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专家称,由于监管滞后、错失恐惧症(FOMO)以及不断增加的采用率推动了加密犯罪“超级周期”。

2025年上半年加密犯罪损失创下新纪录,超过2022年的最高纪录,几乎等于2024年全年的总损失。

比尔·卡拉汉表示,缺乏监管与炒作和FOMO结合,让犯罪活动趁虚而入,尽管他不一定称之为犯罪超级周期。

“新加密资产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模因币,加上散户投资者的激增和有限的监管监督,为包括盗窃、虚假投资计划、骗局和欺诈在内的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

风险与收益比对加密犯罪者有利

卡拉汉指出,由于提供匿名性和开设骗局的便利,加密骗局可能吸引不法分子。

“我们必须记住,坏人有时间、金钱和资源来完善犯罪活动,他们不需要每次都搞对,仍然能赚到钱。”

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在其2025年上半年的Hack3d报告中表示,2025年的每次安全事件平均损失为430万美元,中位数损失为103,996美元。

CertiK的高级区块链调查员娜塔莉·纽森说,一系列条件的结合让不法分子更加大胆。

“影响力人士和意见领袖继续推出意图可疑的代币,通过狙击等方式获利,让散户投资者处于风险之中。”

市场监管公司Solidus Labs在其5月份的报告中称,Pump.fun平台上98.7%的代币展现出“拉升出货”模式。

同时,纽森表示,各国执法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资源有限、跨管辖区的复杂性,以及网络犯罪的技术复杂性。

2024年7月,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报告中指出,洗钱技术对执法机构和加密服务提供商是一个特别的挑战。

“结果是非法活动与问责之间的差距扩大,这为合法用户和开发者创造了一个越来越不友好的环境。”

她推测,提高智能合约安全性和用户教育可以扭转局面,但完全阻止犯罪是不可能的。

监管力度不足

同时,Kronos Research首席执行官黄汉克认为监管者从过度干预转向反应不足。

他说,虽然早期的执法“往往过于严厉”,但现在摆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见不到足够的问责。”

“这种不平衡为感觉像是加密犯罪超级周期的事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解决办法不是更多的打击,而是明智、针对性的监管,并找到推动大规模采用的平衡点。”

零损失是不可能的任务

同时,全球执法机构在加强努力以将不法分子驱逐出加密领域,最近的执法行动瞄准了全球的暗网市场。

然而,黄汉克表示,尽管打击力度加大,加密犯罪带来的损失永远无法消除,因为去中心化市场的匿名参与者总会吸引好坏参半的人。

与其努力消除加密损失,他说,应该把重点放在为用户降低风险。

“其它行业也受到影响,但加密的速度和全球可访问性使其特别容易受到攻击。这些袭击更多是关于测试新兴系统的极限,而非专门针对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