量)可达 3000 以上,目前已接入 USDC、DAI、TUSD 等主流稳定币,累计处理稳定币交易超 200 万笔,用户留存率达 65%—— 这样的成绩,在新上线的 L2 中实属亮眼。
Vitalik 在论坛最后补充道:“以太坊生态不需要‘另起炉灶’的创新,而是需要‘补位式’的突破。稳定币交易的低成本化,L2 与 L1 的深度协同,这些看似‘不酷炫’的方向,恰恰是能让加密货币真正走进大众生活的关键。未来,我期待看到更多像 Codex 这样的项目,把精力放在‘提升用户体验’和‘巩固核心价值’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度。”
对整个加密行业而言,Vitalik 的这番表态相当于一剂 “清醒剂”—— 在模因币炒作、新公链内卷的当下,他再次提醒市场:加密货币的价值不在于 “造富神话”,而在于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而稳定币的低成本交易,正是这个价值最直接的载体。随着 Codex 等 L2 项目的落地,以太坊生态在稳定币场景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用加密货币低成本转账稳定币”,真的能成为普通人习以为常的金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