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岩的区块链思考

 

随着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元稳定币法案的投票动议,以及香港立法会通过港元稳定币条例草案,稳定币快速成为最热门的行业话题,并且吸引了更广泛的关注。人们普遍预期,随着美元稳定币法案的落地,区块链数字经济将迎来一个非常精彩的爆发,围绕这美元稳定币及现实世界资产(RWA),将出现新的创业窗口期。肖风博士是华人区块链研究和实践的领袖人物,对区块链、稳定币和 RWA 理解非常深入。为了充分理解这个时代机遇,我有幸与肖风博士通过视频会议和文字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并由我整理成文发表,与同行共同探讨。由于原文篇幅较大,分成上下两部分发表。上半部分主要解读美元稳定币的意义,而下半部分则重点展望稳定币经济和 RWA 给华人创业者带来的机遇。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欢迎读者交流。

1. 稳定币立法的动机透明

孟岩:肖博士,最近您的几篇讲话在整个华人区块链社区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面向区块链创业者的那篇“回到原点”的演讲,影响非常广。在这个讲话里,您并不只是再一次重申区块链的价值逻辑,而且明确的点出来,这个行业面临一个新的爆发周期,创业者需要回到初心再出发,把路走正。这是我对您这篇讲话的理解。

您的这个讲话发表的时机确实非常精准。美国国会参议院于 5 月 19 日通过了 GENIUS 稳定币法案的投票动议,紧接着香港立法会于 5 月 21 日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一场关于稳定币的立法竞赛已经悄悄开始了。目前一个新的共识正在形成,就是区块链领域即将迎来一个创业创新的黄金窗口期,在一段时间内,其能量强度恐怕还会超过 AI。现在很多从来没有参与过区块链和 Web3 的圈外人,可能上个月还对此不屑一顾,现在也调整了观念,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机会了。

这个局面来之不易。我参与这个行业十年了,对此还是颇为感慨的。过去这些年,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对区块链、加密资产、Token、DeFi 、Web3这一整套新技术基本上都采取了非常审慎甚至负面的态度,监管紧绷,而主流媒体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搞污名化。工业革命两百多年以来,这样对待一个新兴技术的,在我印象里没有第二个例子。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到底是等到这一天了。

不过,美国特朗普政府突然转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公众还是需要一个解释的。我看到一些自媒体是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情的,比如是特朗普家族用来中饱私囊的搞钱工具,或者是配合贸易战发动的货币战争。

那么您认为美国推动稳定币立法到底出于什么动机?

肖风:美国总统团队和国会在稳定币立法动机的问题上是比较坦率和透明的,他们公开讲,第一是为了让美国支付和金融系统现代化,第二是巩固和增强美元的地位,在几年内为美国国债创造数万亿美元的需求。我认为这就是答案,这里没有那么多阴谋论。

前不久我跟一个美国总统crypto政策顾问交流,他非常直截了当的跟我说,比特币国家储备对于美国来说是第二位的,美元稳定币才是第一位的,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据我了解,特朗普总统团队的目标是要确保在 8 月份美国国会休假前通过 GENIUS 法案,现在看来可能还会更快。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立法当局体现出灵活性与高效率,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值得赞赏。

孟岩:现在已经有人将这个法案与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和 1971 年尼克松冲击相提并论,称其正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布雷顿体系”。这种说法大致的逻辑是这样的,就是美国在去全球化的过程中,很担心美元的地位受到削弱。因此使用数字货币这个“核武器”,对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来一次降维冲击,对冲美元受到的影响,巩固美元霸权。这个观点您以为如何?

肖风:刚才我提到,美国公开承认推动稳定币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巩固和增强美元的地位,而且从参议院的投票来看,这是两党共识,他们也知道自己在创造历史。

美国形成这个认识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也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上一届美国政府、特别是前任 SEC 主席詹斯勒这样的专家型官僚,对区块链是了解的,但是为什么还是纠结了这么多年?无非是舍不得、放不下现有的这套支付网络,包括 SWIFT,以及建立在这套网络上的金融治理、监管、反洗钱机制。

但是这几年来区块链技术自身的进展,特别是俄乌战争之后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实践表明,区块链在技术上的优势是确凿的、不容辩驳的,因此整个金融基础设施走向区块链,就跟从蒸汽机走向电气化时代,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把头埋在沙子里已经没有意义了,形势比人强。

