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起,加密圈刮起了一阵 "山寨币微策略" 旋风。ETHTRXSOL、XRP、DOGE、BNB 这些热门山寨币,纷纷找到自己的 "美股代言人",玩起了 "买壳囤币" 的资本游戏。可惜这场狂欢就像烟火,绽放得绚烂,熄灭得也猝不及防。

股价坐火箭又坠山崖: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游戏

这些山寨币玩家的操作套路,比原版微策略(只靠发可转债买比特币)花哨多了:找个美股壳公司,宣布 "要把某代币当储备金",股价立马噌噌涨,融到钱再去买代币,看似形成 "股价涨 - 融资多 - 买币多 - 币价涨 - 股价更涨" 的完美闭环。

但现实很快露出真面目:

以太坊的 "代言人"Sharplink,消息一出股价冲到近 80 美元,现在只剩不到 20 美元,跌掉四分之三;

最大的 ETH 机构持有者Bitmine,7 月 3 日还站在 135 美元的山顶,如今只剩 34 美元,脚踝斩都不够形容;

BNB 的 "代言人"CEA Industries,7 月 28 日一天从 8.9 美元飙到 57美元,现在也跌回 35 美元,过山车都没这么刺激;

狗狗币的 "代言人"Bit Origin,股价在高点直接腰斩,套牢一片追高的散户。

唯一还算 "坚挺"的是波场 TRON: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 Tron Inc.,当初宣布用 1 亿美元 TRX 当储备金,股价一天暴涨 533%,从 1.45 美元冲到10.83 美元,现在还稳在 9 美元左右。不过谁也说不准,这是不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拆穿套路:用散户的钱,托大佬的盘

这场游戏的本质,说白了就是 "稀释股东权益换代币"。上市公司不断增发股票,把新股东的钱拿来买代币,代币价格被托住了,早期持币的大户趁机高位套现,最后留在山顶吹风的,全是跟风买股票的散户。

就像 BNB 的另一个 "代言人"Nano Labs,宣布要发 5 亿美元可转债买 10 亿美元 BNB,股价先翻倍到15 美元,现在只剩 6 美元。散户以为跟着机构抄作业,殊不知自己才是被抄的 "作业"。

泡沫破裂的倒计时:监管一来,玩不下去了

这套模式看着热闹,其实全靠情绪和炒作撑着。代币本身不产生现金流,公司也没法靠囤币赚钱,一旦市场热情退了,或者融资融不动了,立马崩盘。

更危险的是,这事儿踩着监管的灰色地带。要是哪天监管出手叫停 "融资买币",股价和币价肯定一起崩盘,比 LUNA 的死亡螺旋还惨。就算监管没动作,情绪退潮后,股价也再难回到高点 —— 飞轮停转的那一刻,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套牢的散户。

说到底,这世上哪有 "只涨不跌" 的资产?那些喊着 "囤币就是信仰" 的口号,背后藏着的可能只是 "让散户接盘" 的算计。下次再看到 "某公司要囤某代币" 的消息,可得多留个心眼 —— 你以为的机会,可能是别人设好的局。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