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與甲骨文擴建 4.5GW 資料中心,推動「星際之門」總算力破 5GW,AI 軍備競賽進入能源與資本新階段? (前情提要:AIT:美國與台灣洽談在屏東九棚打造太空港,次軌道飛行到休士頓僅2.5小時) (背景補充:特斯拉超級電腦晶片 Dojo 2 能顛覆 AI 算力競賽?馬斯克:不排除之後外租算力) OpenAI 7 月 22 日發佈公告,宣布已經與甲骨文簽署新協議,為「星際之門」(Stargate)大型 AI 基礎設施再添 4.5 GW 資料中心容量,總規模突破 5 GW。 協議亮點:5 GW 時代正式開啟 根據新聞稿內容,OpenAI 此次擴建與白宮先前力推的「美國境內 10 GW AI 計畫」步調一致,也是投資 5,000 億美元藍圖中的關鍵一塊。首站德州阿比林的 Stargate I 已從 1.2 GW 擴張到約 2 GW;後續還將在密西根、威斯康辛、懷俄明、新墨西哥、喬治亞、俄亥俄、賓州等州設立據點。每座超大型資料中心耗電量可達 50 MW,預估能同時驅動超過 200 萬顆 AI 訓練與推理晶片。 龐大投資與電力挑戰 市場分析指出,4.5 GW 新增容量雖挹注 OpenAI 雲端動能,但也把資金與能源壓力推至空前高度。整體 5,000 億美元投資規模讓信貸機構提高風險警示,軟銀資金動能放緩更凸顯融資難度。 另一個難題是供電:如此規模將對美國電網與環境產生長期負荷,地方政府與公用事業單位必須同步加速升級輸配電與可再生能源比重,才能支撐持續擴張的 AI 運算洪流。 打臉 WSJ?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 7 月 22 日稍早,《華爾街日報》在一篇新聞中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軟銀與 OpenAI 聯合領導的「星際之門」項目原計劃投資 5,000 億美元用於建設數據中心以支持 AI 發展,但啟動六個月後仍未落地任何項目。 知情人士稱,儘管該項目曾承諾「立即」投資 1,000 億美元,但目前的目標已轉為在今年年底前建造一個設計成本較低的小型數據中心。 因此,社群推測 OpenAI 在昨(22)日發佈的這篇最新公告,也是對 WSJ 報導的即時回應。 相關報導 Bittensor生態公司xTAO上市加拿大證交所「XTAO.U」,獲DCG、Animoca Brands投資攻入去中心化AI浪潮 黃仁勳:我都這樣用 AI 讓自己變更聰明,不擔心 AI 搶人類飯碗 區塊鏈項目Chainbase是什麼?怎麼看代幣C市場?Crypto全鏈數據與AI交會點〈OpenAI合作甲骨文打造4.5 GW資料中心,星際之門AI總算力破5 GW〉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