特朗普政府相比于上届政府,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更加现实主义的态度,往坏了说就是不讲原则,往好了说就是积极有为。所以美国现在的态度是,如果支付清结算绕过 SWIFT 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至少不要让它绕过美元;如果美元代币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至少保证每一枚美元代币都基于美国资产来创建。既然堵不上,那就善加疏导,能确保在数字经济、在Web3世界、在 AI 时代里,美元仍然成为其中主要的支付结算工具,这是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这是个阳谋,是明牌。

美元稳定币是否能够创建一个新的“布雷顿体系”呢?需要观察。过去几年以来,美元在全球的地位是有下降的,如果说美国希望通过稳定币来巩固美元的地位,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单独通过这样一个措施,能否达到目的,特别是能否说它创建了一个新的体系,恐怕还需要看后续实践与立法互动的过程。不过我有一个判断,就是特朗普团队和美国国会虽然对美元稳定币的理解很深,但是对这件事情的长期影响,未必能够完全想象到。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 GENIUS 法案是冒了一些风险的。未来会不会像他的贸易战政策一样反复?需要观察。

2. 两个美元稳定币体系及其复杂后果

孟岩:说到长期影响,现在在中文互联网里很流行“货币战争”的阴谋论叙事,认为美国启动稳定币立法,旨在将稳定币“武器化”。这种说法您是否认同?

肖风:“货币战争”是这十几年来的流行叙事。站在其他国家的立场上,确实需要对美元稳定币的影响做充分的估计。立法推动代币化法币,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大事,势必会引发一连串复杂的经济和金融反应,没有人能够完全预见到其后果,美国总统和国会也不行。但针对 GENIUS 法案透露出来的内容,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是主权货币疆界变得更加脆弱。现在的货币使用是以国家行政区划为疆界的,主权国家在内部货币垄断,在边界上控制外汇兑换。这个治理机制已经上百年了。一旦美元稳定币大规模应用,这个机制被打破了。区块链把互联网转化成为支付网络和金融基础设施,使得货币不再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体系和清算网络,而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加密账户和点对点传输机制,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另一个经济体的微观层面,覆盖到日常消费、劳务支付、跨境电商、自由职业者结算、甚至是AI 对 AI、机器对机器之间的支付行为。到了这个阶段,稳定币就不再只是一个支付工具,而是成为一种能够嵌入他国经济体系的金融基础设施。它能够把别国的一部分经济活动“纳入”到自身的经济版图中,实质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货币网络扩张机制。这对现有的主权货币、金融监管框架乃至宏观政策调控手段,构成了结构性挑战。因为你原来依赖于银行系统、外汇管制、支付结算规则所构建的,在区块链和稳定币技术面前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孟岩:您说的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本国法币连年贬值,年轻人大量使用 USDT 等美元稳定币,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头疼不已。我去年到加纳出差的时候,当地央行官员告诉我,美元稳定币在加纳和尼日利亚的年轻人当中像野火一样蔓延,削弱了他们本国法币的地位。他们问我如何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抵御美元稳定币的入侵,我无法回答。因为你们本国货币每年贬值 20-30%,老百姓不用美元才怪。

肖风:这只是刚刚开始,随着美元稳定币的发展,会出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离岸美元稳定币体系可能涌现出的复杂生态。根据 GENIUS 法案,美国以外的机构也可以发行美元稳定币,但是要以美元法币资产为基础,在美国注册,接受美国相关机构的监管,遵守美国相关法律,并且随时响应美国执法当局的命令。这些要求非常高,但是要搞清楚,这些要求是“在美国市场合法流通”的条件。如果不进入美国市场,不接触美国人和美国实体,那么甚至连这些条件都可以放松。这事实上相当于开辟了一个灰度空间,有条件地允许国外的机构铸造美元。这样一来,未来就会出现在岸美元稳定币和离岸美元稳定币两个体系,类似今天的美元和欧洲美元体系。其中在岸美元比较严格和一致,而离岸美元的生态会更加复杂,数十甚至数百种都叫做“美元稳定币”的数字货币,在两个体系的几十条公链、几百条私链里流转、循环、映射、兑换、交互,将产生出此前没有人见到过、也没有人能预见到的复杂效应。

