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NodeOps联合创始人兼CEO Naman Kabra
多年来,质押一直是加密货币的标准。质押代币,保障网络安全,并获得简单而透明的奖励。然而,我们逐渐迷失了方向。
质押被资本导向,奖励激增,发放泛滥,代币经济从支持长期基础设施转向短期收益。
严肃的问题被忽视:真正奖励的是什么?代价是什么?当奖励枯竭时会发生什么?
如今,不少DeFi协议承诺超高年收益率。Layer 1激励层出不穷,只以资本奖励,而非贡献。这种模式一开始有效,但无法持久。资本或许能点燃活动,但不能维持生态系统,价值创造才是关键。
资本激励不足以维系
资本激励容易推动,然而,质押无法反映参与度,不能说明谁在运维基础设施、引导用户或解决实际问题。资本是被动的,网络需要的是表现。
某些代币经济的核心缺陷在于价值被提取而非创造。早期用户靠新的进入者融资,没有根本生产力,一旦需求减缓,整个模型就崩溃。
重新审视网络激励
如果我们质押的是努力,而非资本呢?如果代币分配基于实际贡献而非钱包大小呢?
这是基于表现的代币经济愿景。参与者根据计算、运维时间、交易处理可靠性或拓展开发者和用户社区直接获得奖励。
目标不只是分配代币,更是将激励与网络的实际增长和实用性相一致。
代币经济2.0:设计与价值结合
大多数代币经济的失败源于设计缺陷。当团队更关注短期炒作而非长远可持续性,误将代币发放视为收入时,激励会崩溃。
解决方案不在于更多代币,而在于更好的对齐。代币应与成果挂钩:基础设施交付、计算执行、应用部署和实际问题解决应直接体现在代币流动中。
未来的代币经济应动态、负责且可组合,设计有此预见的团队将在炒作消退和代币发放干涸时依然屹立不倒。
观点:NodeOps联合创始人兼CEO Naman Kabra。
本文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作者观点不代表Cointelegraph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