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比特币披萨节”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10年的一次标志性交易,这一事件不仅成为比特币历史上的里程碑,也塑造了加密货币社区的文化传统。以下是其核心背景与意义:
1. 历史背景:首次比特币实物交易
2010年5月1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程序员拉斯洛·汉耶茨(Laszlo Hanyecz)在BitcoinTalk论坛发帖,提出用10,000枚比特币换取两块披萨。起初无人问津,直到5月22日,19岁的用户杰里米·斯特迪文(Jeremy Sturdivant,网名Jercos)响应请求,用两张棒约翰(Papa John's)披萨券完成了交易。这是比特币首次被用于购买实物商品,交易记录在区块高度57043中。
2. 交易的意义与后续发展
- 赋予比特币初始价值:此次交易首次为比特币定价,按当时披萨价值约25美元计算,1枚比特币的价值约为0.0025美元,打破了比特币“无实际用途”的质疑。
- “史上最贵披萨”的诞生:随着比特币价格飙升,按2025年比特币价格约11万美元计算,这两块披萨的价值已超过11亿美元,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最具传奇色彩的轶事之一。
- 技术先驱的影响:拉斯洛不仅是交易的发起者,还是**GPU挖矿的开拓者**。他利用显卡提升挖矿效率,每天可获取数千枚比特币,为早期比特币网络算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披萨节的纪念与社区文化
- 节日确立:2010年后,加密货币社区将5月22日定为“比特币披萨节”,以纪念这一突破性事件,并借此推广比特币的实用价值。
- 全球庆祝活动:每年的这一天,交易所(如币安、Gate.io、Coinstore等)会推出主题活动,例如交易奖励、慈善捐赠或NFT发行。2025年,Coinstore的“No Pizza, No Peace”活动结合公益,向弱势群体捐赠披萨,彰显区块链技术的向善潜力。
- 文化象征:披萨节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象征着加密货币的“草根精神”和创新实践,激励社区探索去中心化技术的应用场景。
4. 主人公的后续故事
- 拉斯洛的态度:尽管“错失”巨额财富,拉斯洛表示并不后悔,他认为这次交易推动了比特币的实际应用,并持续参与技术实验(如2018年通过闪电网络再次购买披萨)。
- 杰里米的经历:杰里米在一年后以约400美元售出比特币,虽获利10倍,但相比后续涨幅仍显“遗憾”。他后来成为加密货币爱好者,持续参与社区活动。
总结
比特币披萨节的核心意义在于,它从一次普通的极客实验演变为加密货币融入现实经济的起点,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社区共识的力量。如今,这一节日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行业展望未来的契机,持续推动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与价值探索。