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本是互联网产品经理,2017年因工作接触的 Web3,2018 年正式踏入合约交易。

起初每月从 1 万多人民币工资里掏出 3 千到 5 千试水,结果亏多赚少 —— 和屏幕前的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学习路径谈不上系统:盯着实盘交易员操作、泡在社群里请教逻辑、靠「模仿 + 实战 + 缴学费」硬攒经验。没啃过技术指标教材,全凭市场毒打建立认知,现在回头看,早期那些真金白银亏出的教训,比任何课程都实在。

二、爆仓负债时才懂:交易不是指标游戏,是跟人性拔河

2024 年前,我的资产总卡在几十万门槛,直到抓住 AI 币、迷因币、铭文「第二春」三波行情才还清负债。

印象最深的是负债期的心态崩塌:越亏越想扛单,交易逻辑全乱套 —— 绝大多数大额亏损,都源于不肯止损。当账户数字和债务压力绑在一起,操作早已变形。直到有次亏到只剩最后一点本金,才突然醒悟:再不止盈止损,真的要归零了。从那以后,每笔交易都老实设止损,反而慢慢走出了恶性循环。

现在我做交易更看重事件驱动:先判断当前行情属于震荡还是趋势,再想日内波段怎么打。比如事件驱动型行情,我会先琢磨这事件能持续多久,要是持续性差,到关键位置就果断开空。

以前研究过双均线、斐波那契、波浪理论各种指标,现在只看裸 K、均线和成交量 —— 指标能帮你找进场点位,但赚大钱靠的是认知。拿布林通道来说,震荡行情可能好用,但趋势来了就失灵,别迷信数据回测,市场永远比指标复杂。

三、从 50 倍杠杆到 5 倍杠杆:我靠「降杠杆」实现复利

小资金阶段该不该搏一把?

我觉得不用纠结,关键是养成适合自己的交易习惯。以前我也迷恋高杠杆,20 倍、50 倍开过不少,但真正让资金滚起来的,是逻辑、策略和执行力。现在我建议实际杠杆别超过 5 倍:杠杆越低越敢拿单,亏的时候能果断止损,赚的时候敢拿住利润,这才是正向循环。

我现在杠杆越用越小,但靠复利资金反而涨得更快 —— 拉开差距的从来不是杠杆倍数,是你对行情的认知。

四、永不看空比特币:我为什么敢在回调时加仓?

我对比特币的态度很明确:永远不看空。

从 MicroStrategy 疯狂囤币到美国机构持续净流入,这币种已经很难出现超级暴跌了。就像这次从 11 万跌到 7 万多美元,刚好触及过去 25% 的回调阈值,在我眼里这就是加仓机会。

长期看,比特币大概率以震荡形式缓步上涨,短线很难拿住,做长线就得给自己「灌鸡汤」:政府在买、机构在买,下跌就是攒筹码的时候。尤其川普在位,政策面长期利好,深熊概率不大,至少短期我是这么看的。

五、给小资金散户的建议:别在二级市场赌波动,先攒认知

如果刚进场资金不多,别盯着 K 线涨跌想赚钱。

本人建议先试试参与一级市场或项目建设,比如研究原生区块链项目,先攒本金和认知,再考虑期货波段。

千万别负债交易!等你对 BTC、ETH 的周期规律摸透了,自然会降低杠杆 —— 以前我也开 10 倍、20 倍,现在只敢用 5 倍,因为知道自己能亏得起多少,也明白赚的钱是不是认知内的。

期货市场里赚钱跟学什么课程没关系,我认识的交易员大多是「草莽出身」:有人胆子大敢抓主升浪,有人盘感好能精准逃顶,关键是吃了亏要长记性。如果亏了只会抱怨「不适合市场」,那趁早离场

要是能总结教训,亏的钱就当交学费。这市场不是只有交易一条路,撸毛、套利这些低风险玩法也能赚钱,别让高杠杆放大你的人性弱点 —— 过度激进、管不住手,在期货里都是致命伤。

六、赚大钱需要什么性格?敢判断,更要敢行动

厉害的交易员都有个共同点:行情来的时候不犹豫。

就像这轮以太坊连涨四天,我在十天内抓住核心波段,仓位翻了二三十倍 —— 不是靠 50 倍杠杆赌,是信自己的判断,敢在看懂行情时果断下注。「快就是快,慢就是慢」,行情来了扭扭捏捏,机会就没了。

适合交易的个性很简单:敢判断,敢行动,知行合一。当然,前提是用「亏得起的钱」去试错 —— 成了,你就是分享经验的人;不成,就当攒阅历,没什么大不了。

(本文基于个人交易经历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