孟岩: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实际上是美国让渡了一部分铸币权给国外的非银行机构,把美元稳定币的铸币权给分散化了。这让我联想起中国西汉初年,曾经下放铸币权,允许民间私铸货币,但对于这些货币如何互动,导致什么样的经济问题,文献没有详细记载。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还没有一个国家尝试过将铸币权分散给外国实体,而我们今天即将见证这个世界货币发展史的新阶段。我做一个不一定恰当的对比,未来的美元稳定币就像文景之治时期的铜钱一样,有很多个“品牌”,有优质的,有劣质的,有邓通铸造的,有刘濞铸造的,在全球市场里流通和竞争。美国政府表面上让渡了一部分美元铸币权,但实际上通过监管和执法,把美债变成了铸造铜钱的“铜矿”,以退为进,让全世界的稳定币发行商成了美元的“连锁店”,大大增加了全球经济对美债的需求,提升了美元的渗透力,放大了美国金融监管长臂。

肖风:是的,但是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在贸易摩擦导致“逆全球化”的时候,却出现全球数字经济的“美元化”趋势,在 AI 一日千里的时候,“价值互联网”突然加速,这些经济和科技趋势的复杂反应,超过所有人的预测能力。

特别是离岸美元稳定币这个体系,会出现多个层次,会吸引很多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甚至主权国家参与,涌现出特别丰富的生态。从外国发行、但完全符合美国监管规则、可以在美国境内流通的高等级离岸美元稳定币,到遵循其他主权国家监管、但不进入美国、不碰美国人的本地美元稳定币,再到“野生”的不合规的美元稳定币,以及必然会出现的各种伪币、超发、脏钱等问题,一方面会导致来美元“品牌效应”的急剧放大,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的心理锚定效应的全球蔓延,以及美国金融监管执法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超级复杂的货币系统势必给全球各国和美国的监管和金融稳定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初期,美国的监管能力很有可能会出现跟不上、够不着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导致政策反复。总之,现实世界将会非常精彩,也非常杂乱。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将进入到一个数字经济的生态爆发期,很快看到很多新的数字经济现象和商业物种。

现在这个阶段,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很不充分。尤其是在中文互联网上,讨论严重不足。

不过我还是认为,美国出台美元稳定币的主要目的还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先发制人,巩固美元地位,而不是以打击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为目标。所谓的“武器化”,是区块链颠覆性技术优势的“伴生”效果。对这个问题如果进行情绪化的讨论,很容易被误导。现在中文的互联网舆论里,阴谋论和斗争叙事很时髦、很过瘾,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止被情绪误导,站到历史潮流的反面。很简单,如果这是一场货币战,那么要不要严防死守?是不是要继续封堵区块链、代币化和加密金融这一整套技术?如果这么想问题,那就会铸成大错。

我们要理解,区块链稳定币的“侵略性”,是要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少环节的架构下,自然吸附并绑定更多真实的经济活动。它的扩张是以技术优势为基础的,是靠效率,制度设计、技术优势和网络效应,是不可能长期抗拒的。我们承认它具有颠覆式创新的特点,对现有的技术体系是具有侵略性、破坏性,甚至你说是降维打击也不为过。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呢?难道历史上热兵器对冷兵器不是降维打击?蒸汽机对人力和畜力不是降维打击?互联网对邮政和电话网络不是降维打击?那么你站在哪一边呢?

我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十年来没有变化。面对区块链这样的技术,应该顺势而为,用开放、合规、可信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稳定币生态,在新一代金融网络中拥有一席之地。有人谈货币主权,金融主权,我要说,面对颠覆式的技术创新,积极应对才是对主权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3. 稳定币的突破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的胜利

孟岩:美国率先推动稳定币立法,还是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在于,第一个出来吃螃蟹的,竟然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经济体,来推动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率先变革。对很多国家来说,他们可能更希望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经济体里,用不那么重要的货币先做一些试点,慢慢推进这件事情,这样会更稳妥一些。但是现在美国的态度,相当于把一场疾风暴雨的变革直接推到了所有人面前,这确实形成了一种倒逼的局面,给大家出了一个斯芬克斯式的难题:回答我,要么我吃掉你。

所以面对这种挑战,很多人出于应激反应,有一种防备的心理。特别是媒体上天天宣传区块链如何用来洗钱、非法融资和非法交易,天天报道各种投机的故事,现在突然一下子美国用这个技术来推稳定币和 RWA 了,很多人很自然地就会认为,这是美国要搞货币战争,把区块链当成武器了。这个心态可以理解。

肖风:心态可以理解,但我们还是要用第一性原理,回到原点来思考。现在我们讨论区块链和稳定币话题,宏观讨论太多,一开口就是货币体系、美元霸权、金融战争,但微观的讨论非常不足。我们很多人都忘了,推动稳定币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是技术创新,是为普通用户和消费者创造价值。稳定币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冲击力,根源还是在于区块链所赋予它的一系列技术优势。这些内容,我已经讲了十年,但是还不够,在这个时刻还有必要再反复讲,一定要使大家明白,区块链这项技术是真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它必然成功,任何人都挡不住的。

孟岩:确实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很重要。我看您在一个演讲里提到,您迷上区块链已经十年了,初心不改。那么您能否再概括一下,区块链的那些技术优势让您着迷?

