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ncy,PANews

MEME 幣發行平台競技場迎來新變化。經過短短數月的激烈角逐與持續迭代,Letsbonk.Fun 終於迎來階段性勝利,在多個核心數據上反轉了老牌龍頭 Pump.fun,成為新一代發幣流量中樞。

發幣平台格局生變,Letsbonk.Fun 多項指標首度超越 Pump.Fun

過去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 Pump.fun,近期在多個關鍵數據維度上被後起之秀 Letsbonk.Fun 超越,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根據 Jupiter 最新數據,在過去 24 小時內,Letsbonk.Fun 的市場佔有率已達 54.5%,首次超過長期霸榜的 Pump.fun(35.5%),並一舉超越數十個同類 Launchpad 平台。

在交易額方面,Letsbonk.Fun 過去 24 小時的成交總量達到 5.7 億美元,相較之下,Pump.fun 的交易量為 3.7 億美元。這一差距顯示出資金流向的顯著偏移,意味著用戶活躍度和鏈上資金效率正在向 Letsbonk.Fun 傾斜,其吸金效應正在逐步放大。也正是在 Letsbonk.Fun 的推動下,合作開發夥伴 Raydium 近期數據大幅上漲。

而鏈上造幣的主戰場也正朝著 Letsbonk.Fun 轉移。根據 Dune 的鏈上數據,僅 7 月 6 日當天,Letsbonk.Fun 的代幣發行數量高達 16797 個,而 Pump.fun 同期僅為 7537 個,差距超過一倍。且從過去 24 小時發行市值的前 25 個代幣來看,僅有 6 個來自 Pump.fun,其餘 19 個均由 Letsbonk.Fun 發行,進一步印證了其對熱點資金與社群流量的強勁吸引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Letsbonk.Fun 的代幣「畢業率」高達 75.1%,是 Pump.fun(24.5%)的三倍以上,遠高於 LaunchLab 的 0.4% 。這項指標表明,Letsbonk.Fun 不僅吸引大量用戶發幣,也正在建立自己的核心生態黏性。

儘管在市佔率和交易活躍度上已被全面追趕,Pump.fun 依舊在活躍地址數上保有優勢。 Dune 資料顯示,Pump.fun 在 7 月 6 日的活躍位址數為超 9.4 萬個,明顯高於 Letsbonk.Fun(約 3.8 萬)和 LaunchLab(約 3.1 萬)。這也顯示現階段 Pump.fun 仍維持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和平台黏著性。

資金、共識與生態共振,Letsbonk 逆襲為鏈上焦點

如今,代幣發行平台已呈現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越來越多的 Launchpad 正在加入這場敘事與共識的爭奪戰,例如近期 Moonshot 推出 Moonshot Create 、 Jupiter 上線 Jupiter Studio 等,但這些平台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具有持續吸引力的資金閉環與社群共識。

而 Letsbonk.Fun 之所以成為鏈上焦點,背後不只是簡單的流量遊戲,而是一場圍繞代幣價值、社群認同、平台透明度與生態創新的多維博弈。

Letsbonk.Fun 成功崛起的核心推手之一,是生態內的明星 MEME 幣 USELESS 。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7 日,Bonk 生態市值超 5 億美元,其中龍頭 USELESS 佔過半份額,其代幣市值最高觸及 3.2 億美元。在過去一個月內,USELESS 最高漲幅超過 38.2 倍,這驚人的回報率極大激發了市場資金和用戶的參與熱情。且從持幣地址數來看,目前已超 2 萬個,人均持有金額約 1.3 萬美元,反映出較強的社群認同感與信任度。更重要的是,Holder 數據顯示,近一個月 USELESS 的持幣地址呈現穩定上升態勢,並與市值同步上升。這種資金面向與社群基礎的雙輪驅動,也進一步強化了 USELESS 甚至 Letsbonk.Fun 在短期內的爆發潛力與市場關注。

Letsbonk.Fun 的社群活躍度和號召力同樣不可忽視。創辦人 TOM 有著強大的個人影響力,他是 MEME 幣 BONK 的重要成員之一,並得到了 toly 、 Jupiter 、 MoonPay 等 Solana 重要生態力量的支持。 TOM 持續在社群媒體和社群中高頻互動,不僅積極回應用戶回饋,分享平台進展,還公開使用個人錢包購買平台上的 MEME 幣,進一步增強了社群的認同感和參與熱情。同時,加密 KOL Unipcs(@theunipcs)作為 BONK 的早期推廣者及 USELESS 最大持幣者之一,為平台注入了強大的信任背書。 Unipcs 在今年 5 月投入約 36 萬美元購入 USELESS,目前單幣已浮盈超過 720 萬美元,且尚未拋售,且還在近日將獲得的部分 MEME 幣 SAVIOUR 兌換了價值 22.3 萬美元的 USELESS,這種鑽石手精神極大地提升了市場對平台的信心。

不僅如此,相較於同類項目,Letsbonk.Fun 在費用分配和營運透明度上展現了明顯優勢。平台對每筆交易收取 1% 費用,並將收入明確分配至 BONK 代幣回購與銷毀、 BONKsol 驗證者質押、 GP 儲備、生態開發、平台運營等方面,這一機制不僅形成了良性資金循環,還通過公共儀表板向社群實時披露關鍵運營數據,如收入分配、代幣發行和網站流量等,極大增強了社群的參與感和信任感。官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Letsbonk.Fun 已累計產生 6.8 萬枚 SOL 收入,其中超過 3.4 萬枚 SOL 用於 BONK 代幣的回購銷毀,約 1 萬枚 SOL 用於 BONKsol 驗證者質押,超過 5200 萬枚 SOL 作為 GP 儲備。相較之下,Pump.fun 因高收入未能有效反哺社群,遭遇「貪婪」、「不透明」的社群質疑。

在機制之外,Letsbonk.Fun 也透過一系列積極的激勵措施,進一步鞏固其生態活力。例如,平台與 BonkAI 合作推出了 1 萬美元的激勵計劃,鼓勵創新項目和優秀開發者入駐;同時,平台還面向優秀項目提供 1.5 萬 USDC 獎勵,極大激發了生態內的創新活力和社群參與度;近期 Letsbonk 還推出為期一個月的黑客鬆比賽,獎金池共 20 萬美元。

整體來看,在這場激烈的鏈上戰役中,Letsbonk.Fun 成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不過,Pump.fun 仍有著龐大的活躍用戶基礎,且未來隨著更多 Launchpad 的加入,競爭將愈發白熱化,MEME 生態的格局也將更加多元與複雜。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Letsbonk 逆襲成「發幣平台」霸主,多項指標首次超越 Pump.fun〉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