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Virtual生态千呼万唤始出来的ACP终于上线了。

我一看到它上线就试了试Butler Agent。

不过真到上手,我反倒一下子想不出来希望它能帮我什么,于是问了它关于Base中AI + Crypto生态的一个问题。

它给我推荐的是Arbus,花费0.65个Virtual,耗时大概两分钟左右,给了我答案。它给的答案算不上惊艳,勉强可以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仔细地观察了它后台处理的整个交互流程。从交互信息看,确实是按ACP白皮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行操作的。

对这个略显粗糙的回答,我并不意外。毕竟这个阶段的产品只是个雏形,仅仅只是在技术路径上跑通了,未来它真正要能进入规模化实用阶段一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要解决。

不过,万里长征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网上有很多用户对ACP提出了各种建议甚至表达了各种失望,这都很正常。

有一个网友展示的结果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这位网友花了一笔费用让Butler Agent为他制作了一个视频,并配置了字幕和音乐。

对这个结果这位网友非常满意。

我好奇的是,制作视频和音乐这样的活现在ChatGPT的产品线中就有类似的工具可用,网上免费的工具也有大把。

如果用户自己用那些免费的工具能否也做出同样的效果?

如果可以,为什么一定要付费用ACP?

因此,我的疑点在于现在付费使用ACP的用户到底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出于真实需要?

如果是好奇心,必定无法长久持续,只有出于真实需要才会引发这个生态的爆发。

如果说在上述场景中ACP相比免费工具有什么优点,我能想到的就是Butler Agent能够同时协调多个AI Agents为同一个主题制作视频、字母和音乐。这种协调效应恐怕是用户单独调用每个免费工具所无法办到的。

但是现在传统AI领域也有Manus这样的AI工具协调多个AI Agents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不知道ACP和这类AI工具相比是否有独特的优势?

说回ACP。

ACP协议的落地实践最重要的意义是在技术上展现了AI + Crypto可能产生盈利的场景和模式-----千千万万的AI Agents在区块链上进行加密资产的交易,并从这些交易中盈利。

技术上的成功落地只是AI + Crypto赛道爆发的必要条件,它还缺少一个充分条件: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满足刚需的应用场景或者说AI Agents的组合。

这就好比高速公路已经建好,接下来需要的是公路上跑满汽车。

要能找到这样的场景或者AI Agents,单靠当下的Genesis Launches肯定已经不行了,还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开发AI Agents的团队。

因此,下一步我期待的是Virtual团队把重点放到ACP协议的优化、完善和推广上。尤其是要让尽可能多的AI Agents,无论其是否在Genesis Launches上发射都能轻易地接入ACP协议。

这不仅需要吸引Web 3生态中的开发团队,更需要走向更广阔的Web 2生态,吸引那里面更多、更大量的团队参与这个协议。

这个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也是我当下能看到可能成功的AI + Crypto模式。

7月12日周六晚上 七点半,我们进行一次线上交流,大家可以把问题跟帖在下面这个帖子下:

https://x.com/Dao_Views/status/194113681517356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