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他項目還在大肆宣傳未來的藍圖、畫餅吸引注意力時,ICN Protocol 已經默默在實際場景中落地,平均每週處理超過 15 億次操作請求,是少數真正跑在真實需求上的去中心化雲協議。
ICN Protocol 的最大特色,是它將 Web3 雲端的四大核心能力 —— 調度、儲存、驗證、資源分配,全部模組化,並設計成可插拔微服務架構,且全面開源。這意味著任何開發者或應用方,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整合與擴展,真正做到靈活部署、高度自訂。
技術上,ICN 並非紙上談兵。過去 90 天內,整個協議累計處理了超過 20 億次請求,數據寫入量達到 250PB,P99 延遲僅 210 毫秒,整體可用性高達 99.985%,這樣的表現即使放到 Web2 世界也極具競爭力。
在硬體層面,ICN 推出的 HyperNode 節點系統是關鍵支撐。每個 HyperNode 都結合了信任硬體、TEE 安全執行環境與 zk 零知識證明,確保節點計算與資源輸出的透明性與可驗證性。重要的是,每個節點需要綁定 2,500 枚 $ICNT 作為抵押,才能參與網路運行並獲得算力與帶寬的真實收益。
$ICNT 代幣在整個生態中承擔三大角色:
1. 作為燃料(Gas),用於計算與儲存的使用計費;
2. 作為抵押品(Stake),用來啟動 HyperNode 並獲取節點收益;
3. 作為治理工具(Governance),讓持幣者能參與重要協議參數的投票與決策。
總量設計為 7 億枚,其中節點配額僅佔 20%,也就是說,越早參與質押的用戶,越有可能搶到稀缺的節點資源與收益份額,早期 APY 表現目前也非常亮眼。
總結來說,ICN Protocol 是一個「已經在跑、正在創造真實價值」的去中心化雲解決方案。相比還在規劃未來的項目,ICNT 已經為 Web3 建構出真正可用的底座。如果你過去錯過了 Filecoin、Akash,這一次,不妨深入了解 ICNT,把握節點質押的第一波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