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Timothy Chen, Mantle全球战略负责人
尽管加密货币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采用正在加速,但支付系统仍然缓慢且不方便。通过区块链实现金融主权的承诺令人兴奋却未完成。
数以百万计的人持有数字资产,但他们无法将其无缝融入日常生活。这种矛盾的断裂——数字财富却无实用性——在新兴市场最为明显。
未受银行服务的人可能持有代币,但仍缺乏获得简单金融工具的途径,例如跨境支付和可持续收益选项。同时,新兴市场预示着全球金融未来的方向——储蓄将更多地流向稳定币而非法定货币。
加密货币的资本获取问题
在新兴市场,稳定币为美元化储蓄账户提供了监管套利。首次使得这些国家的用户可以参与美国等强大资本市场。下一步是获取美国国债等安全收益产品,这将推动类似BlackRock的BUIDL等代币化基金的增长。
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用户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提升十倍的产品选择,但对于未美元化的用户,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美元稳定币是改变命运的工具。
考虑到这些市场的用户将储蓄投向美元稳定币,但并没有足够途径提取或使用这些储蓄。
虽然用户在新兴经济体急于采用加密货币以避免本币贬值,他们进入了一个单向的金融系统:数字资产没有下车的途径。
讽刺的是,美国拥有1000亿美元的比特币ETF可以即时流动而卖出,而新兴市场的稳定币持有者却没有良好的下车途径。这种不对称使得加密货币的金融主权承诺在最需要的地区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支付是实现包容的真正前沿
对于面临高通胀的新兴市场,稳定币提供了重要的金融稳定性。然而,获取和使用这些资产面临艰难的旅程,需通过银行、支付网络和点对点网络的拼凑。
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由于对稳定币基础设施的著名支持,Meta、Visa、Stripe和Fidelity等公司重启探索,显示了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上的即时价值。
这些基本上代表了受限于传统架构的中心化适应:一个依靠区块链作为现有系统增量改进而非重新想象金融基础设施的方法。新兴市场的访问限制仍然存在。
另一个关键挑战是监管。过去五年中,许多拉美和东南亚的加密服务提供了将本币兑换为美元稳定币的方式。但银行对这些服务不太放心,这些参与者常常为了维持运营而更换银行帐户。
设计有效于全球大多数人的金融
新兴经济体是超越意识形态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实用性的完美测试场。类似中国用户跨越电子邮件和信用卡,直接在十年内采用移动信息和数字支付,新兴市场有望引领全球加密原生银行业的采用。
金融活动从5%迁移到超过50%的链上活动将从传统系统最虚弱的地方开始。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是加密新银行将解决超越投机的实际经济挑战的前沿。有了今天有利的监管和基础设施,更多用户可以将稳定币用于日常生活。
但仍有一块关键拼图缺失:银行账户层。大多数现有服务提供自托管钱包和用于下车的借记卡,但没有简单的上车方式。
全套金融系统的迫切需求
与模块化以太坊2层网络集成的加密新银行可能为解决这些结构性挑战提供架构蓝图。管理基础设施栈可实现更好的单位经济效益,并允许通过熟悉的传统金融保障银行转账来存款。
目前大多数解决方案只提供了一半的旅程:允许用户将本币转换为数字资产,但创造了一种“加州旅馆”效应,这些资产不能轻易回归现实经济。这种单向方法削弱了实用性,尤其是在日常需求仍与本地商业相关的新兴市场。
创建法定货币和加密货币的统一账户,具有现实世界支出能力和全套系统从工资领取到日常支出的全金融循环。 这种全循环潜能的终极表达是捕获工资直接存入这些统一账户:消除在传统和数字金融系统之间不断摩擦的真正“圣杯”。
在收入广泛以稳定币形式获得之前,世界需要这些稳健的系统间界面,不仅仅是传统金融的激进替代品,而是进化桥梁。银行优先模式利用现有用户习惯,并做好了捕捉即将到来的金融活动向区块链转移的准备。
为所有人提供公平、去中心化的金融访问
正如当今新银行为移动时代重新想象了银行业务一样,加密新银行也需要从第一原则开始。一个全面的链上金融架构,提供进出和裴琳的完整体验是解决新兴市场需求的关键:在保护用户免受货币贬值同时实现实用。
这与产品设计挑战同样是一项技术挑战。愿景是建立一个无缝界面,融合去中心化金融和法定货币,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金融访问。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其用户界面简化了计算那样,或者Apple通过将复杂技术变得可访问和直观而带来了智能手机时代。
观点:Timothy Chen, Mantle全球战略负责人.
本文章仅供一般信息参考,不应视为法律或投资建议。本文表达的观点、想法和意见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观点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