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位資產浪潮席捲之際,穩定幣被視為重塑數位金融體系的革命性力量。不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認為,到 2028 年,整體穩定幣市值預料將達 5 千億美元,與其他機構喊出的 1 兆美元、 2 兆美元預估相去甚遠。

這份由摩根大通策略師 Nikolaos Panigirtzoglou 主筆的研究報告周四發布,內容直言目前市場對穩定幣成長潛力的想像「過於樂觀」。

報告指出,目前穩定幣的主力需求來自加密貨幣生態,包括交易、 DeFi 抵押品,以及加密貨幣機構的閒置資金管理等用途,而這類用途約占整體需求的 88%;相較之下,穩定幣用於一般支付與匯款場景的比例僅為 6% 。

報告寫道:「我們認為,宣稱穩定幣市場規模將從當前約 2,500 億美元,在未來幾年內迅速膨脹至 1 兆甚至 2 兆美元的預測過於樂觀。」

報告進一步指出,即便是在最樂觀的情境下,穩定幣在支付應用上的成長,也難以帶動市場規模大幅跳躍;同時,穩定幣也不太可能取代傳統銀行存款或貨幣市場基金,主因在於穩定幣無法提供具吸引力的收益率,且法定貨幣與穩定幣之間的資金轉換仍存在不小的摩擦成本。

此外,摩根大通也反對將穩定幣與中國央行數位人民幣(e-CNY)、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應用相提並論,摩根大通認為,後者是中央化支付工具,與去中心化的穩定幣運作邏輯大不相同,難以作為參考對照。

整體而言,摩根大通認為,穩定幣未來幾年的成長軌跡將以「幣圈需求」為核心驅動,而非一場全民參與的支付革命。

不過,市場上並非全數悲觀。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今年 4 月發表的報告就持更為進取的立場,認為若美國國會通過穩定幣監管法案《GENIUS 法案》,將有機會掀起穩定幣供給大爆發,帶動總市值由約 2,300 億美元,激增至 2028 年底的 2 兆美元。

〈渣打估穩定幣市值 2028 年上看 2 兆美元!摩根大通打臉:頂多 5 千億美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