肖风:它最根本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账户、账本、记账方法和记账单位。

从账户来说,传统的金融是依靠银行托管账户来记录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但是在区块链里,没有了银行账户,数字资产钱包取而代之,称为加密账户。加密账户的创建,是用户自己通过密码学工具完成的,自创建,资产自托管。

从账本来说,公链是全球公共账本,全球流动性,没有行政区划可以限制,没有地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从记账方法来说,分布式记账和复式记账法不同,清结算模式也不同。传统金融是净额交收,区块链是逐笔交收,银货两讫,就是所谓的支付即结算,支付、清算、结算一笔完成。

从记账单位来说,区块链上的记账单位是原生的加密数字货币,你想用法币作为记账单位,靠发号施令没有用,就得先把法币代币化,在链上创造法币的数字孪生。

这些技术优势说起来比较抽象,但反映到应用上,就是会给用户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判断一项新技术是否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你看效率提高了多少倍,成本下降了多少倍。十倍的优势,就是更新换代,如果是百倍千倍的优势,那就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比如说,汽车比马车大致快十倍,那么马车这一整套体系必然要被淘汰。互联网比电报、电话和电视网络成本低一百倍,所以在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也是不遗余力地阻止互联网电话、网络视频这些应用,但是结果怎么样呢?这些网络现在都被互联网取代了。在这么巨大的技术优势面前,任何保守或者抵抗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

我一直说,用户对于金融的需求亘古不变,要容易借到钱,要快点收到钱。我们就来比较这个汇款效率。现在从上海向美国汇款可能需要数天乃至数周;而通过区块链稳定币,几秒钟即可到账。这是多少倍的效率提升?还有更极端的情况,我最近从香港汇款至上海,竟一个月后才确认失败,而若使用稳定币,可能十秒钟就完成,这是多少倍的效率提升?可能是几万倍、几十万倍。这么巨大的技术优势,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吗?

我再举一个例子。传统的交易系统里是很难实现 7x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现在一些领先的股票交易系统都在谋求延长交易时间,有些已经在规划 5x23,每周五天,每天 23小时交易,但是它还是要每天停一小时,因为在传统的清结算系统上,需要有个时间点来暂停、轧差、做净额交收。但是你看我们在区块链上做支付和交易,都是全天候不间断的运行。为什么能做到?就是因为刚才提到的,它是在全球账本上进行银货两迄的逐笔交收,所以可以做到不间断的清结算。我听说 NASDAQ 正在做 7x24 小时交易系统,我猜测它内部要用到区块链技术。一旦做起来,全世界投资者可以用美元稳定币不间断交易美国资产,这对投资者和美国企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你看,这些宏观战略层面的讨论,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筑在技术创新上。

其他的优势还有很多,免中介、点对点、无边界、全球范围内秒级到账、接近零费用、智能合约上的自动化及不可撤销交易等,用户一比较就出来了,这还需要去说服谁吗?这就像把电动机去跟蒸汽机比,把电灯去跟煤气灯比,把集成电路去跟电子管比,你就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也不借助别的条件,一看你就知道哪一个更优秀,哪一个会被淘汰。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

我们如果了解了上面这些基本的技术事实,就会得出更加简单的结论——美国推动稳定币的根本出发点,还是要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去推动支付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当然,这样的一个战略肯定有多个方面的考虑,肯定有维护美元霸权的角度,也可以有货币金融体系竞争的角度,甚至可以有特朗普家族赚钱的角度。但是,所有的考虑,其基础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作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具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这个基本事实上的。很多人把区块链当成洪水猛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区块链技术本身固有的先进性和必然性。我常说,形势比人强。你如果能挡得住,你当然可以讨论一下要不要阻挡的问题,如果你根本挡不住,那么讨论如何阻挡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呢?明知不可而为之,只会贻误时机,在新一轮的金融基础设施和货币金融体系竞争中落后。

所以我对于香港稳定币法案的率先通过非常兴奋,这是正确的应对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